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分析

2015-06-07杨建松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包膜黏液影像学

杨建松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 漯河 462300)

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分析

杨建松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 漯河 462300)

目的: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节细胞神经瘤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11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位于后纵隔5例,腹膜后5例,盆腔1例。位于纵隔及脊柱旁者病灶均表现为上下径大于左右径及前后径。CT平扫病灶密度多均匀,4例病灶内见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见病灶轻度强化或无强化。MRI T1WI均为低信号,T2WI 3例为高信号,1例为中等信号;动态增强扫描早期不强化,逐渐增强,与肿瘤富含大量黏液基质相关,包膜可强化。结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其影像学表现与肿瘤内节细胞、神经纤维成分、黏液基质的比例变化相关。

神经节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节细胞神经瘤又称神经节细胞瘤、节细胞神经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的良性神经源性肿瘤。临床多无症状,易误诊为其他肿瘤,术前确诊率低。笔者总结分析2004年1—3月11例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提高临床工作中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中,男5例,女6例;年龄5~48岁,平均16岁。临床表现:2例位于后纵隔,表现为胸部不适;2例位于腹部,表现为局部肿块,腹胀、腹痛;1例位于肾上腺,表现为血压升高;6例无症状。

1.2 仪器与方法 本组11例均行CT检查,采用Siemens Emotion 16层CT扫描仪;加行增强扫描9例,用高压注射器静脉团注法行双期扫描或3期扫描,对比剂为碘海醇(300mgI/mL)100mL,注射速率2.5mL/s。

本组4例行MRI检查,采用GE Signa HDe 1.5 T超导MRI扫描仪,FSE及GRE脉冲序列,常规T1WI、T2WI矢、冠、轴位扫描;2例行增强扫描,对比剂为Gd-DTPA(剂量按0.2mmol/kg体质量计算),高压注射器肘静脉注入,注射速率2.5mL/s。

2 结果

2.1 CT表现 ①病变形态:8例呈圆形及卵圆形,3例呈不规则形。位于纵隔及脊柱旁者病灶上下径>前后径及左右径。②部位:5例位于后纵隔,5例位于腹膜后(3例位于肾上腺,2例位于腹膜后间隙),1例位于盆腔。③大小:最大径2.5~12.0 cm,平均6.2 cm。④密度:8例为低密度,3例为等或略低密度。⑤边界及邻近关系:9例边界清晰,2例部分边界不清。9例邻近大血管,其中3例部分包绕邻近血管,血管未见狭窄(图1)。⑥钙化:4例病灶内见斑点状钙化(图2a)。⑦包膜:2例显示等密度不完整包膜。⑧增强扫描:7例呈均匀轻度强化,1例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图2b),1例无强化。

2.2 MRI表现 T1WI均为低信号,T2WI 1例为中等信号,3例为高信号(图3);增强扫描病灶动脉期不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逐渐增强。1例显示病灶包膜,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包膜强化。

3 讨论

3.1 临床表现 节细胞神经瘤是由较为成熟的交感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神经鞘细胞及胶原纤维等构成的良性肿瘤,组织学上见大量黏液基质,在神经鞘细胞和神经纤维束之间散在较大的神经节细胞[1]。发病率女性稍多于男性,本组11例中,女 6例,男 5例,与文献[2]报道相符;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成人尤其是年轻人常见。节细胞神经瘤多位于脊柱旁交感神经丛,后纵隔和腹膜后为其最常见的2个部位[3-4],其次为肾上腺,颈部及盆腔少见,本组11例,后纵隔及腹膜后共10例,占90%,高于文献[5]报道的80%。多数节细胞神经瘤患者无症状,其生长缓慢,发现时肿瘤体积已较大,大多呈卵圆形或圆形,本组中圆形及卵圆形8例,占73%。部分节细胞神经瘤患者有局部的肿块和不适、疼痛,有些有激素活性的节细胞神经瘤可产生儿茶酚胺、前列腺素、血管活性肠肽引起高血压、腹泻,女性患者可因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分泌促雄性激素而出现男性化体征[6]。

