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场所的新老建筑对话

2015-06-05

山西建筑 2015年14期
关键词:体育馆风貌新建

张 莉 莎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现代都市建筑设计院,上海 200072)

基于场所的新老建筑对话

张 莉 莎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现代都市建筑设计院,上海 200072)

以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体育馆为例,从新建建筑所处场所出发,对特定区域的场所精神进行了分析,从区域意向、老建筑特征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提取场所典型特征、创造新的场所精神的设计策略,并进行了建筑材料的地域化转译、色彩呼应、细部表现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了新建建筑既与原场所精神相呼应,又创造新的空间场所的效果。

场所精神,区域意象,新旧对话

1 项目背景与缘起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是一所著名的百年老校,学校前身由圣玛利亚女中和中西女中合并而成,众多知名校友如宋氏三姐妹和张爱玲等在此就读。目前是上海市唯一的一所公办女子中学,校园内有两处室外操场,室内体育活动场所较少。教育局对贯彻各中学优化学校教学楼及体育文化设施提出宏观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学校基础建设,达到建设高层次,开放型,内外相结合,富有弹性的学校发展目标。学校和教育局方面决定在原有健身房、乒乓球房旧址上拆旧建新。

2 基于场所的新老建筑对话理论思考

2.1 场所理论

“场所”理论由诺伯格—舒尔兹以现象学为基础构建的,指出:我们呼唤的“场所精神”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不同的场所有着不同的特征,这个特征是如此之强,它往往决定了居于其中的人们对环境意象的基本性质,并让他们觉得归属于这个场所。场所的实质是人通过与建筑环境的反复联系和作用后形成的,“每个人都会与自己生活的城市的某一部分联系密切,对城市的印象必然沉浸在记忆中,意味深长”。通常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与其他的事物混杂在一起,部分的、片段的印象,综合反映之后,形成对场所的认知。人们对场所的体验过程大概分为三个递进阶段,即“感知”“认知”“认同”。感知(Perception),当人们初次走进特定环境中,运用视、听、嗅、味、触、第六感官等去感受外界传递的信号。认知(Cognition),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习惯上将认知与情感、意志相对应,是一种经过人工处理的认识的过程。认同(Sense of Identity/Sense of Belonging),对场所的认知来源于对特定地点、特定建筑的记忆和情感,是关于“归属感”和“安全感”的一种深层次的人和环境的关系。凯文·林奇指出城市意象的五要素:路径、边界、节点、区域和标志物。区域和标志物作为主要元素构成了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典型特征。建筑师通过调研基地(Site)所处场所,逐步分析并提取人们对特定场所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感知”“认知”的典型特征,运用场所理论的“认同”阶段作为评价体系,寻找新建筑及环境产生区域认同的策略。

2.2 新旧建筑对话

新建建筑作为“外来物”,如何取得场所认同感,取决于人们对新建筑与环境作用关系的认同。通过认识和把握场所中给人提供“归属感”“认同感”的因素、文脉,不仅从感官上,而且更重要的从心灵上认识和理解所处的具体空间的特征,对于在历史风貌保护区中新建建筑是必须的。K.弗兰普顿教授提出“场所—形式”的关联性,强调建筑生成于特定的环境。建筑师通过提取场所典型特征、空间元素来进行新旧对话,是较为可行的设计策略。因此在新旧建筑对话之前对街区风貌、文脉、材料等本身进行调研来了解场地对人们“感知”“认知”的影响,为新建建筑最终达到区域“认同感”提供了思路。

