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疆中亚留学生教育发展——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2015-06-04刘运红张全生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新疆师范大学中亚留学生

刘运红,张全生

(新疆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浅析新疆中亚留学生教育发展
——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

刘运红,张全生

(新疆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新疆师范大学留学生教育逐步建构起整个学校国际化推进的体系,形成具有本土特色中亚留学生教育,成为全国留学生教育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个标签。叙述了新疆师范大学推进中亚国家留学生教育发展过程,分析总结中亚留学生教育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疆师范大学留学生教育体系包括情感型人际交往方式、体验式教学模式和仁爱为本的管理体制三方面内容,并进行了具体论述。

留学生教育;新疆;中亚

新疆与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及吉尔吉斯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生活着汉、回、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47个民族。其特殊地理位置和各种文化的交汇融合,形成新疆多姿多彩的文化特色,也吸引各国留学生的目光。因其交通便利、文化及宗教等方面相通的原因,新疆成为中亚各国来华留学的首选。

一、新疆留学生教育发展概况

新疆留学生教育最早始于1985年,在全国留学生教育领域看属起步较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新疆留学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类别不断丰富,层次不断增加,教育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专业由汉语、维语等语言类专业逐步扩展到医学、商务、财经、教育等多个领域,截至2013年累计有63个国家9000多名留学生来疆学习,新疆留学生教育整体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目前,新疆的留学生主要群体为中亚留学生。

图1 2004—2012年新疆主要高校中亚留学生人数统计

从图1可以看出,来疆留学生中,中亚五国留学生所占比例从2004年的25.4%增长到70%,可以说,新疆留学生人数增加主要是由于中亚留学生人数的增加,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在新疆政府及各高校在思考如何发展留学生教育时,按照新疆发展现状,依据科学发展原则,将依靠地缘优势,大力发展中亚留学生作为新疆留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大打“中亚牌”,有针对性地开展实施一系列措施,逐步扩大新疆与中亚各国教育合作领域,先后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建立孔子学院,开设孔子课堂,进一步促进我国汉语推广战略的实施。随着各项措施的稳步开展,新疆在中亚各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加,中亚留学生对新疆的认知越来越全面,新疆已成为中亚留学生的首选地区。

二、新疆师范大学留学生教育发展概述

新疆师范大学成立于1978年12月,坐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最早于1993年招收留学生,由最初的3人发展到2000年的几十人,到2005年达到100余人左右。2008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留学生规模开始有了飞速发展,学生类别也从自费留学生发展到各类奖学金生、交换生及协议生,学生专业由单一学院的汉语、维语学习发展到教育学、心理学、宗教学、法律、管理等多专业;学生学习层次由短期语言非学历教育发展为本科、硕士的多层次学历教育。留学生教育理念进一步趋于成熟,学校将国际化战略列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形成了校内国际化领导小组、汉推基地、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后勤服务中心为一体的留学生体系。

多年来,来疆留学生数量逐年递增,留学规模不断扩大,留学生教育结构进一步完善。回顾新疆师范大学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历程,有机遇更有挑战,新疆师范大学的师生创造机会,争取机会,把握机会,勇于突破,使得其留学生教育在全国留学生教育中拥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一)第一阶段:初创期(1990年-2004年)

新疆师范大学从1993年开始招收第一批三名留学生。2004年接收9名留学生,分别来自俄罗斯、美国、法国、荷兰、加拿大、哈萨克斯坦、乌克兰、日本等8个国家。其中2人是学维语,1人是学哈语,其余6人是学汉语的。由于新疆得天独厚的多种语言社会学习实习环境,可以满足留学生学习汉语兼新疆少数民族语言的要求,引起了外国留学生的关注。

(二)第二阶段:起步期(2004年-2008年)

学校充分认识到留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极力发掘中亚留学生教育优势,具体体现在:其一,办学目标提出用5年的时间,确立对外汉语专业在区内的优势地位;利用地缘优势,扩大在周边国家的影响,拓展留学生教育规模;逐步建成在新疆有一定影响力的汉语师资培训基地;其二,办学层次定位中提出,积极发展对外汉语本科和留学生教育;其三,提出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发展战略。此阶段由于学校、领导对留学生教育的不断重视,加之定位精准,计划科学,实施有效,使留学生人数不断攀升,至2007年已突破500人。

(三)第三阶段:发展期(2009年至今)

图2 新疆师范大学2004-2008留学生人数统计

图3 新疆师范大学2009—2013年留学生人数统计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留学生教育发展工作,将留学生教育列入《新疆师范大学2011-2015年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确立了新疆师范大学国际化战略的思想,立足新疆师范大学实际,凭借准确清晰的发展思路,成立了国际化领导小组、汉推基地、从无到有的逐步建构起整个学校国际化的推进体系,使得新疆师范大学留学生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此阶段学校留学生教育以“忧患意识、市场意识、规范意识、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为方针,以中亚留学生为基础,以学科特色建设为核心,新疆师大留学生教育的口碑效应不断增强,许多留学生是因为其前辈和兄长的介绍慕名而来。2009—2013年,留学生人数比2008年增长了2至3倍。

