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能量?负能量?

2015-06-11李雪松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傻气私家车公民

李雪松

【热点事件】

2015年3月27日下午,一位市民將自己拍摄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后引发了全国网友的热议。视频内容显示:27日下午5点30分左右,在北京海淀区双安商场西侧的天桥附近,有三女一男四个成年人围着一名初中生争吵。视频发布者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双方最开始起争执的时候她并不在场。发视频是因为这几个大人说话太无理。这几个人一直在质问学生为什么要拍照,并称这名学生读书读傻了。一名中年女子咄咄逼人地对着这名学生说:“你哪个学校的,有病吧。”她身后的一名女子则大声说,是人大附中的,“除了人大附中,哪有这样的书呆子”。被同行者拉走后,这名女子仍然在不停地说:“孩子你脑子真学坏了,你有什么权利啊,读书读坏了。”而这名学生则表示,是对方的车占用了自行车道,挡了他的道,并称人人都有权利拍照。这名学生对着路人解释说,他是在自行车道行驶,对方挡着他道了,还骂他。随着争议继续升级,四名成年人都来到孩子跟前,一名身穿保安制服的男子赶到现场后,挡在了这名学生身前,随后这四个人乘车离开现场。

【适用角度】

角度一:自觉意识

四个成年人,没有意识到机动车不能占用非机动车道,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增加了交通秩序的混乱,没有意识到这么做侵害了其他人的合法权益,竟然还对中学生的阻拦和拍照感觉很不理解,很气愤,并最终得出对方“读书读傻了”的结论来。这说明“自觉意识”离我们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

角度二:勇气

孩子勇气可嘉,此外令人欣慰的是,当被斥责声吞没时,有穿制服的保安上前“挡在了这名学生身前”,还有旁人指责“你们怎么能够这么跟孩子说话?”

角度三:打破潜规则

对违规现象进行拍照,不过是任何一名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一种方式,却遭遇到“傻气”的斥责。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不过是一种世俗化的潜规则对于明规则的压倒性胜利。乱占车道现象太过普遍,这辆私家车不过是从众的那一辆,被“特殊对待”当然会“叫屈”。

角度四:强化法制

新加坡的严厉法制全球闻名,但在我国却受到许多人为因素的干扰。当地为什么那么多机动车占用了非机动车道?因为他们的交通违法行为没有得到任何的约束和惩戒,没有付出任何的代价。如果有关部门能够严格执法,对这类行为发现一起处罚一起,该罚款罚款,该扣分扣分,情况必然会好转。

角度五:教育的目的

清华大学政治学教授刘瑜讲过一句话:其实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人变得深奥,而在于让人变得天真。“天真”不是让你幼稚,而是回归本真,让你能够坦诚、真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这个被成年人斥责为“读书读傻了”的中学生,之所以能够指出一辆私家车占用非机动车道的不正常之处,正是因为其接受的规则教育,激发了他内心对这个世界本然的想象,且还未被社会的世俗化所淹没。

【热点时评】

为监督占道乱停的少年公民点赞

王石川

私家车占用非机动车道,反过来辱骂拍照的初中生,这是多么是非不分、以耻为荣和枉为成人的做法。令人欣慰的是,在这场对垒中,舆论和正义站在了孩子这一边,正如有网友所称:孩子做得对!全社会都应该养成随手拍不文明行为的习惯!普通市民没有权力执法,但我们可以拿起手机捍卫我们的权益!感谢替孩子说话的路人!

是的,该为这个孩子点赞,更该以实际行动来支持他。这名孩子是初中生,也是一名公民,他身上有责任有担当有凛然正气,更知行合一。环顾四周,不少人的公民精神匮乏是不争的事实,这体现在缺少权利意识、不敢维护自身合法权利;面对丑恶现象时不敢说“不”,往往选择沉默;还包括过于圆滑、缺乏是非判断能力等。

如果多一些上面那样的人大附中的初中生,如果成人敢于承担、不混淆是非,国人的公民意识无疑会增强很多。旅美作家林达曾谈到,美国很多学校都使用《公民读本》的教材,它们重点谈到了公民意识的培养、民主性格的养成等。比如,要改造社会吗?先从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好公民做起。而最后,你会发现,这样的公民准备,又是在使“你”和他人的生活,都变得更容易。再比如,一个好的公民是忠于自己国家的,这意味着你对国家是持建设性而不是毁坏的态度。假如政府做错事,你严厉批评政府,那是希望它改善,这就是建设性。这种方式可否为我们所用,值得一议,但其传递的思路,如做好公民、培育批判精神,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上述初中生看不惯私家车占道而拍视频,也许可归于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也可能源于他在成长过程中的可贵认知,无论是哪种情形,都表明其价值观是健康的。这样的初中生还有很多。但是,让人疑惑和担忧的是,他长大后是否仍不忘初心?当他遭遇不公时,是否仍葆有公民精神?

