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桃源农村传统木构民居室内环境考察

2015-06-05

山西建筑 2015年14期
关键词:堂屋桃源民居

谢 青 伶

(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湖南桃源农村传统木构民居室内环境考察

谢 青 伶

(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简述了湖南桃源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及环境特点,从平面布局、建筑材料、家具、陈设装饰、绿化等方面阐述了桃源农村传统木构民居室内环境的特征,并指明了桃源农村传统民居室内环境的发展趋势。

民居,木结构,环境,特点

在我国各种建筑的资料保存上,代表性的建筑往往以大宅院式的大户人家作为地域文化建筑语言的代表被保护、保存和研究,而寻常百姓的居住形态却被人漠视,如当提到湖南的传统建筑、村落时,都会想到湘北岳阳张谷英大屋、湘中毛泽东故居、湘南永州上甘棠村等,其实还有很多经济不发达的、深山中的村落保存着完好的传统的居住形态,如湘西北常德桃源县的众多村落的木屋。这些普通却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形式在城镇化浪潮下,由于过于普通、老旧得不到重视,濒临绝迹,普通百姓的传统生活形态也将因建筑的消亡而随之瓦解演变。本文以湖南桃源农村传统木构民居为例,展开对农村传统建筑室内外民居环境的田野考察,还原可能即将消失的原住民传统生活。

1 湖南桃源概况

桃源,地处中国的中南部,长江中游,湖南省西北部,常德南部。县境地处沅水中下游,雪峰、武陵两山脉尾端,云贵高原向湘赣丘陵、湘西山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地貌类型多样。东部为开阔平原,西北、西、南三面环山,地貌以平原为主,山、丘、岗、湖兼有。沅澧两水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域内生活着以汉族为主以及回族、维吾尔族、土家族等13个民族。明代及清初江西吉安、樟树一带的人口曾陆续大批迁居桃源。在清末、民国时期境内经常兵连祸结,哀鸿遍野,人民饱受封建制度和其他剥削制度的残酷统治和压榨,处于十分穷困的境地。陬市码头是县内和沅水上游广大地区木、竹运销的必经之地[2]。这样的时代背景与环境特点使得桃源农村传统民居结构材料与湘西吊脚楼相似,空间组织又有赣西建筑的特点。

2 湖南桃源农村传统木构民居室内环境特点

2.1 平面布局

桃源传统农村建筑多为穿斗式木建筑,一字形平面,坐南朝北。四缝三间或五缝四间,两头设置偏房做厨房或卫生间。有些把偏房伸出来做个拐角变成一间小横屋,称作“磨角”。如果厨房在东头,往西依次是卧室、堂屋、卧室,卫生间在西头(见图1,图2)。

厨房在当地农村又称为“灶屋”,主要分布在建筑的端头,有的在东头有的在西头。厨房最重要的设备就是灶台,以前用生土砌筑,外面泥灰桐油饰面。灶台设两口大铁锅,一边用做煮猪食,一边用来做饭炒菜。两口大锅之间设一个嵌入灶台的小铁壶,称为“炉锅”,里面主要用来盛水,利用做饭时烧火的余热来热水。一个灶台上嵌的两口大锅下面各自有一个火炉,两个炉门朝向同一边。火炉以柴火为主要能源,所以在炉门旁边一般都会堆放柴火备用(见图3)。灶台一般靠墙砌筑,若以炉门一侧为灶台的正面,则对面为背面,背面旁边的墙上开一扇小窗户,窗下一般放置水缸,厨房生活用水就越过窗向下面的水缸里取水(见图4)。如此可以“干湿分离”,减少厨房潮湿。除了灶台,厨房还有碗柜、四方饭桌、案板等家具沿墙布置,餐桌布置在厨房南面。灶台的设计使烹饪活动必须两个人同时参与,一人执掌锅铲,一人在对面烧火控制炉温。面对面的空间组织方式和家庭事务的共同参与,加强了家庭成员的交流,促进了家庭和睦。灶台将整个厨房空间进行了半开放的分隔,烧火的一边联系室内室外,炒菜的一边渐进封闭。白天的采光主要靠南面窗户及屋顶几块明瓦进行采光,夜间用普通白炽灯进行照明。

