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窗外有张扰人的脸

2015-06-10冯耀才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5期
关键词:假话脑袋教室

冯耀才

前几天,我到一所学校听课,教室后面坐满了听课的领导和教师,讲台上教师精彩的讲授吸引了在场每一位师生。正当大家津津有味地听讲时,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出现了。

教室靠走廊一边的玻璃窗里出现了一个半秃的圆脑袋,众人感受到一道犀利的目光扫射着整个教室。然后,“圆脑袋”突然“变脸”,面带笑容频频点头,跟教室后方听课的领导一一打招呼。此时,教室内所有师生的目光齐刷刷地盯着窗外“圆脑袋”的“表演”。首先回过神来的是讲课的老师,她花了大约半分钟的时间,通过提高音量和目光巡视,才将教室内大家的注意力给“拽”了回来。接下来的课讲得依然很精彩,可我再也感觉不到上半节课的那种氛围。

第二节课的时候,“圆脑袋”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形又重演一遍了!我带着压抑的心情熬到下课,找到本校一名教师,问明其中的原委:学校为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安排管理层每节课巡视教师上课情况,查看教师是否到岗,是否按要求落实课堂教学(统一教学模式),学生是否参与教学等情况。

我问那位教师:“你认为这种方式能够达成学校的管理目标吗?”

教师回答:“这种方式对少数教师是起作用的,可以从形式上约束他们落实教学任务。”“形式上是什么意思?”“应付领导检查呗!”我听后有些无奈,问:“那你对这种管理方式是怎么看的?”教师笑着说:“你是想听真话还是假话?”“真话和假话分别是什么?”我追问。“假话就是很好,管理很规范,领导很勤勉。真话嘛……”教师犹豫了一下说,“我们有一种被监视的感觉,看到领导在窗外伸脑袋,愤怒的情绪油然而生,教师们对这种做法都很反感。”

反感的岂止是教师,连我这个听课的“客人”,连续两节课被窗外的那张脸打扰,都心生厌恶:教师在精心组织教学,学生在认真参与学习活动,学校领导以管理的名义在窗外监视,失去了对教师和学生最起码的信任;精彩的课堂,和谐的氛围被窗外时不时出现的脸打乱;为了追求形式上的规范而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用形式主义来管理教学,对师生的尊重和信任都到哪里去了?

更糟的是,以上现象并不是某一所学校的“专利”。其实,“堵”不如“疏”,作为校长,我通过下面一些做法来把控教学过程。

正面引导释放积极能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多种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培养教师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让教师抱着“敬业”的心态勤勉工作,带着“诚信”的品质完成教学活动,让整个教学过程溢满“友善”的氛围。

用交流代替“监视”。沃尔玛公司总裁沃尔顿说:“如果你必须将沃尔玛管理体制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就是沟通。因为它是我们成功的真正关键之一。”管理是人治,改变教师的行为,需要走心。教师课堂教学出现问题,不妨和教师谈心,了解其消极工作背后的深层原因,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家里有困难,抑或对绩效不满意,再针对问题找到解决办法。

“远观近听”保障教学氛围。想了解实时课堂情况,并非一定要将脸贴在玻璃窗上“眼见为实”。校值日干部只需在教学楼每一层的楼梯口站一站,便可对本层各教室的秩序状况有大体了解;在“问题”教室的后门外听一听,即可发现症结。此外,定期的学生问卷、教研组评价等多种方式也有助于校长了解教学情况。

猜你喜欢

假话脑袋教室
假话在狂欢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假话种种
看,它有两个“脑袋”
像默哀一样低垂脑袋(中篇小说)
这脑袋得治!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如果雨果的哈尔威船长说了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