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W I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2015-06-07陈志章黄勇华杨思福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海绵状淀粉样变出血性

陈志章,黄勇华,王 勇,杨思福,李 雯,郭 绮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放射科,河南 濮阳 457001)

SW I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陈志章,黄勇华,王 勇,杨思福,李 雯,郭 绮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放射科,河南 濮阳 457001)

目的:探讨SWI在常见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MRI资料,其中海绵状血管瘤5例、动静脉畸形3例、出血性脑梗死18例、脑血管淀粉样变性4例、脑出血8例。与常规MRI序列进行比较,分析SWI在诊断脑血管疾病中临床价值。结果:SWI序列所观察到的海绵状血管瘤、脑血管畸形、出血性脑梗死、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出血的数量均明显优于常规MRI序列。结论:SWI能够清晰显示畸形血管及微小出血灶,应成为脑血管疾病的常规检查序列。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脑出血;脑梗塞;磁共振成像

SWI是一种新型的MRI技术,它利用组织之间的磁敏感性差别成像,是一种具有高分辨力、高信噪比的梯度回波序列。SWI技术能够充分显示脑血管畸形、静脉结构及微出血病灶,因此对诊断脑血管疾病有独特优势[1]。本文旨在探讨SWI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行MRI检查的脑血管疾病患者38例,其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28~75岁,中位年龄56岁。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随访或者DSA证实,其中海绵状血管瘤5例、动静脉畸形3例、出血性脑梗死18例、脑血管淀粉样变性4例、脑出血8例。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Siemens Trio Tim 3.0 T超导型MRI扫描仪,8通道头部相控阵线圈。扫描序列及参数:T1WI为快速小角度激发(FLASH)序列,TR 210 ms,TE 2.46 ms,反转角70°,层厚5 mm,层距1mm;T2WI为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TR 5 000ms,TE 93 ms,反转角120°,层厚5 mm,层距1 mm;T2FLAIR TR 9 000ms,TE 93ms,TI 2 500ms,反转角130°,层厚5mm,层距1mm;DWI序列TR 4 000ms,TE 94ms,层厚5mm,层距1mm,b值取0和1000s/mm2;SWI序列TR 27 ms,TE 20 ms,反转角15°,层厚1.5mm,层数104层。SWI图像后处理为设备自动生成的幅度图像和相位图像,行MinIP,重建层厚1.5mm。

1.3 图像分析 由2名有经验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分别对图像进行分析,意见不统一时协商并达成一致。分别观察常规MRI序列和SWI序列所观察到的海绵状血管瘤、脑血管畸形、出血性脑梗死灶、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出血的数量。

2 结果

2.1 海绵状血管瘤5例。常规MRI共显示病灶13处,呈圆形或椭圆形。T1WI表现为中心等信号或较高信号,周围组织可有环状高信号。T2WI则表现为病灶的中心有“爆米花样”的高低混杂信号,病灶周围可见低信号环。DWI表现为病灶为低信号并混杂有部分高信号,与周围脑组织界限清楚。SWI显示病灶19处,清晰地显示病灶为边界清晰的低信号影,其内可有斑点状或小片状高信号(图1)。

2.2 动静脉畸形3例。T1WI和T2WI表现为病灶部分血管呈流空信号,境界不清楚(图2a)。SWI可清晰显示迂曲的血管团、引流静脉,以及病灶的出血(图2b)。

2.3 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8例,亚急性期4例,慢性期6例。其中急性期常规MRI序列未显示脑梗死灶内出血,亚急性期脑梗死和慢性期脑梗死的T1WI显示脑梗死灶内有斑点状或小斑片状高信号,T2WI显示脑梗死灶内呈低或高信号。在DWI上,急性期脑梗死呈明显高信号,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信号有所降低,并发出血者在高信号内部见小斑片状低信号(图3a)。SWI清晰显示脑梗死灶内有多发的斑点状或斑片状低信号,且数量多于常规MRI序列(图3b)。

2.4 脑血管淀粉样变性4例。T1WI及T2WI都表现为弥漫性的脑萎缩征象,双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区多发腔隙灶,都伴有颅内出血,出血灶位于脑皮质下,血肿在T1WI和T2WI都显示为高信号,周围的脑组织有轻度水肿。SWI可见脑皮质下广泛、多发的点状低信号(图4)。

2.5 脑出血8例,其中急性期2例,慢性期6例。急性期T1WI表现为略低信号,T2WI为低信号;DWI血肿中心区表现为极低信号,周围的水肿区域表现为稍高信号;SWI血肿中心区表现为均匀片状低信号,周围水肿区表现为高信号。慢性期T1WI和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SWI则表现为低信号,其中混杂有少量高信号,所显示出血范围广于T1WI、T2WI序列(图5)。

3 讨论

SWI是一种包含有相位图像、强度图像的梯度回波序列,它所形成的图像有别于传统的 T1WI、T2WI、质子加权像以及DWI,可以充分显示组织之间磁敏感特性的差别。在血红蛋白中的4种状态以脱氧血红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磁敏感性较强,所以SWI对急慢性出血都敏感[1]。除了依赖组织分子中的磁敏感性,SWI所形成的对比还有场强依赖性。目前,SWI可以在1.5 T和3.0 T的MRI设备上实现,而3.0 T的场强是1.5 T的2倍,理论上也提供了2倍于1.5 T的SNR,也大大增强了组织的磁敏感效应。因此,在3.0 T MRI设备上所获得SWI的对比明显要好于1.5 T MRI设备,而在3.0 T SWI序列上,TE时间可以缩短到10~20ms,而一般1.5 T的SWI中TE要选择到30~50ms,所以在3.0 T使用SWI序列不但可以获得高SNR的图像,而且还大大缩短了采集时间[2-4]。