厨房旁边是正屋,分两小间。一般北面一间为“火坑”。火坑靠南墙布置,约1 m见方,条石砌边,下沉十几厘米,中间填炭灰、沙土。坐凳绕火炕布置,这里通常在冬天的晚上是人们围坐的最好去处。上悬挂一支木吊架用来挂“吊锅”,上面还有一大铁钩用来挂大块的猪肉做熏制腊肉。土话叫“炕腊肉”。火炕放置一些柴火用来取暖及烧水。寒冬腊月,在没有电视的时代家家户户忙完活吃完晚饭都会围坐在火坑旁,伸出手脚烤火,脸上映着跳动的火光听长辈弹琴唱戏、讲当地奇闻、听神仙鬼怪。火坑是亲情传承和延续的重要平台(见图5)。有些人家会在火坑周围地下面做地窖来贮藏红薯、苞谷等食物,当地称“薯笼”。火坑南边是卧室,布置架子床,书桌(当地叫“秋腔”),衣橱,箱子等家具。北边房子储藏米仓及一些农具。

堂屋在建筑平面中间,进深4.8 m、开间4.2 m,高4 m。堂屋北面小房间当地叫“拖部”,有的设卧室,有的则安放米仓。堂屋正对门的板壁上设神龛,用红纸书写“天地国亲师位”,供奉祖先牌位。有些在旁边贴毛主席头像。下面布置八仙桌。因为堂屋面积最大家具最少,有些也将农用机具放在堂屋,如谷风机等。家里有老人的或摆放没有做油漆的棺木在堂屋。堂屋是家里面积最大的房间,只要在节庆祭祀的日子里“过事”,如摆酒宴客红白喜事等各种活动主要都是在堂屋进行,显得热热闹闹的(见图6)。

堂屋另一边又是一正屋,南北都是卧室。一般南边长辈居住,北边卧室男女主人居住。正屋家具布置基本一样,床,衣橱等。

正屋旁边是“灰屋”,即卫生间。因为以前这个房间堆放用作肥料的稻草灰,灰屋因此而得名。灰堆旁边埋一大粪缸上面覆盖木板即自制“蹲便器”,旁边放置两个水桶来收集小便。这些最后都可用作肥料。

房子两端的一头通常建设猪笼,设在厨房一边的居多,这样厨房里煮好的猪潲可以方便的搬到猪笼喂食。

房屋建在约30 cm高的台基上,台基四边伸出墙壁约1 m与大屋顶形成檐廊,当地叫“街檐”,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门前有大片空地,当地叫“硪场”,是人们室外农作与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夏天时节,白天晒谷打豆,晚上搬出竹凉床、桌椅,大人喝茶聊天,小孩躺在竹床上看星星听故事(见图2)。

从以上空间布局来看,常德桃源的木结构房屋功能空间有比较独立的分区,同样受到楚汉儒家文化影响,讲究以堂屋为轴线的对称布局。农具与生活没有严格分开。室内没有专门的交通空间,空间利用紧凑。房间一字排开,只有一层,结构和材料与湘西贵州吊脚楼接近,却不像他们有两层。

2.2 建筑材料

建筑使用梓木、榉木等为柱,杉木为壁,就地取材。柱依据建材特点大小随形。板壁一般厚约2 cm,宽20 cm,高3 m,两层有些涂以桐油保护(见图7),但大部分不施其他处理任其自然,过段时间氧化为深褐色。建筑大量使用杉木,这种木材在当地很常见,取材容易,树干直且高,硬度较好,适合做围护结构。屋面铺设小青瓦,北面厨房卧室等一般面对山体采光较差,所以用塑料膜或者玻璃做明瓦补充采光。地面以前是夯实的土地,后来抹平水泥做地面,少数讲究的人在卧室铺装实木板做地面,屋顶用卷材或木板做顶(见图8)。

2.3 家具特点

室内常用家具为碗柜,橱柜(衣柜),箱子,方桌,书桌(秋腔、银柜)、架子床、矮板凳、长板凳等。家具均用实木制作,榫卯结构。家具用猪血灰做底桐油做面层漆涂刷在家具表面,常见颜色为暗红色。一般在橱柜、架子床上面做彩画装饰,颜色以红黑黄绿白5种颜色为主,表现麒麟、仙鹤、喜鹊、桃花、菊花等民间喜庆的动植物,也有极少数以人物作为题材(如图8所示)。

2.4 陈设装饰

农村住宅面积大房间数量多。装饰的空间主要体现在堂屋与卧室(正屋)。堂屋是半开放空间,基本上整天堂屋的大门都是开敞的,这种生活习惯增加了人们交流沟通的机会。普通人家主要就是在板壁上贴年画或明星海报,堂屋是向公众展示的空间以年画为主,正屋是主人私密空间,一般会贴上喜爱的电影影星或是歌星来表达自己的审美偏好。