在我们年少时,也常常正义在胸,路见不平敢出手,可年龄大了似乎越来越世故,面对不平事时可能不再怒吼了,面对别人的苦难有时可能背过脸去。是的,这是某种成熟的体现,可也未免可悲。事关权利,就该较真;事关正义,不能妥协。

对监督占道的初中生,我们别止于点赞和声援,更应该做个像他那样有正义感、有赤子之心的公民,敢行动,敢嫉恶如仇。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应激浊扬清、惩恶扬善,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笔者最后关心的是,报道中的私家车主会被处理吗?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社会进步需要更多“读书的傻子”

杨慧婧

一场普通的民事纠纷,短时间内能引发舆论强烈回响,恐怕还是“读书读傻了”这句诟骂戳中了社会共识的敏感点。这句话也许并不十分难听,但却格外刺耳。“读书读傻了”这句话,非常直白地体现了说出者的是非不分。明明道路交通法规就摆在那,自己不去读,却责怪别人“读傻了”,这种做法为整个事件平添了几分荒诞。

不知道在这几位成年人的眼中,这位“读书读傻了”的中学生究竟傻在何处?可能在他们看来,所谓“读傻了”,是因为学生不明白在书本知识和实际情况相互矛盾冲突时,应该选择社会的潜规则,而不应该遵守明文法规。违规占道即使有悖规定,但执法部门管不过来或干脆少管、不管,你一名中学生又何必多管闲事?对在公开场合出现的违法违规现象,大多数人不都是绕行而过吗,一个中学生又何必较真地掏出手机拍摄?

这几名当事人甚至很多旁觀者,在这位中学生较真以前,都忽略了个体为了公共利益其实是可以在违法违规现象面前不低头、“冒傻气”的。学生的行为之所以被大多数网民点赞,是因为这种较真在当前建设法治社会的大环境下显得弥足珍贵。法治并不只是一纸规定,也并不是只有执法者才能参与。在法治建设中,每一个公民的行为都有其意义,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在法律遭到违反时站出来捍卫法律的尊严。

之所以有“读书读傻了”这种言论脱口而出,甚至令不少人都感到似曾相识,只能说明这个社会的法治观念、规则意识还不够牢固,变通、歪曲、法不责众、情有可原等潜规则依然有其盛行的土壤。而社会的进步,正有待越来越多“读书的傻子”参与。倘若有越来越多的公民为了公共利益做一些“傻事”,那么社会上自然会筑牢一道保护公共利益的防线。人们对这道防线起初或许是慑于舆论的谴责、媒体的曝光而不敢触碰,长此以往,则会内化为对法治的敬畏、对规则的恪守,一旦面临一己之私与公众利益的冲突时,就会有不假思索地选择后者的自觉。

古语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其意就是不把读书局限为一种自我体验,而是把读书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来源。如今,一名未成年人的较真,凸显了当书本知识施之于严肃现实时遭遇的尴尬。希望在今后,社会上能有更多的“傻子”出现,一点点扭转那些所谓“聪明”的潜规则,让书本上的大道理真正成为社会上的明规则、硬规则。

(摘编自《光明日报》)

我们都曾是那名“傻气”的中学生

朱昌俊

一句“读书读傻了”的指责,令人五味杂陈。私家车占据非机动车道,明是自己违规,怎还骂对方“傻”?这或是因为这种事情在现实中被指责的概率太低了;又或是,乱占车道现象太过普遍,这辆私家车不过是从众的那一辆,被“特殊对待”当然会“叫屈”,甚至因为见怪不怪,而被默许其现实合理性。那么,被拍照当然就很可能被理解为“找茬”“多管闲事”,是傻气。

对违规现象进行拍照,不过是任何一名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一种方式。却遭遇到“傻气”的斥责,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不过是一种世俗化的潜规则对于明规则的压倒性胜利。尤其对一名中学生而言,敢于指出“皇帝未穿衣服”,不过是心中的原始性规则意识还未在现实中妥协。事实上,如果将观察的对象定位为包括中学生群体在内的年轻人,他们在踏出校门或走向社会前,其实都会经历一段易被人称为“傻气”的阶段,譬如实习生拒绝为导演订盒饭会被称为“不懂事”;再譬如刚入职场不愿意拍领导马屁,会被认为“不成熟”,等等。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又何尝不都曾是那名身上带着“傻气”的年轻人?

但正如这位中学生所遭遇的指责一样,大多年轻人走向社会之后都很容易在这样的指责中被磨掉年轻时的那一份“初心”与对规则和权利的认定之心,继而变为那个指责年轻人傻气的过来人,并构成对于年轻人的现实吞噬力。因此可以说,在这件事中,其实我们都扮演了指责者的角色——如果乱占车道并未成为一种常态,如果向乱占车道较真的,不只有这位中学生落寞的身影,那声指向他的“傻气”,还会如此理直气壮吗?

清华大学政治学教授刘瑜曾经的一句话,或许在此能恰到好处地回应这句“读书读傻了”的谬论:其实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人变得深奥,而在于让人变得天真。“天真”不是让你幼稚,而是回归本真,让你能够坦诚、真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面对这个纷杂喧嚣的世界。这里的“深奥”,或可以被理解为“世俗”,这个被成年人斥责为“读书读傻了”的中学生,不过正是因为其接受的规则教育,激发了他内心对这个世界本然的想象,且还未被社会的世俗化所淹没,因此,他才能够坦诚、真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与社会本然的规则,指出一辆私家车占用非机动车道的不正常之处。

令人欣慰的是,当被斥责吞没时,有穿制服的保安上前“挡在了这名学生身前”,还有旁人指责“你怎么能够这么跟孩子说话?”在一个精致利己主义盛行的社会,正是因为还有这些人存在,提醒着世界本来应该具有的模样,也让人感受到多一点的温情与希望。只是,令我稍许感到悲观的是,作为成人,我们能够真正接纳并呵护这些孩子的较真与“傻气”吗?

或许,我们都应该对那名中学生说一句:小伙子,你不傻。并且请你无论年岁如何增长,都能尽力葆有那份“傻气”。

(摘编自《西安晚报》)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中市北路滨海中学]

猜你喜欢

傻气私家车公民
乘坐私家车
论公民美育
寂寞人心
寂寞人心
图说
犯点儿傻气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做人要有点“傻气”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