3 基地分析

3.1 区域意象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地处上海市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中,校园中有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五四楼,由著名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决定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主要物质特征是其主题的连续性,包括多种多样的组成部分,如尺度宜人的街道、建筑形式、使用功能、细部、色彩、材料。虽然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变迁,其整体历史风貌仍清晰可见,街道较为安静,多为双行道或单行道。在该区域拥有大量的优秀历史建筑,如中实新村、百乐门舞台、愚谷村、新恩堂、兆丰别墅、圣约翰大学、中西女中、涌泉坊、西园公寓、王伯群住宅,这些优秀建筑风格不一,但总体上多为新古典风格,即海派风格。功能上以花园住宅、新式里弄和教育建筑为主。愚园路沿街建筑多为红色屋顶、水泥砂浆拉毛外墙或红砖外墙,街道两侧植法国梧桐,与建筑共同构成了具有典型特征的、易被识别的街道意象。

3.2 邬达克与五四楼

五四楼作为距离基地最近的优秀老建筑,由著名建筑师邬达克先生于1935年建造,当时名为景莲堂。校园内其他建筑多模仿五四楼的建筑风格,五四楼为美国学院派哥特式教学楼,三层半的砖木混合结构。屋顶为双坡硬山红瓦,墙面为浅灰色水泥砂浆拉毛处理,窗户四周用水泥砂浆砌筑仿石效果。一层开长方形窗,二三层开方窗,整个立面强调水平线条,庄重大气又不失活泼。平面结构为T字形,前部为教学楼,入口处有哥特式拱券及彩色玻璃窗花;后部为大礼堂,两侧开窗为彩色玻璃装饰,屋顶圆形装饰与地面装饰有序列呼应。装饰与土建全部由邬达克先生设计,全程对施工严格把控,建筑堪称精美之作(见图1,图2)。

4 设计策略

4.1 新旧建筑对话的策略

国外有较多新旧建筑对话成功的案例,如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设计的法国加里艺术中心采取新旧建筑水平并置的对话方式,贝聿铭先生的法国卢浮宫扩建工程采取融新于旧的对话方式。新建建筑基地偏于校园西南角,相对其他类型的新老建筑对话方式,新建体育馆距离五四楼较远,对老建筑的影响较小,新建筑与旧建筑的对话更像“隔空喊话”,如何实现和谐相处——既与原场所精神的特征相呼应,又创造新的空间场所,是建筑师考虑的重点。建筑师在寻找“过去”和“现在”对话的过程中,结合实际功能及学校规范中不应采用玻璃幕墙的要求,并没有一味的追求纯净的现代设计语言,也没有对经典建筑采取盲目崇拜式的模仿,而是通过更为谦虚的现代建筑语言——既从过去提取典型特征又采用现代简洁风格的建筑形式。

4.1.1 提取典型特征

1)现代建筑材料与色彩的区域化表现。对建筑材料的模仿或替代,是新建建筑采取的融入环境的一种策略。从材料选用及材质的表达上,建筑师试图与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中的建筑取得某种精神上的联系,唤起人们对该区域的精神认知。该区域建筑多为砖木混合结构,外墙采用红色烧砖或毛石砌筑,外墙施水泥砂浆拉毛抹面。红砖在老建筑运用广泛,在土地资源紧缺的今天,建筑师采用陶土板——更为环保的材料,用转译的方式向历史致敬。新建体育馆采用暗红色陶板,并背衬浅灰色涂料,共同作为建筑的主色彩与五四楼及愚园路街道风貌在色彩上协调统一。2)细部。建筑采用陶土板拼接出耐人寻味的类砖石肌理,在建筑的表皮设计中融入古典韵律。在细节深化上,着重考虑材质划分的模数化与可操作性,建筑在窗框尺寸、陶土板的划分及交接上均暗含内在逻辑性。施工配合阶段,在面对操场的西入口为学生主要出入口,陶土板深化设计中着重考虑女子中学的特殊性,陶板的组合拼接出体现女性的柔美的图案,减弱建筑方正的男性气质。建筑师向邬达克先生学习,室内外同时设计,不存在室内二次装修设计,促成了室内外设计风格一致。

4.1.2 创造新的“场所精神”

