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2015-06-10向长征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5年5期
关键词:秭归县艺术团屈原

向长征

中职生就业率高的表象掩盖着专业不对口、工资收入不高、从事一线普工的无奈现实。秭归县职教中心探索现代学徒制,与屈原艺术团开展“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职、教师师傅双导师教学”的定制式培养,走出了提高中职生就业质量的一条新路。

共同招生。学校选择实力雄厚、管理规范、专业技术含量较高、工资待遇较好的单位开展订单式定制培养,将单位需求与培养目标对接,专业技能与实训课程对接,工作岗位与学生职业发展对接,提高学生实践工作能力,降低合作单位的用人风险,培养合作单位所需的专业人才。从2010年开始,秭归县职教中心与县屈原艺术团紧密合作,开办“屈原艺术表演”冠名班,实行定制培养。双方共议录取新生的各项条件,制定招生简章报请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双方成立联合招生组,对具有初步意向的初中毕业生进行面试,对面试合格的学生通过网络集中公示,并告知学生开班计划、培养方式、就业途径、工作待遇等情况。学生在入学时签订联合培养就业合同,明确学校、学生、屈原艺术团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职教中心学生与屈原艺术团职工的双重身份,实现入学即入职。

共商培养方案。学校与合作单位联合办学,必须围绕合作单位岗位核心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开展个性化技能培养。秭归县职教中心与屈原艺术团经过5年的合作,通过对学生演艺技能的训练探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三一制”培养方案。即一年级,学生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在学校实训室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二年级,学生进入屈原艺术团上课,艺术团选派业务骨干与学校派驻教师按“一对一”带教方式开展职业标准化现场教学;三年级,学生在艺术团进行顶岗实习,艺术团带教人员根据学生实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寒暑假,学生在屈原艺术团跟团专业训练,“围着舞台学艺术”。学校与屈原艺术团共同研究教学内容,确定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形成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施纲要》《质量评价标准》《教学做一体化教材》。

共建实训场所。按照学校教育和合作单位的标准、内容和组织要求,开发实践教学体系,创建校内外学徒环境,共同按岗位模式进行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秭归县职教中心和屈原艺术团共建了学校舞蹈训练室、钢琴室、语音室。屈原艺术团还利用送戏下乡、屈原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提供学生工学交替岗位,创建了艺术团师傅带徒弟的实践教学环境。

共同导学。教学分设学校课堂和合作单位课堂。学生通过学校课堂的学习,完成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和基础技能、专业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的训练,掌握合作单位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学生在合作单位课堂以学徒身份,采取“一师多徒、一徒多师、一师一徒”的灵活交替方式跟随师傅学习。通过现场教学,在师傅的示范指导下,徒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并积累工作经验,再回到学校课堂,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生以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在学校与合作单位交替学习,实现了专业理论知识和岗位技术技能的不断提升。其中,由学校教师完成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由学校组织考核,由合作单位完成的实际操作知识和技能培训则由合作单位与学校共同制订考核标准,并由师傅完成对学生的考核。学校与合作单位在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能力培养过程中,相互支撑、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从而实现学生与学徒、教育与培训、考试与考核的“多重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秭归县艺术团屈原
端午思屈原
“金钟之星”艺术团走进精准扶贫首倡地花垣县
中国音协金钟之星艺术团慰问演出走进十八洞
大学生朗诵表演艺术团组织建设和管理研究
勇于担当 主动作为——秭归县努力破解农村群众出行难
做好精准扶贫的民生答卷——秭归县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亟待加强——以秭归县为例
畅想马年 马到成功
“心连心艺术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