2.5 绿化

农村绿化的意义与城市不一样,主要体现为更注重审美的观赏花卉和盆栽。室内不做绿化布置。主要在阶檐下、硪场四周摆放观赏花卉如夜来香、指甲花、天南星等,既做观赏也是空间分隔界定自家硪场的开放性方式。门前果树如桃、枣、柚子、梨等。

2.6 物理环境

白天自然采光依靠建筑的门洞、窗洞及屋面的明瓦。桃源木构房屋使用电能源的时间并不长,也就三四十年左右,以前用煤油灯。电路进户后,木屋敷设线路都以明装的方式。灯具基本采用普通白炽灯,悬挂在房梁下方。电源线裸露,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堂屋的大门开洞尺寸大,开门状态下白天平均照度在200 lx左右。正屋窗户采光,由于窗洞较小,白天平均照度在50 lx左右,不能很好的满足照度要求。夜晚白炽灯照明照度很低,平均在20 lx左右。虽然木材的热传导性能低于水泥金属玻璃等现代材料,似乎是营造冬暖夏凉的理想建材。但是桃源传统木构房屋围护结构的板壁比较薄,只有南方砖墙的1/10,所以保温性能并不好。加上门窗、板壁、屋顶密封不严,寒冷的天气让人在室内感觉很不舒适。这样的结构使得“隔墙有耳”的特点也很明显,隔音效果不好。

3 湖南桃源农村传统民居室内环境发展趋势

3.1 木屋的没落

在农村,男青年要成家立业就要盖新楼,盖新楼就要拆掉父母辈的老房子建水泥楼房。在农民眼里,这样的楼房才“客气”“洋气”,才能把媳妇娶进门。这种现象几乎成了现代混凝土民居替代传统木民居的主要因素。“丈母娘经济”催高了房价,也加速了城镇化的速度,砖混结构的建筑由于其坚固,易布置设备,装修手法成熟易行,导致木构建筑失去农民的青睐。大量混凝土住宅取代农村的传统建筑,极大的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影响了传统村落的生态,也悄然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习惯。原来与自然环境极其相融的原木色变成了各种白色的灰色的黄色的瓷砖,还有很多“洋气”的罗马柱希腊柱的欧式农宅(见图9)。而那些传统建筑在被水泥建筑吞噬的过程中濒临绝迹,且速度越来越快。

3.2 重生的契机

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和专家也意识到传统村落破坏严重的问题,在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措施抢救和保护有价值的尚存完好的传统建筑及传统古村落。根据2013年《湖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实施方案》,湖南计划用3年时间,全面提升2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水平,传统村落的重要文物古迹、乡土建筑、传统民居基本消除险情,得到全面维修、维护和合理利用。

部分民间团体也做了积极有益的尝试与实践,如中央美术学院张绮曼教授领衔策划的四校联合西北生土窑洞改造设计研究在“保护、传承、再生”的理念下为当今中国西北农村生土居住环境的衰落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3]。北京绿十字孙君在湖北五山镇进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让农村焕发出新的光芒[4]。这些专家的经验可以为湖南乃至全国的新农村建设所借鉴,希望湖南本土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贡献力量建设宜居的湖南新农村,让农村不再“空心”,让老人不再守“空巢”,让儿童不再寂寞“留守”。

[1] 吴正光.西南民居[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5.

[2] 桃源县人民政府网站[OL].http://www.taoyuan.gov.cn/.

[3] 邱晓葵.为中国而设计西北生土窑洞环境设计研究:四校联合改造设计及实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0.

[4] 孙 君,王佛全.五山模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

On observation of indoor environment at traditional rural wooden-built dwellings at Taoyuan of Hunan Province

Xie Qingling

(SportsArtCollege,AgriculturalUniversityofHunan,Changsha410128,China)

The paper indicat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geographic lo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features of Taoyuan in Hunan, illustrates the features of the rural traditional wooden-built dwelling’s indoor environment from the plane layout, architectural materials, furniture, displaying decoration, and reforestation, and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rural wooden-built dwellings at Taoyuan.

dwelling, wooden structure, environment, feature

2015-03-08

谢青伶(1978- ),男,讲师

1009-6825(2015)14-0010-03

TU241.5

A

猜你喜欢

堂屋桃源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守 望
板凳:平衡的世界
身在桃源 乐在天然
父亲的笑容
水调歌头·游桃源谷
堂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