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表现方法在雕塑创作课程中运用

2015-06-05石向东

雕塑 2014年6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观念形式

石向东

20世纪初,当代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新的形式、新的内容、新的流派层出不穷。其中衍生出来的当代影像艺术,作为当代艺术学科中的一支,也相伴而生。当代影像艺术是通过多媒体手段与多种表现方式的结合,来表现艺术家的思维意图。它可以存在于二维平面上,也可以存在于三维立体形态之中。其表现手法不仅包括传统艺术形式,如: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也包括当代的艺术形式,如:装置、行为、观念等等。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目前正在努力尝试拓展教学领域的研究方向,针对这种新型艺术潮流的发展趋势,开设了与当代艺术影视专业研究方向相关的教学课题。在当代艺术领域国际文化多元交融的语境下,系统地在院校开展当代影像的教学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要顺应艺术发展的潮流而进行教学,就必须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必须了解自己所在的时代位置,定位在时代的审美环境之中进行教学。

首先,我们从目前通用的创作工具——摄影机人手。1830年摄影技术被发明,将绘画从纯手工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其革命性的设计手段,在艺术语言方面已经得到充分的验证。从德国艺术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已对其进行过细致的分析,同时,也呈现出通过摄影机进行艺术创作的短板,在摄像、摄影机中所拍摄到的物体都反映出写实的、具象的物体,在没有经过后期制作的情况下,仅仅想通过机械技术手段反映出艺术家的意图,是远远不够的,恰恰这个“不够”给我们艺术创作带来了无限的拓展空间。最起码给我们指引出两个大的方向:

1.电影艺术。

2.借用其他艺术形式参与创作。

电影艺术被称为“梦开始的地方”,其身后是一个强大的制作团队,包括摄像、摄影、编制、音乐后期制作等一个庞大的体系。而当代影像艺术创作可能仅仅利用这一庞大系统中的一隅,如机位设置、分镜、长短镜头、空镜头、把剧本转化为画面等一系列技术,而这一系列技术的掌握,把一些传统艺术中的纯手工技术释放出来,把艺术家的“梦”放飞得更高、更远、更美丽了。

其次来看看“其他艺术形式”,在国内我们一般将视觉艺术形式分为:纯艺术和设计两大类;而在西方的分法不一样,他们分为平面艺术和空间艺术。平面艺术包括了油画、版画、插画、广告……空间艺术包括了雕塑、装置、产品设计、服装设计……(上述所说的电影就是包涵在平面艺术中的最综合的艺术形式),以此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影像就成为了一个跨界的艺术形式。利用好这门艺术形式,把这些静态的形式与动态的形式结合起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教学项目。

我们的雕塑艺术专业,恪守在传统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近年来,雕塑发展方向出现一些新的面貌。一些装置、观念、行为等因素被引入了雕塑创作中(这也是雕塑专业的长项)。但这些尝试性的语言表达,按西方的观点,都还是包含在空间艺术领域范畴之内。而利用影像形式作为桥梁,进行艺术形式的跨界,这在当下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表达方式了,为什么?就是因为影像能摒弃传统艺术中的技术因素,从而释放另一种空间想象力。而这种摒弃和释放,在我们的装置艺术的教学探索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

在这两个研究方向基本被认同之后,我们就要谈谈当代影像艺术的核心部分——观念。如果说以上所说的是人体组织中“肉”的组成部分的话,那么,这个“观念”,所代表的就是人体的骨骼部分。当今的老百姓仅花千元人民币,就可以购买一部数码产品,而艺术家手中的数码产品如何才能与老百姓手中的数码产品在观念上区分开呢?同样在巴掌大的小屏幕上摄取物体,同样在屏幕上显现的是写实的物体,老百姓拍摄的就是记实片,而艺术家拍出的就是艺术作品,二者之间有何区别?其实,区别就在于数码作品中存在了艺术家的观念。

1917年米歇尔·杜尚的《泉》,把观念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提上了艺术旅程之中,而从新开启了当代艺术的门径——即现成物品被引入艺术圈。从臭名昭著到当代艺术绕不开的问题,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杜尚把艺术的焦点,从形式语言转变到了借物说明的内容上,这意味着艺术的本质,从形态问题转变为功能问题。这个从外表到“观念”的转变,便被视为当代艺术的开始,也同样是观念艺术的开始。自杜尚所创的艺术语言之后的所有艺术形态,都是基于观念上的,因为艺术只在观念上存在。

