APP下载

农村初中课外读本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2015-06-18齐娜

文理导航 2015年16期
关键词:阅读现状阅读方法阅读兴趣

齐娜

【摘 要】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因此探索以教材为载体作为课内阅读与学习的范例,以课外读本为载体向课外阅读拓展,最终实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的交互整合,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一种有效方式。

【关键词】阅读现状;阅读兴趣;阅读方法

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俄国作家赫尔岑也强调“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可见,一个人的读书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文化修养和认知程度。而从长远看,阅读可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因此引导好学生的阅读是一种基奠性的必要,关乎一种人生的成功,甚至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1.阅读现状及存在原因

中学阶段虽是学生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成型的重要阶段,但是就大部分学生的阅读现状来看,情况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农村乡镇中学学生阅读的状况,更令人堪忧。主要表现为阅读的兴趣不浓,阅读的习惯不良,阅读量太少,阅读的深度有待拓宽。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①生源大多来自农村,且有相当一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家长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必要的重视,家庭中缺少良好的阅读氛围,这是学生没有阅读习惯,缺乏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②电视、网络等媒体冲击使学生远离了阅读,文化积累甚为单薄。

这一情况折射出了当前农村中学学生阅读的荒漠化状态,而目前现有的初中语文课外读本相对于农村中学生而言缺乏目标性、计划性、层次性和时代性。课外读本的应用无系统性,阅读方法无指导性,教师选用课外读本或随意或茫然。因此,开发适合农村中学生阅读的语文课外读本,并探索课外读本的有效应用方式就显得尤其重要。

2.农村初中语文课外读本开发的指导思想

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验)》中,第一次把“课程资源”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提出来,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关于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阅读要达到真正理解的地步,是要经过练习的,这是一种技能。凡是技能,惟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

3.农村初中语文课外读本开发的原则

(1)选文连贯性原则:语文读本的开发和利用应该是对文本教学的一种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应该秉承课堂教学的内容,突出一致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建立有机的知识结构体系。

(2)选文人文化原则:选文思想健康向上,语言规范优美,使学生受到智慧启迪、情感陶冶、价值提升,营造至诚至美的精神家园。

(3)选文生活化原则,构建学生独特、高尚的生活方式。能够感动和影响孩子的作品,大都不是那些“神化”或“圣化”的作品,我们更多地选取符合当代中学生生活时尚的一些平实的作品。让学生在这些作品中找到自己生活中熟悉的“影子”,从而通过欣赏这些活化了的艺术形象,让心灵与作品对话,引领自己找到高尚儒雅的生活方式。

4.农村初中语文读本的有效运用

农村初中课外读本内容丰富,与教科书配套,又具有时代特色,对加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教学中的一些摸索研究,有如下可供大家探讨:

(1)寻找课本与读本的结合点,做好教科书的拓展延伸。首先是比较阅读拓展课,将教本与读本中文体、构思、风格、表现手法、主题相同或相似的文章进行集中归类比较。比如:七年级的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是一首诗歌,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为了拓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我们安排了一篇散文杉美树子的《翻过那座山》。让学生在同主题下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和散文语言的形象性,不同的表达风格。其次是课文的补充资料,有利于对教科书中文章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化石吟》之前,可先阅读《大自然的文字》《奇异的琥珀》等读本上的文章,了解一些科学常识,能更好的读懂文章。它们是课文的一些很好的预习材料,为课文学习做了铺垫。

(2)读本和课本文章联读,成为专题系列,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比如:学习了《斑羚飞渡》之后,可利用文本中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犬》西顿《公牛的脚印》去探究小说的主题意义以及如何将动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对作家的生平经历、爱好兴趣、写作技巧等进行研究,这些文章都是学生喜欢的,应该有驱动力;利用读本做童话类文章的阅读指导,以读本为训练材料,学写童话,表明人生道理;利用读本做文言文专题探究,寻找解读课外古文的方法,提高对文言文的语感。

结合读本的资源特征和初中生的阅读特点来实施策略,展现阅读课的丰富多彩的内涵,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激发阅读兴趣打下有效的铺垫。

选用教师与学生的优秀作品,使读本呈现独特的魅力。每次作文训练前,可先读读自己身边的老师和同学的作品,学生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去除怵怕心理做了准备;同时在欣赏品评中也提高了分析能力。

结束语

通过读本系列学习,我们相信必将为学生的阅读之旅注入更多的原动力。也许我们为学生提供的文章还是极其有限,但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努力引导,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进一步指导,是有益深远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何平亮.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读本的使用[J].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09(12)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宏润中学)

猜你喜欢

阅读现状阅读方法阅读兴趣
浅析农村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初中学生读书类课程开发思路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理工科研究生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