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缄默知识理论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探讨

2015-06-18管争艳

文理导航 2015年16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管争艳

【摘 要】 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和物理化学家波兰尼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知识理论, 主要是他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缄默知识,另一种就是显性知识。他认为,缄默知识是很重要的,显性知识的理解、应用和增长都依附于缄默知识上,缄默知识不仅仅只存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学科,它还逐渐渗透到教育科学里。随着新课改的步伐,高中课程进入新的时期,但是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里,利用缄默知识理论教学的教育模式关注度还是比较少,这样导致学生学得迅速,忘得也迅速,自然而然也就得不到高分。在认知规律里高中语文教学不是能只重视与显性认识,这是与其不相符的。因此, 有必要引入缄默知识理论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改变教学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本文就教学中的具体例子来阐述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与缄默知识理论有效结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缄默知识理论;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1.前言

1958年,英国著名的思想家波兰尼提出了“缄默知识”概念,随后在他一系列的作品中都有详细的阐述这一观念,特别强调了缄默知识对于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意义。波兰尼认为,缄默知识理论它是支配着人整个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向导,并且为人们的认识活动里出现的问题提供解释依据以及信念,显性知识也都依赖于缄默知识,根植于缄默知识的。举个例子,人们在弹钢琴的时候,是需要指法、技巧的,但是人们只知道这些指法、技巧,却不去练习,使其潜移默化成为自己的缄默知识,那么他就永远不能很好地熟练地弹奏一首旋律。科学家也是如此。他要是能够研究科学,发现科学现象,就必须要把那些显性知识根据实际情况转换成缄默知识。渐渐地,人们就开始用缄默知识理论来研究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就通过分析如何利用缄默知识与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更好的结合起来。

2.特点

在波兰尼提出的理念中,缄默知识是指不能用知识来表达出来的有关于自己自身行为的某种知识,也叫做非言述知识。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缄默知识,举个例子,我们在很多陌生人中以自己就能分辨出我们熟识的朋友的面貌,但是我们却阐述不出为何会辨别出,这就是缄默知识。比如像道家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道理是可以阐述的,但是不与我们日常行动中的道理完全一样。缄默知识就是在显性知识之外存在的一种只可意会的知识,但是却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行为。

缄默知识的特点有三个。第一是它不能通过文字或者是语言来表达出来。这是缄默知识最本质的特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里,到处充斥着缄默知识,比如,在教学中学习到《忆江南》这篇古诗文时,江南的美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怎样的美能让作者“沉醉不知归路”,那么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人们就会运用在生活里积累的情感从各方面去理解,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作者深陷于江南秀丽风光的感悟,有的学生则认为作者是把江南与家乡对比,却不忍回忆家乡的悲痛思乡之情。这就是缄默认识对学生们把握的显性认识的影响。第二是缄默认识没有正规的形式传播。拥有缄默知识的人以及使用它的人都难以把它表述清楚,但并不是说它不能传播,只是它传播的方式较为特殊。第三是缄默知识是无法批判的。因为缄默知识是通过别的标准确定,而不像显性知识是人们经过反复推敲得来的。

3.运用

3.1阅读要与缄默契合

在语文教育里阅读的本质属性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交谈,情感诉说。一首诗也有一首诗的表达,而不同的人阅历不同,那么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举个例子,在教授韦庄的《菩萨蛮》这首词时,教师让学生们根据“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句词结合全文来分析作者当时想要表达的情感,然而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的学生认为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美丽的风景图,词人对此流连忘返,陶醉其中,希望能永久的居住在江南。有的学生也会认为,正值战乱时期的韦庄,怕回到家乡看到的还是惨无人烟的战乱景象而借此抒发自己内心悲痛的情感。同一首词,分析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这就是因为缄默知识在学生脑海里不同认知的反应。

想要使阅读主题获得最佳的理解效果时,这就需要将缄默知识全方位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缄默知识的发挥,那么阅读就是一件愉悦的事情。

3.2作文要以缄默为基

作文是语文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学语文最重要的内容,但是学生们在学习作文总徘徊在死胡同,出现内容形式单一,材料运用不得当以及千篇一律毫无创新,缺乏自身情感。

在2007年语文高考作文题就有这么一个学生写到“闻到了,边城人民质朴的情怀;听到了,大佬、二佬含情脉脉的情丝;看到了,翠翠等坐在岸边那望眼欲穿、灵动的双眸。”考生用灵动的语言,充沛的情感来借用边城里的爱情表达自己的感情。相反的是有的考生对于感情写得较为笼统,纹理不清晰,让人读起来毫无生气。

这就说明,作文是需要情感去注入的,而感情的积累就是缄默认识在脑海里起作用的结果。

4.结语

由于缄默在中国的认知较晚,在教育教学方面引用的范围不是很广,大部分教师对其很陌生,接触相关的资料也是很少的。但是,教师们要重视积极缄默认识对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能促使人外显出头脑中的错误认知加以改正与指导,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可以让消极的缄默认识得以彰显并抑制,这样才会使得学生们心理和生理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钱加清,周春波.语感问题寻绎:内隐认知和缄默知识理论的视角[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8):66-69

[2]周徐兵.缄默知识和语文知识结构优化[J].现代教育科学.2011.(02):26-29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明达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