综上所述,来疆留学生及新疆留学生教育具有“中亚为主、增长迅速、学生集中、语言先导”的特点,就留学生而言,相较国内其他省市有更强的学习动机,自律性更强;由于新疆的地缘性,与中亚相近的少数民族居多,语言学习的成效与贴近性十分强烈;同样在乌鲁木齐的留学成本较内地低廉,奖学金丰厚,气候也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与中亚地区相同,留学生无需较多适应便可融入新疆的社会生活,此方面和我国同新加坡的留学情况十分类似。

三、新疆师范大学留学生教育特点

(一)生源以中亚留学生为主

将新疆师范大学留学生教育按来源分布进行统计,看图3可得知,新疆师范大学来华留学生主要以亚洲学生为主。从学校2008年到2012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来看,亚洲学生特别以中亚国家学生为主,所占比例均在94%以上,2010年达到了96.58%。其中位列留学生生源前三甲的三个国家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国,均为中亚国家。单从新疆师范大学的2008年到2012年的统计数据看,位列生源前三甲的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国。

图4 新疆师范大学各大洲生源分布

(二)学历层次不断丰富

从图5中可以看出,中亚留学生接受学历教育,获得学历证书的比例比较低。从层次上看,高层次学历生人数逐年增加,说明留学层次不断提高。许多留学生在短期汉语学习结束以后,选择继续进行学历教育,还有些留学生则获得奖学金的机会进入本科或硕士进行专业学习,这些因素都促使中亚留学生教育结构、层次不断丰富、改善。

图5 留学生层次分布图

(三)自费生比例大

1978年我国开始招收自费留学生后, 自费留学生的发展很快。1990年在华留学生自费生第一次超过了奖学金留学生的人数,占当年在华留学生总数的51%。

图6 留学生自费、公费生比例分布

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2008年起,新疆师范大学开始招收奖学金生,在有关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奖学金生的比例有所增加。目前,大学设有孔子学院奖学金项目、新疆政府奖学金生项目、企业奖学金生项目等。从图6中可以看出,随着中亚留学生奖学金人数不断增加,也促使越来越来多的自费留学生了解中国,选择中国,但从长远来看,中亚留学生的自费生仍占来华留学人数的主体。

(四)个体差距大

中亚留学生的学生文化基础不同,汉语基础不同,对学习要求不同,导致留学生个体差异大,无形中给留学生教育教学带来较大困难,更不好进行整齐划一的教学。虽然中亚留学生学习动机比较单一,大部分都是为了今后工作的需要而选择留学的。但其动机对学习促进作用不同。导致入学时按水平高低分班,而毕业时班级内学生学习水平差距仍然很大,教学难度大。

(五)管理难度大

中亚留学生有着不同的民族背景、政治背景、历史背景,从而导致中亚留学生凸显其风俗习惯及行为方式的差异。中亚文化受西方思想影响较深,崇尚自由,学生对上课出勤、学习成绩、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认知跟中国传统教育要求有所差异。由于中亚留学生存在很强的民族归属感,当文化的差异而发生问题时,中亚留学生喜欢将个人事件上升为国家事件,喜欢“抱团”来解决问题,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使得中亚留学生管理有其特殊性,也更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

四、新疆师范大学留学生教育经验的总结

在全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中,新疆留学生教育由于地处内陆边缘地区,对欧美等国家不具有吸引力,只有依靠地缘优势,打“中亚牌”。新疆师范大学将国际化战略列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成立国际化办公室,整合全校的资源,将国际处、科研处、汉语推广办公室、后勤服务中心等行政部门和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全校多数学院都列入其麾下,使得留学生教育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教学和管理方面形成了“人文关爱、科学管理、文化体验、专业实践”十六字办学理念,形成了独具匠心的办学特色。

(一)文化体验式汉语教学

留学生汉语教育同时也是文化教育,归根结底是中华文化教育。学校将中国文化熏陶和体验全方位贯穿在留学生教育中,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实施:

1. 课堂教学融入中国文化内容;

2. 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

3. 免费开设学生社团课程,学生自主学习中国文化才艺课程;

4. 丰富多样的留学生课余活动;

5. 组建留学生艺术团和中外学生演出团;

6. 组织留学生走入中国家庭,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

(二)情感关怀下的留学生管理

学校对于留学生的管理,旨在规范管理中无时无处不体现爱的关怀,是一种在情感的维系下的学生管理模式。

1. 温馨的班级管理。新疆师范大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是家的温馨管理模式,对学生爱的关怀体现到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这种基于感情下的留学生管理,使得留学生打心底信任班主任,依赖班主任,更便于开展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2. 各项制度的保障。留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严格规范的留学生管理工作。学校秉承“尊重而不放纵,关爱而不溺爱”的理念,先后出台了《新疆师范大学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新疆师范大学外国留学生违纪处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规范留学生管理工作。

