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埃博拉病毒究竟多可怕

2015-06-08阿碧

初中生学习·高 2015年5期
关键词:博拉感染者禽流感

阿碧

目前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在西非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四国持续快速蔓延,该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且尚无有效的疫苗及治疗方法。那么,埃博拉病毒究竟有多可怕呢?

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

“埃博拉”是扎伊尔(即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生灵涂炭,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的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病死率最高可达90%。1976年,埃博拉在苏丹流行时,病死率为53.2%;在扎伊尔,高达88.8%。因为埃博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病毒,也同时被视为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患者在痛苦中死去

目前,埃博拉病毒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绝大部分患者只能在痛苦和绝望的等待中死去。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痛和咽喉痛,稍后会出现呕吐、腹泻和肝肾功能损伤。这些症状可能很难与疟疾、伤寒症或霍乱区分,因此初期感染者可能被误诊,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埃博拉感染者只有在后期会出现内部和外部出血症状,外部出血通常在口鼻处。有些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时后便不治身亡,而且他们都“死得很难看”,病毒在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性、坏死,并慢慢被分解。患者先是内出血,继而七窍流血不止,并不断将体内器官的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最后因广泛内出血、脑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

无药可治的烈性传染病

尽管埃博拉疫情越来越严重,科学家仍然束手无策,他们尚未发现对埃博拉病毒有明确疗效的药物或疫苗。尽管实验显示,凝固干扰素似乎可以起一些作用,在本来感染埃博拉病毒100%必死的猴群中存活下约33%,但凝固干扰素在人体的效果如何尚未确定。医院当前对患者的治疗以支持治疗为主,如采取合适的方法使病毒的侵入最小化,及时补充损失的血小板等,让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付病毒,只有少数幸运儿最终存活下来。

接触患者可能染病

目前,唯一可以阻止病毒蔓延的方法就是把已经感染的患者完全隔离开来。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已知主要渠道是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及其他体液,或接触死亡感染者的尸体。照顾患者的医生护士或家庭成员,和患者密切接触后可被感染。有时感染率很高,如苏丹1976年流行埃博拉时,与患者同室接触和睡觉者的感染率为23%,护理患者为81%。医院内实验人员感染和发病也有好几起。

埃博拉病毒十分顽强

埃博拉病毒粒子的直径为80纳米,长度为970纳米,属丝状病毒科。该病毒较长,形状奇特,呈分枝状或盘绕状。埃博拉病毒十分顽强,在室温及4摄氏度存放1个月后,它们的毒性没有明显变化,依然蠢蠢欲动,伺机害人。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60摄氏度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它却害怕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或脂溶剂,因此患者的居住场所或病房可用这些药剂来消毒。

埃博拉流窜“作案”、“身份”不明

尽管医学家们绞尽脑汁,做过许多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实“身份”,至今仍为不解之谜。没有人知道埃博拉病毒在每次大爆发后潜伏在何处,也没有人知道每一次埃博拉疫情大规模爆发时,第一个受害者是从哪里感染到这种病毒的。目前,科学家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很可能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相关链接:

五种可怕的新型病原体

在医学尚不发达的年代,对于新涌现的一些疾病尤其是传染病,人们称之为“怪病”,常以鬼神作祟来解释。现代医学表明,一些新出现的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往往是由病原体引发的。新型病原体非常可怕,一是因为人类的免疫系统不认识它们而不能及时抵御,二是因为科学家要找到对付新型病原体的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往往会造成大范围的伤亡。

诺如病毒:病毒界的法拉利

从2012年12月以来,日本各地接连发生一系列因诺如病毒而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有将近 2 000人被感染。多年来,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诺如病毒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人一生之中可多次被感染。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诺如病毒是一种高致病、传染性极强的肠胃病毒,一旦有人感染,通常会发展为群体性的大规模传染。美国病毒学家伊恩·古德费洛研究诺如病毒10年,称其为“病毒界的法拉利”,是“人类最具传染性的病毒”。全球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感染诺如病毒。

MRSA病菌:令人在腐烂中悲惨地死去

近年来在美国出现一种可将活人的肌肉慢慢腐烂的可怕病症。这种病发病很快,患者先是感觉颈部和关节疼痛,但几天过后,疼痛部位的皮肤就开始肿胀起来,出现疱疹,其后皮肤颜色从红变黑,开始腐烂,医生不得不将受到感染的肌肉全部切除,有时如果发生在关节上,还要将肌体切除。患者的死亡率为25%。引起这种疾病的是一种能抵抗青霉素的葡萄状杆菌,科学家称之为“抗青霉素葡萄状杆菌”,英文简称MRSA。

MERS病毒:类似SARS的新型冠状病毒

2012年初,一名沙特籍60岁男子因感染冠状病毒在荷兰死亡。这是全球首个由MERS病毒引发的死亡病例。MERS病毒的中文全称为“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与赫赫有名的SARS病毒同属冠状病毒,因此最初称之为新型冠状病毒。这种病毒会和呼吸道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结合,以它们为“登陆点”附着到呼吸道细胞上,随之进一步侵入和感染人体。患者的通常症状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并伴随急性肾衰竭。目前,这种病毒已经导致300多人染病,100多人死亡。

H10N8新病毒:加装其他禽流感病毒基因

爱好汽车的人往往会对自己的爱车进行改装,不少禽流感病毒也有这个爱好,它们喜欢从其他禽流感病毒那里获得一些基因来改装自己。2013年11月30日,江西省南昌市一名73岁女性患者因禽流感死亡。研究人员化验出其体内的病毒为新型H10N8禽流感病毒。这种新病毒从H9N2禽流感病毒中获取了6种基因并重组,可对人类肺部深层组织造成感染,进而在人体内迅速复制。据已公布的资料显示,H9N2禽流感病毒主要存在于禽鸟身上。过去10多年里,世界各地只有少数及散发性的人感染该病毒的病例,多数是轻微呼吸道感染。

交叉组装病毒:不知是敌是友

科学家往往用计算机来重建病毒的模型。最近,科学家利用“交叉组装”软件重建了一种新病毒,这种病毒也因此而得名。这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病毒,50%的人体内都有,说不定你我的体内就有这种病毒,但是科学家最近才发现这种病毒。之所以很长时间没有发现它,是因为它并不攻击人体的组织或器官,而是吞噬生活在人体肠道内的细菌。人体肠道内有一些有益菌,也有一些有害菌,科学家尚不清楚交叉组装病毒究竟攻击哪种细菌。如果它吞噬有益菌,那它就是人类的敌人;如果它吞噬有害菌,那它则是难得一见的“好病毒”。如果人们证实了它“好病毒”的身份,则会改口叫它“噬菌体”。endprint

猜你喜欢

博拉感染者禽流感
知信行模式在HIV感染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和就业歧视状况调查
防治H7N9 禽流感 家长知多少
埃博拉病毒的生态学
实验室可“降伏”埃博拉
HIV感染者48例内镜检查特征分析
如何看埃博拉疫苗研发引发的争论
抗击埃博拉:中国赢得世界尊重
鸡大肠杆菌病并发禽流感的诊治
禽流感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