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园一堂”夯实“真蹲实驻”

2015-06-13文丨罗胡顺庭

当代贵州 2015年22期
关键词:一园乡党委全乡

文丨罗 凌 胡顺庭

“一园一堂”夯实“真蹲实驻”

文丨罗 凌 胡顺庭

紫云县坝羊乡所有行政村均建有村级食堂和同步小康菜园(简称“一园一堂”),村干部在午餐时间接待群众来访,不仅创新了全天候为民服务机制,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更保障了驻村干部“真蹲实驻”。

创新全天候为民服务机制

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服务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战斗堡垒,是稳固党的执政根基、维护社会稳定、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安顺市紫云自治县坝羊乡党委立足根本实际,紧紧抓住基层党建工作不放,为提高基层工作效率,创新实施了“一园一堂”工程(即:全乡7个行政村全部建设“村级食堂”,各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在食堂周围建立面积不低于200m2的“同步小康菜园”)。工程在实施之后,村两委干部、同步小康工作组早、中均在食堂就餐,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来回吃饭花费的时间,而且更好地方便群众办事,成为全天候为民服务的工作机制和载体。

坝羊乡位于紫云自治县东北部,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双重约束,该乡过去基层党建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不少村干部一到吃饭时间便不见了踪影,群众上门办不了事,突发情况找不到人。长期如此,群众对党的基层组织和干部满腹怨气、心怀不满,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渐渐成为坝羊实现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最大阻碍。

坝羊乡党委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结合乡情实际,从破解基层组织建设的瓶颈着手,创新实施“一园一堂”工程,并制定一系列配套措施,为加强全乡基层党建工作,扎实开展驻村工作打造了新载体、创建了新机制,在全乡村级干部中推动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的新局面。

各村从实际出发,选定茶叶产业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主导产业,全乡7个村全部组建了村集体经济暨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图为当地群众在坝羊乡土红坡茶叶种植基地采茶。(紫云县委宣传部供图)

廉洁奉公筑牢干群鱼水情

为保障“一园一堂”工程的顺利实施运行,村两委从工作经费中列支3000元作为食堂保障资金;上级部门下派驻村干部按每天10元标准付费,每月支付200元,按季度缴纳;乡驻村干部按每餐5元标准付费。

乡党委明确值班人员除了做好日常办公及接待群众工作以外,还要兼负当日食堂做饭工作,保障食堂正常运行。同时,为节约食堂运行成本,该乡党委通过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明确县级以上部门下派的驻村干部为“同步小康菜园”的建设者,全权负责菜地的种植及日常管理,确保蔬菜供应到位,最大限度减少食堂开支。

实施“坐班”制度,方便群众办事。坝羊乡党委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大多数村民上、下午要去干活,中午的时候反而有空,群众中午来找村干部办事也渐渐成了常态。为此,乡党委要求各村制定、实施“坐班”制度。“坐班”时间从上午9点到下午4点,确保村民中午办事能找得到人,办得了事。如今,群众都会选择中午来办事,而村委会开食堂、中午有干部值班后,也保证了群众既不耽误正常生产工作,又办好事办成事,有效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建立账目台账,提倡勤俭节约。

建立食堂费用台账,实行食堂费用公示制度切实强化群众监督,做到“村委办食堂,村民来监督”,真正规避腐败风险,保证食堂经费切实用到实处。规定用餐标准,杜绝大吃大喝。村干部不能让家人、亲戚顺带就餐。

纪委监督落实,年终考核测评。

有部署没落实等于一纸空文,监督成为工作落实的关键。为此,经该乡党委研究,决定由乡纪委对“村级食堂”开展情况及“同步小康菜园”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并公开举报电话,方便群众举报。将“一园一堂”建设作为村级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考核,对硬件设施、卫生环境、制度建设、开饭等情况进行检查评比。

打造实打实干部驻村载体

“一园一堂”的顺利实施,进一步解决了村干部和驻村工作组的饮食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消除了驻村工作组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驻”下来,真蹲实驻。

过去,驻村干部与村干部午间就餐往往“两难”,特别是驻村干部,如果自己买菜做饭往往耽误时间,影响工作效率;如果到群众家“蹭饭”,又会给群众增加负担。“一园一堂”工程的实施,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将干部“固定”在村食堂进行就餐,既让干部集中更多时间开展工作,又避免因“蹭饭”给群众增添麻烦。

村里没办食堂之前,村干部没到下班时间就提前回家,各自为伍,不利于推动各项工作的运行。自从实施“一园一堂”工程以后,不仅解决了上述矛盾问题,而且干部长时间吃在一块,交流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经验,彼此之间的沟通多了,隔阂少了,组织的活力、干部的团队凝聚力自然也得到增强,村委工作自然走在前列。“一园一堂”的建设强化了全乡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融洽了干群关系,成为践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载体和强效法宝。

方便群众办事,融洽干群关系促进基层和谐。村干部中午在村委吃饭,群众可以利用中午时间来办理相关事宜,拉近了干群关系,消除了群众对于过去无人办事现状的不满,一些突发情况如矛盾纠纷化解等也能第一时间找到村干部处理,使得全乡基层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巩固。

助推产业发展,为实现同步小康奠定坚实基础。党建好则经建强。过去各村没有集体收入,村“两委”办公经费少、村干部待遇低,很多村干部都把主要精力用在自家种养和生意往来上,把村委工作当成一份“兼职”或是一个头衔。自从全乡在7个行政村实施“一园一堂”工程以来,各村在决定重大问题时赞同的声音越来越多,意见越来越统一,一些以往难以调解的核心利益问题,也化解得顺风顺水。

如今,各村从实际出发,选定茶叶产业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主导产业,全乡7个村全部组建了村集体经济暨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茶叶面积达16000亩,为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奠定物质基础。2014年10月该乡被安顺市农委批复成为“生态茶业专业乡”,2015年1月被省农业园区办认定为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按照计划,该乡还将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大力实施三年攻坚,扩建茶场2万亩,力争在全乡建成茶场达到5万亩,人均2亩茶园,实现人均茶叶产值2万余元,人均收入8600元以上,力争2017年在全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罗凌系省委政研室副主任责任编辑/郎艳林)

铜仁市发出首张“三证合一”营业执照

6月2日,贵州旭源农业集团杜仲精粉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周儒也在铜仁市行政服务中心领到了首张“三证合一”营业执照,“以前我做生意,营业之前要办许多证,有时要花20多天才能办好,现在这个证只花1天就办好了。”

“三证合一”是在不改变原有证照管理方式、不改变原有证号编码规则的前提下,将工商营业执照、质监部门的组织机构代码和国税、地税的税务登记证的办理程序,改由一个窗口对外开展登记服务工作,建立“一表登记、一窗受理、一照三号”的登记新模式,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三号”,企业只需一张执照即可营业。图为铜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宗文(右二)为企业主颁发首张“三证合一”执照。

(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郎艳林 图/凌光群)

猜你喜欢

一园乡党委全乡
沭阳:一园三进士,深藏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下河乡:视察调研全乡重点项目
善良
搭建微信平台助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善良
萝卜成了精
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
面面俱到
破格提拔
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