3.2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①平扫示肿瘤多表现为低密度,也可表现为等或略低密度,病灶大多密度均匀,部分病灶密度不均,可能与病灶内黏液基质与细胞成分的比例有关[7]。②钙化:文献[8-9]报道节细胞神经瘤常有钙化,多表现为斑点状,本组4例可见病灶内斑点状钙化。③生长方式:病灶大多呈圆形或卵圆形,位于纵隔及脊柱旁者病灶上下径大于前后径及左右径,部分为不规则形,沿周围器官及血管呈嵌入式生长。本组8例呈圆形及卵圆形,3例呈不规则形、嵌入式生长,部分包绕血管但不累及管腔。④包膜:肿瘤质地柔软,有完整包膜,本组2例显示不完整包膜。⑤增强扫描:肿瘤多表现为轻度均匀或不均匀渐进性强化,其强化方式可能由于肿瘤内富含神经纤维成分和黏液基质、对比剂逐渐弥散积聚有关[10-11];少数不强化,本组7例轻度均匀强化,1例轻度不均匀强化,1例无强化,与文献[12-14]报道近似。

图1 男,31岁,左侧肾上腺区节细胞神经瘤,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不累及邻近血管左肾静脉

图2 女,5岁,右后纵隔节细胞神经瘤 图2a CT平扫示病灶内点状钙化 图2b 增强扫描见斑片状不均匀强化 图3 女,42岁,右侧肾上腺区节细胞神经瘤 图3a T1WI呈低信号

图3b T2WI呈高信号

MRI表现:肿瘤T1WI均为低信号,T2WI为中等或高信号,这是由于肿瘤内含有大量的黏液基质而细胞成分相对较少所致;肿瘤内神经纤维成分、成熟的节细胞、黏液基质3种成分比例的变化,与肿瘤的信号强度、强化方式密切相关[15]。神经节细胞瘤内神经节细胞和胶原纤维交织在T1WI、T2WI上出现漩涡样外观[16],也是本病较为特征的一个征象。注射对比剂后,由于肿瘤内血管含量相对较少,故早期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延迟后对比剂弥散到血管外的组织,表现为晚期强化为著。本组2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其强化方式与文献[17-18]报道一致。

3.3 鉴别诊断 ①与神经母细胞瘤鉴别: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腹膜后肿瘤,发病高峰年龄为2岁,成人少见,多表现为侵袭性,易侵犯周围组织及血管,较早发生全身骨转移,病灶内常见粗糙钙化,早期强化为其特点,与节细胞神经瘤容易鉴别。②与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鉴别: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好发于中青年,易坏死、囊变,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而节细胞神经瘤不出现囊变;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较规则且压迫邻近结构和骨质,甚至对骨质造成侵蚀和破坏,节细胞神经瘤多靠近血管生长,甚至包绕血管但不侵犯周围血管。③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与肾上腺肿瘤鉴别:嗜铬细胞瘤常伴有高血压,肿瘤易发生坏死、囊变,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肾上腺腺瘤直径一般小于5 cm,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化学位移MRI能发现腺瘤细胞内脂质的特征;大的肾上腺腺瘤亦可有囊变、坏死,MRI增强扫描早期轻度强化,且快速消退。

总之,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的良性神经源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掌握节细胞神经瘤影像学的特征,可提高临床上对本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1]刘复生,刘彤华.肿瘤病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980-981.

[2]胡先芳,毛新峰,赵育英,等.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5):517-519.

[3]朱新进,曾惠良,赵继泉,等.后纵隔节细胞神经瘤CT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8(6):27-29.

[4]乔智红,孙海辉,程浩.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1例[J].罕少疾病杂志,2005,12(4):53.

[5]吴青霞,刘玉,凌华威,等.节细胞神经瘤的CT及MRI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0,25(4):414-416.

[6]石木兰.肿瘤影像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40-341.

[7]张晓艳,赵晓军,郝晓宁.节细胞神经瘤的CT诊断[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2):139-141.

[8]朱晓军,许乙凯.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影像特征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2):47-49.

[9]张进华,陈祖华.节细胞神经瘤的CT误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8):1201-1202.

[10]连海英.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3):281-283.

[11]董盼盼,陈自谦,钟群,等.节细胞神经瘤的CT与MRI表现[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4):81-83.

[12]陆莉萍,毛新峰,潘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11):928-929.

[13]沈伟明,张黄华.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诊断与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4):552-553.

[14]魏廷然.MSCT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12(2):188-190.

[15]张晓艳,彭勇,魏梦绮,等.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I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11):1676-1678.

[16]Evan S.Siegelman.体部磁共振成像[M].程庚哲,苑志新,译.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225-226.

[17]范谋海,王永军,熊艾平,等.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对照[J].放射学实践,2014,29(1):85-87.

[18]许守利,马永华,孙晓峰,等.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学基础[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1(4):290-292.

2014-10-09)

10.3969/j.issn.1672-0512.2015.02.028

猜你喜欢

包膜黏液影像学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肥料包膜材料使用安全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对假体隆乳术后包膜挛缩的最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