之后产生的一系列西方艺术流派,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时期的探索、诠释、摈弃。直到1945年,艺术家约瑟夫-科苏斯的作品《三把椅子》才把“概念”一词带入到了艺术领域。这和杜尚提出的现成品(Readymade) -词是在同一问题上的发展;此外科苏斯反对赋予某一媒介以特定意义,否定艺术冲击力只来自视觉效果,并试图通过艺术的方式,建立人与世界的“非视觉”关系,从而艺术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定观念或蕴含深刻思想的语言表达或交流的行为。其利用文字、提案、摄影、文件、表格、地图、电影等表现方式,对从上世纪70年代到当今的艺术构成,造成了重大影响,其中不泛重要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如约翰-库奇的《4分33秒》、伊夫·克莱因的《蓝色单色画》、比尔·维尔拉的《灵视之眼系列》……

虽然当代影像艺术创作出现了不少著名作品,但整个影像时代的影像艺术如同当代艺术一样,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并不像某些国内专家所说的能够“拯救当代艺术”,其当代艺术根本就没有结过硕大的果实,仅在全球艺术界都在探索的范围内,何谈“拯救”?

因此,基于这样的艺术现状,我们学院设立这样一个学科方向无疑是先进的,把学生引入当代艺术问题讨论之中来,共同参与探索和讨论当代影像问题,将创作理念引入到国际化的轨道上。

这条创作轨道也是有依据可寻的,在研究分析国外美术学院教学体系之后,我们发现改变现有的基础教学模式是“人道”的第一步,我们的低年级教学都是以传统基础技法为主要任务,俗称基本功,讲究古典主义审美规律,为高级的古典美打下基础、技法、观察方法、样板……这种模式都有经典作品可参照。现在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也必须有另一套强有力的体系去替代,我认为这个基础部分的替代物为“想象力”,用“想象力”去代替古典审美观念下的基础教育。

想象力的第一重要基础就是发散性思维。一个具体的物体在具备其本身的功能和意义以外,还可以发散、映射、繁殖出其他东西吗?这件“东西”在初级训练阶段十分重要。它可以是个无稽之谈的物体,也可以是一个“恶搞”的想法,只要学生能有举一反三的想法,都是应该予以肯定的想法。

在高年级阶段,就要学会驾驭想象力,解决想象力是“无根之水“的课题,把它们变成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使天马行空的想象发挥,转化为某一艺术领域的技能与动力,或者至少在某一艺术范围内,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先形式后内容”的道路。要把各自观点引入到一个艺术范围或一个社会范围之中,让个人的风格特点或观念传达,在作品中占主导地位,这样做出的作品就会达到“五花八门”“各自为阵”的艺术效果。

在确定了这个专业方向以后,我们学院聘请了一位留学法国的艺术家进行专业教授。先给学生们出一个课题,题为“会动的盒子”。这个题目有两层意思要把握:第一“会动”、第二“盒子”。学生可以从“会动”这个词人手,也可从“盒子”这个词人手。无论怎样,首先得有一个个人对题目的分析,我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即“盒子”是什么样的盒子?你对这个盒子有什么样的想象?在哪一个方面进行想象?比如改变材质、改变形状、改变颜色、改变传统观念下对物品的认识……通过两个问题的问答,学生们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和关注点。这种课堂实践机会,也是对学生们各自想象力特点的启发与发掘,十分珍贵。通过对实际物品的想象,物品被赋予了一种“思维”。这为转化调整摄像机的镜头弱势打下一个基础。同时拍出来的作品也具有一定的新意。

在教学方式上,最好的上课方式是以聊天形式为主导的互动交流方式,学校搭起了这样的平台——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工作室与工作室之间的互动性交流,使得学术氛围显得更为平和。这种交流方式,在国内称为“互动”,国外称为“回课”。在互动交流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们要注意聆听,在听的交流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在其他同学的话语中找到合适自己作品创作的方法。这种指导方法不但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也启发性地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作品,为读懂当代艺术作品,发展各自的思维特征,创造一个拥有自身创作实力的拓展空间。

课余时间,要求学生必须阅读中外美术史,特别是1900年以后的国外美术史和“一战”“二战”时期美术史的内容,了解当今美术发展状态,把学生们每个人所关注的知识体系,聚焦在各种流派、各种思维、各种主张的最前沿,与它们进行融合、对比,力求做到“史为今用”。

而对学生毕业后的出路,一是可以当职业艺术家,对当代艺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二是可以和市场结合,进入电视台或影视机构制作电影短片或宣传片,或从事与电影、电视相关的工作;同时本专业所学的专业软件Adobe Premiere、AE都是电影后期制作的必备软件。3D,Maya等软件也是制作动画所必须掌握的。所以在就业选择上,学生的择业范围是比较广泛的。

因此,学习这个专业,从就业发展方向来看,无论是当职业艺术家也好,从事社会实际工作也罢,它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知识和技术能量。在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的今天,我们学院设立开创数字化多媒体这门艺术创作研究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符合当代艺术发展规律的举措。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观念形式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钓鱼的观念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