3. 细节中体现人文关怀。从学生踏上中国国土开始到办理入学手续,学校都安排专人负责所有流程,每一个环节如报到、住宿、饮食、体检、签证办理都一一涉及,确保学生能安心地在学校学习生活。大部分学生都寄宿在学校,为确保学生突发事件,在宿舍区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学生随时都能去咨询有关问题。当管理或教学与留学生的实际需求出现不一致时,在确保不违背国家汉语国际教育的方针政策、学校总管理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情况下,学校依据留学生特点做出相应调整,让留学生时刻感受到关心爱护,体现教学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4. 严格高效的管理工作。留学生招生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每日查考勤情况并公布在教学区过道走廊里,每周一汇总上报各级领导,每月评选自费留学生全勤明星,并张贴其照片予以表彰。每月对留学生旷课情况进行汇总,班主任、管理人员联合处理,对仍不改正的留学生进行处分,并告之留学生家长。对各类留学生都举行开学和毕业、结业典礼,并对优秀的留学生进行表彰奖励。这种奖罚分明的措施有效保障了留学生教育教学工作。

5. 领导的亲切关怀。学院领导在留学生过本国节日时,会送上节日祝福,让留学生感受到领导的关心。在过春节时,学院领导去宿舍探望不回家的留学生。学院会为每一位过生日的留学生准备精美的礼品,请学院领导将生日礼物送到班里,并送上生日祝福。这些措施使留学生很快消除了异国异乡陌生感,充分感受到家的温馨,融入到中国这个新家庭的怀抱中。

(三)稳抓孔子学院建设,充分发挥综合文化交流平台的作用

为充分发挥地缘资源优势,在国家汉办的安排部署下,2008年新疆师范大学分别与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国立民族大学合作办学,建立两所孔子学院。由于新疆师范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各项工作成绩突出,孔子学院学员人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在2013年与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国立大学合作建立了第三所孔子学院。如表1所示:

表1 2009—2012年孔子学院学员数量信息

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2009年、2010年被国家汉办连续评为“全球优秀孔子学院”;塔吉克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2011年、2012年被国家汉办连续评为“全球优秀孔子学院”,新疆师范大学被评为10所“孔子学院先进承办院校”之一。2013年5月,吉尔吉斯斯坦第二所孔子学院在奥什筹建完成。

随着孔子学院的不断发展,在孔子学院及其分支教学点学习汉语的学生规模进一步扩大,相应的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模式也不断更新,目前已覆盖成人、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各个层次,教学形式涵盖业余培训、专业学习、课程选修、中学辅导、小学全汉语授课及幼儿汉语教学,教学场地从学校扩展到电台等传媒平台。这些国外的孔子学院和汉语教学点成为为新疆师范大学输送留学生的一个有效通道,并通过孔子学院互派交换生,实现了与中亚各国高校校级合作,成为新疆师范大学留学生在国外的基地。

根据《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留学中国新疆计划》,新疆来华留学生到2015年达到1.5万人,2020年规模达到2万人。截至2012年11月,新疆来华留学生数量为4963人,虽然较2011年增长12%,保持增长趋势,但是与《留学中国新疆计划》18%的增幅还有一定的差距。新疆的留学生教育发展还在进一步扩大,而随着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比什凯克峰会,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这标志着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外交走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关系,将会使更多的中亚留学生有意愿来中国留学,受整个大环境的影响,新疆师范大学的留学生教育发展将会越来越好。

[1]周作宇,郭卫东,熊文红.新疆高校国际化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0,(5).

[2]范晓玲.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发展及对策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2009,(2).

[3]杨军红.来华留学生构成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6).

[4]刘运红.中亚留学生考勤工作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3,(5).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of Central Asian Students in Xinjiang-Taking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U Yun-hong ZHANG Quan-sheng
(College of Intentional Exchange of Culture,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Xinjiang Urumqi 830054)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started its education of foreign students not long ago and is now quite well known among IHEs in China with its localized quality education of Central Asian students. Following a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of Central Asian students in XNU, featur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regarding education of Central Asian students are analyzed, and the education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affective communication approach, experience-based teaching pattern and love-based management, is raised and discussed.

education of foreign students;Xinjiang;Central Asia

G642

A

1009-9545(2015)04-00018-05

2015-03-1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重大招标课题(040712A02)

刘运红(1977-),女,讲师,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张全生(1977-),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新疆师范大学中亚留学生
新疆师范大学普通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研究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喻白杨作品
吕蓓佳作品
中亚速览
民营油企的中亚并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