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轮岗交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015-06-10郑玉志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5期
关键词:枝江市轮岗全市

郑玉志

2014年,枝江市针对教师不流动、理念不更新、学校发展不平衡、廉政风险防范不到位等“四不”问题,以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为切入点,调整优化师资结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充分激发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为区域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调查研究。针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部分学校管理松懈、校风不正、教师工作不在状态等突出问题,枝江市组建专班进行调研,向基层教职工问计、问策。调研发现,全市46所中小学,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时间最长的达19年之久,10年以上14人占30%,6年以上27人占60%;全市2900名教师中,在同一所学校工作10年以上有975人,占33.6%,其结果是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工作缺乏激情;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配备不均衡,多的学校占到20%以上,少的学校仅1-2名,城区学校学生择校现象再次抬头。基层教职工一致认为,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已势在必行。

把握改革重点,科学制定方案。根据全市各中小学校对校长和教师的不同需求以及交流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台了《枝江市2014年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城区中小学校长、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满6年,且男教师55周岁以下、女教师50周岁以下均应交流轮岗。同时,明确了交流轮岗的原则,即保持相对稳定,分层分步实施,促进资源均衡。城镇和农村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由各中心学校负责制定具体方案报市教育局批准后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覆盖到每一所学校。

深入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深入细致地宣传交流轮岗政策,明确意义和要求,答疑释惑,切实增进广大校长教师和社会各界对交流轮岗工作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典型,大力宣传表彰,对交流轮岗中确有困难的给予极大的人文关怀,尽量使交流轮岗工作做到合情、合理,让校长教师内心真正愿意交流、主动参与交流。

政策资源下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重点放在优秀教师和管理骨干的交流上,积极引导和鼓励优秀教师和管理骨干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教。制定激励措施,激励校长教师自觉参与交流轮岗:对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的教师,每年给予1000元的交通补贴;在职称评定、评先表优等方面给予倾斜;任教3年后经考核合格的,可以选择回原学校任教,较好解决了交流教师的后顾之忧。同时还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任校长须具有2所以上学校或3年以上农村学校工作经历;申报正高职教师、特级教师、枝江市级及以上名师、名校长,应具有2所以上学校或6年以上农村学校工作经历。通过政策激励,让参与交流的校长教师经济上有优待、精神上受鼓励、地位上有彰显、事业上有发展。

积极争取领导,强化组织保障。为确保交流轮岗工作顺利推进,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任组长,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及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人社局、编办、纪委、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坚持执行政策“一把尺子”,杜绝打招呼、说人情,确保交流轮岗阳光操作,有序推进。

在本次交流轮岗中,全市有21所学校40余名校长(副校长)、259名教师轮岗交流,其中城区6所小学、3所初中的校长实现了100%的轮岗,全市交流轮岗的校长占总数的55.6%。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使全市教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劲十足。枝江市教育局顺势而为,组织开展了全方位教学视导活动;分学科建立了名师工作团队,举办名师导航活动,先后邀请省市有关专家,组建七个讲学团近30名专家,到枝江市巡回讲学。分类分层举办了课堂教学大研讨、校长课堂大比武、办学理念大讨论、办学成果大展示、教师业绩大比较“五大”竞赛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市举办各类高质量的公开课、示范课180余节,高质量的专题讲座18场,教师不断经受锻炼,比教学、比质量、比贡献蔚然成风,人民群众好评如潮。

猜你喜欢

枝江市轮岗全市
小鬼当家
货比两家乐趣多
公立医院“关键岗位”轮岗制度分析与完善
常态化教师轮岗谨防“过客”心态
乡村教师轮岗交流缘何如此难?
枝江市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经验与不足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