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本溶血对肝功能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分析及防范措施

2015-06-05康丽玲

医疗装备 2015年8期
关键词:胆红素准确性肝功能

康丽玲

(湖南省澧县妇幼保健院,湖南澧县415500)

标本溶血对肝功能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分析及防范措施

康丽玲

(湖南省澧县妇幼保健院,湖南澧县415500)

目的:分析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范围内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溶血标准本检验肝功能各项低代谢指标,对照组采用为溶血标本检验肝功能各项低代谢指标,对比两组标本检验结果,进一步评价溶血标本对肝功能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溶血标本的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γ-谷氨酰转肽酶、总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胆红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肝功能检验准确性产生明显的影响,临床中可以通过有效控制溶血的发生,保证肝功能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标本溶血;肝功能;准确性;防范措施

生化检验是临床中对肝功能检测的主要手段,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临床中对病人的诊断、治疗以及疗效判断。溶血现象是干扰生化检验的主要影响因素,备受广大学者的重视[1]。有效控制溶血的发生,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度,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溶血的发生,会使血液红细胞破损或者血红蛋白溢出,从而影响检验结果,造成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发生。本文作者为了进一步分析标本溶血对肝功能检验准确性的影响,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溶血对肝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范围内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25例健康者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38.56 ±9.87)岁;21~30岁7例,30~40岁,6例,41~50岁7例,51岁以上者5例。观察组25例健康者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2.11±10.06)岁;22~30岁6例,30~40岁5例,41~50岁8例,51岁以上者6例。排除患有肝肾功能以及血液系统疾病者。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1.2.1 试验仪器:由瑞士生产的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2]。测定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谷草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总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胆红素。

1.2.2 方法

1.2.2.1 对照组:抽取对照组25例研究对象晨起空腹静脉血5m l,然后将其注入2支干燥的试管内,平均每支2ml,并且标记为1号和2号。1号试管5min后离心分离血清,并且立即进行肝功能各项指标检验。

1.2.2.2 观察组:将2号试管在-40℃的条件下冻存30min,然后融化标本,待5min后离心分离溶血血清,并且立即进行肝功能各项指标检验[3]。

1.3 统计学分析:所有记录数据均采用SPSS.21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结果

溶血标本的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γ-谷氨酰转肽酶、总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胆红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

表1 溶血标本与未溶血标本肝功能检验结果对比(n=25)

3 讨论

在临床中溶血分为两种,一种是体内溶血,一种是体外溶血。据相关研究显示,体内溶血会导致血浆或者血清中LDH、钾浓度增高,体内溶血会导致血浆LDH升高,钾水平不变。所以在进行标本检验时,应该正确的鉴别体内溶血与体外溶血,临床中还可以依据珠蛋白、胆红素等方法进行鉴别。有效预防体外溶血的发生,需要积极的改变所用试剂的类型[4]。临床中发生溶血的常见因素有化学、药物毒性以及机械损伤等因素。本文作者结合日常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几方面诱发溶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标本采集过程中操作失误或者由于穿刺不成功反复穿刺引起血肿;压脉带压迫过大;血液标本保存不当;采血使用的注射器针头连接不准确,可能有空气混入;使用试管其他仪器存在质量问题。

在生化试验检验过程中,如果发生严重的溶血,需要重新采血进行检验,但是如果溶血较轻可以对其检验结果进行适当的较正。通过本文的以上的研究显示,溶血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尤其是对终点比色法的影响较大,会造成检验结果浓度的升高。本文观察组检验的肝功能各项指标检验结果产生了明显影响。溶血标本的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γ-谷氨酰转肽酶、总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胆红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一检验结果充分的说明了,血液标本在溶血后会影响肝功能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临床检验过程中应该重视溶血的干扰,并且针对性的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控制血液标本溶血的发生,进一步保证肝功能各项指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治疗以及病情的评估提供可靠地参考。

溶血的发生如果常见的原因之外,还会发生反复不明原因的溶血,此时我们需要积极地寻找溶血发生的真实原因,从而降低检验的误差率,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精确率。如果血液标本一旦发生溶血最好是立即重新进行血液采集,或者是轻度的溶血可以对结果进行校正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除此之外,我们应该尽量的避免溶血的发生,从采血到检验的全过程中,减少操作失误,严格每一项操作步骤,选用质量达标的仪器和容器等措施避免溶血的发生[5]。

总而言之,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临床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其检验血清标本是否发生溶血是检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溶血干扰,血液标本发生溶血之后,肝功能检验结果会发生改变,影响临床中的诊断和治疗。所以临床中对溶血的控制应该高度重视,尽量通过有效地措施进行控制。

[1]马越,特玉香,杜平华等.溶血标本影响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分析[J].中国药品标准,2012,02(05):122-124

[2]杜平华,朱世真,赵鲁青.血液标本保存条件对肝功能测定结果的影响[J].中国药品标准,2013,04(06):159-160

[3]李健,李菊宇,孟大林等.溶血样本对肝功能检验准确性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2,31(35):54,56.

[4]惠艳丽,戴婷,马伟等.溶血对肝功能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6):5338-5339.

[5]李青蕊,王静,张文娟等.样本溶血对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分析[J].当代医学,2013,20(33):32.

R446.11

B

1002-2376(2015)07-0043-02

2015-05-18

猜你喜欢

胆红素准确性肝功能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理解语境与名句的关系,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为桥梁领域的示值准确性护航
影响紫外在线监测系统准确性因子分析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