1)现代主义简洁建筑形式。新建体育馆在形体上进行有序的穿插设计,增加建筑形体的空间层次感,采用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以一种谦逊的姿态立于校园中。在校园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两种不同风格所产生的对比。新建建筑点状的介入到历史区域,时间的轨迹在新建筑上一目了然,仿佛能听到历史与当代的对话。风貌区中建筑风格丰富多样,体育馆作为新的媒介无疑提升了人们对传统街景的关注。2)新的场所边界。新建体育馆偏于校园一隅,配合近期规划新闸路从基地南面通过,新建体育馆又承接了周末及节假日对公共开放的任务。场地与学校之间由围墙分隔,减弱了新旧场地之间的混杂程度,边界相对分明,同时彼此又紧密联系。新建体育馆创造了新的场所空间,相对开放、公众参与性较强,极大可能会成为公共可以进入的连接性节点。新的场所空间与历史建筑、原场所空间各自最大限度地得以保全,在原场所精神延续的基础上,创造了新场所空间。

4.2 新建建筑概况

新建建筑在高度、体量、色彩等方面与历史文化风貌相协调。同时遵从上海市规土局发布的华阳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校园内新建计容面积不超过2 723 m2,高度不超过15 m的要求。目前基地约为53 m×53 m,接近方形。基地北侧为学生宿舍,东侧为印刷厂,西侧为操场,南侧为近期将开通的新闸路。根据消防部门的要求,北侧要避开宿舍楼13 m,东侧避开印刷厂10 m,消防车道与校园内道路环通,基地实际可见范围39 m×34 m。建筑同时要满足设置室内训练篮球馆、排练厅、形体房、地下停车库及人防工程的要求,最终体育馆设计为地上2层,地下2层功能复合、外形接近“BOX”的学校体育馆。新建筑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立面见图3,图4)。

实际工程项目,特别是在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内新建建筑,是一件复杂且周期较长的项目。建筑方案需经过规划单位、文化部门、校方、专家等多方讨论论证,各方利益错综复杂,基地施工区域附近有较多居民和棚户区,实际可施工区域范围较小,且施工区域恰好在女子中学校园内,安全施工是重中之重。项目目前仍在施工中,预计在2015年年底建成。

5 结语

新老建筑的对话赋予了愚园路风貌保护区新的生命力。在历史文化风貌区中新建建筑对建筑师的耐心和各方面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如何处理新建建筑与历史建筑的对话——新建建筑塑造自身个性的同时,又不对场所产生“不和谐”。这种对立统一,使新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体育馆项目有更深远的现实意义。

[1] 沈三陵,王 靖.与历史对话——西班牙托莱多市档案馆与圣马可文化中心[J].世界建筑,2009(1):91-93.

[2] 司马蕾.桥上书屋,下石,福建,中国[J].世界建筑,2011(5):65-67.

[3] K.弗兰普顿.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4] 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 GB 50099—2011,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S].

[6] 华霞虹,乔争月.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7] 诺伯格—舒尔兹.存在·空间·建筑[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8] 2003年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Z].

[9] 上海规土局.华阳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Z].

[10]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11] 诺伯格—舒尔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明,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New-old architectural dialogue on the basis of the place

Zhang Lisha

(ModernUrbanBuildingDesignInstitute,EastChinaBuildingDesignAcademyCo.,Ltd,Shanghai200072,China)

Taking Shanghai 3rd Girls’ High School Gymnasium as an example, starting from the aspect of new building field, the paper analyzes place spirit of particular areas, discusses regional image and old building properties,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strategies of extracting typical place features and creating place spirit, and studies regional translation, color response and specific expression of the architectural materials, which achieves the effect of matching of new building and original spirit and creating new space field as well.

place spirit, regional image, new-old dialogue

2015-03-05

张莉莎(1984- ),女,硕士,助理工程师

1009-6825(2015)14-0017-03

TU245.2

A

猜你喜欢

体育馆风貌新建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既有体育馆场地扩声系统提升改造
包裹的一切
迷宫弯弯绕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体育馆的考验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