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人”与“教己”

2015-06-05商真真

课外语文·下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人陶行知学生

商真真

【摘要】“以教人者教己”,是陶行知先生在晓庄师范寅会上的演讲中提到的,也是现代教师所必备的能力。“教己”的前提是了解学生;了解孩子的最高境界是做一个孩子;“以教人者教己”不仅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己”,而且要求教师以“学生”的态度来学习。

【关键词】以教人者教己;陶行知;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学高为师”,当代教师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已掌握了大量的专业知识,这是作为教师的必备知识技能。然而,真正走进学校,我们所学的知识可能不再是“知识”,一方面,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中能与孩子产生交集的毕竟是极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由于知识的广泛性和发展性,我们头脑中的知识并不足以来教学生。故而,“教人者”首先要“教己”。

陶行知先生在晓庄师范寅会上的演讲中讲到“以教人者教己”,他列举几个事例,简明扼要地讲述了“以教人者教己”的含义:邵先生教学生计算纳税,所以先教自己;同学发口令,因而对于那套武术的步法格外清楚;潘先生拿园艺教小学生的时候便是拿园艺来教自己;孙女士要答复来宾的问题,自己便要弄得非常清楚明白。

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教己”。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是基于与文本的对话,难有对错之分。然而,如何与文本对话,以怎样的视角与文本对话,这是老师需特别关注之处。教师首先应“先学”,站在师者的高度与文本对话。充分调动教师所掌握的有关知识与经验,读透文本,抓住文章命脉,掌握大方向。其次,教师应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阅读文本,并以学生的水平与文本对话。当然,这需要教师很好地把握学生的现有水平,但一朝一夕便想把握学生的现有水平是不现实的。这又督促教师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开始做起。

教师在教学中“教己”的前提是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又包括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了解学生才能更近距离的与学生互动交流。就拿小学语文中古诗的教学为例,在了解一般诗歌短小而意象丰富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不仅知识水平较低、眼界较窄,而且生活阅历较少,可以采取教师解说、图片或视频展示为主;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可以以教师引导学生解说为主,图片展示为辅,再让学生适度想象,学生对诗歌的意境会稍有领会;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不仅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视野更为开阔,阅历也更加丰富,可以通过自己的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因而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教师只要适当引导便可。

了解孩子的最高境界是做一个孩子。“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您立刻会发现小孩子的能力大得很:他能做许多您不能做的事,也能做许多您以为他不能做的事。等到您重新生为一个小孩子,您会发现别的小孩子是和从前所想的小孩子不同了。”[1]曾经听一位老师讲过她的亲身经历:一次秋游,她与两个学生小组同行。本以为会成为小组活动领导人的她,却只被学生视为同伴,甚至是一个弱者——一个需要他们呵护和照顾的人。也许我们在成人的世界里待得太久,忘却了自己的童年,甚至忘却了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孩子。但是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教人者”,我想,回到“童年”是必不可少的。与孩子在同一的世界中,才能更好地去“教”,也才能更好地以儿童的视角去学。“我们必得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以教人者教己”不仅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己”,而且要求教师以“学生”的态度来学习。首先,教师应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身教重于言传,在遇到问题时,教师的处理方式直接或间接的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在课堂上,应尽量避免“可能”“差不多”这类词语。但语文课堂的开放性,使得我们总有不确定之时,如个别字的读音,此时让学生查字典去核实会更有意义,有歧义的知识点与学生一起探讨,选择最为合适的点更为恰当。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教师边教边学,学生既学知识,又学方法与态度的过程。其次,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本学科前沿性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2]再次,教师是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一个领域。“传道”“授业”“解惑”,每一项都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去研究。

“‘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编辑:刘影)

猜你喜欢

教人陶行知学生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林子:“我的事业是教人说话”
学生写话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