在本研究中SWI检出的海绵状血管瘤的数量要明显多于常规T1WI、T2WI及T2FLAIR序列,对于有些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常伴有反复少量的出血,SWI上能够清晰显示在圆形或类圆形的低信号病灶周围有多个低信号区和走行迂曲的血管影。因此,SWI对检出海绵状血管瘤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在动静脉畸形检查中,T1WI和T2WI表现为病灶部分血管呈流空信号,境界不清楚,而SWI可清晰显示迂曲的血管团、引流静脉及病灶内出血。研究表明[4-5],应用SWI观察脑血管畸形相比常规MRI序列具有明显优势,与本文结果相一致。因此,SWI在检出脑血管畸形病变方面比常规MRI更敏感,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否为出血性脑梗死,这关系着患者是否能够应用抗凝或溶栓治疗。常规T1WI、T2WI、T2FLAIR序列不能很好地显示病灶内的出血情况,而SWI不仅能够清晰显示脑梗死病灶内的出血,而且可以显示脑梗死灶内静脉血管的变化,以及脑梗死灶以外区域的微出血病灶。不少学者[6-10]对出血性脑梗死采用SWI序列,认为SWI对出血性脑梗死出血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I序列,并推荐成为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常规序列。因此,SWI结合DWI可以对脑梗死病情作出更为全面的评价。

脑血管淀粉样变性是指脑皮质表面和软脑膜的中小血管的中层和外层出现淀粉样的沉积,血管丧失了应有的弹性,而脆性大大增加,形成了纤维样变性及微小血管瘤,极易发生出血,往往见于血压正常的老年人。T1WI和T2WI可以显示血肿,而SWI序列还显示脑皮质下多发的点状低信号,这与反复微量出血所导致的含铁血黄素沉着有关。有学者[11]应用SWI观察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认为SWI可以观察到脑血管淀粉样变性患者的微小血管瘤或者小出血灶,其敏感性明显优于常规MRI序列,与本文结果相一致。

图1 男,23岁,右侧桥臂海绵状血管瘤 图1a T2WI表现为类圆形混杂信号,周围见短T2信号环(箭头) 图1b SWI表现为明显的低信号(箭头) 图2 男,45岁,左侧颞枕叶动静脉畸形 图2a T2WI可见粗大的畸形血管(箭头) 图2b SWI上畸形血管显示得更加清晰(箭头)图3 女,63岁,左侧小脑半球出血性脑梗死 图3a DWI高信号内部见少许低信号(箭头) 图3b SWI上显示得更清晰(箭头) 图4 男,71岁,脑血管淀粉样变性,SWI显示双侧顶叶及额叶皮层下多发低信号的出血灶(箭头) 图5 男,50岁,左侧中脑大脑脚出血,SWI表现为范围明确的低信号出血(箭头)

SWI可准确显示脑出血,所示出血区域要广于T1WI、T2WI序列,而且可以显示周围的静脉血管情况。本研究中SWI所观察到的脑血管病变的范围及数量均明显优于常规MRI序列,与既往研究结果[9,12]一致。

总之,在3.0 T MRI设备上应用SWI能够比常规MRI序列更清晰地显示出血以及血管情况,在诊断海绵状血管瘤、脑血管畸形、出血性脑梗死、脑血管淀粉样变性、多发性脑出血等疾病中具有其独特优势,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杨正汉,冯逢,王霄英.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检查规范、临床策略及新技术应用(修订版)[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8(4):312.

[2]戴艳芳,卢洁,李坤成,等.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7):776-777.

[3]夏正荣,李玉华.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儿童颅脑疾病中的应用[J].磁共振成像,2011,2(1):24-28.

[4]刘亚欧,李坤成,杨延辉,等.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畸形显像中的初步应用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1):97-100.

[5]戴景儒,戴世鹏,庞军,等.3.0 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脑发育性静脉畸形[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2):158-160,167.

[6]Kim HS,Lee DH,Ryu CW,et al.Multiple cerebral microbleeds in hyperacute ischemic stroke:impact on prevalence and severity of early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after thrombolytic treatment[J]. AJR Am J Roentgenol,2006,186:1443-1449.

[7]Kim BJ,Lee SH.Cerebral microbleeds:their associated factors,rad iologic findings,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Stroke,2013,15:153-163.

[8]杨飞,刘怀军,贺丹,等.3.0 T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脑卒中患者脑微岀血[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9):1553-1556.

[9]张文文,马强华,杨晓萍,等.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6):433-435.

[10]陈桂玲,张宗军,张龙江,等.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微出血的检测及其与临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1):6-10.

[11]金光暐,杨凤琴,李俊秋,等.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内毛细血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7):1008-1010.

[12]田欣,宦怡,葛雅丽,等.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6):731-733.

2014-08-05)

10.3969/j.issn.1672-0512.2015.02.025

黄勇华,E-mail:hyhzxy@sina.com。

猜你喜欢

海绵状淀粉样变出血性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你了解多少?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4例肝淀粉样变性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回顾
平阳霉素注射及手术切除综合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
MR磁敏感成像技术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