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循环日记”中共成长

2015-06-02刘英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5期
关键词:日记本写日记写作水平

刘英平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提出了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等要求,而单靠教材中的6-8次习作训练是远远达不到上述目标的。为了加强习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近年来在中小学流行的“循环日记”就是一个好的模式,我从2006年下期开始对“循环日记”的有效使用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创新,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效果。

一、什么是“循环日记”

所谓“循环日记”即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共用一个日记本,每组每天一人写日记,每周一循环。

二、“循环日记”与“日记”的异同

“循环日记”与“日记”同为日记,在材料选择、表达方式、文字多少,都有自己做主,易于学生自由发挥。不同之处在“循环”,日记一般是写给自己看的,而“循环日记”既给自己看,又给别人看。

三、我的具体做法

1.分组

刚开始,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在日记中敢说、敢写就采用了自愿组合的办法, 全班53人, 共组成了10个“循环日记”小组(每组5-6人)。每一个小组准备一个硬皮日记本,选举一个组长(也可轮流担任组长),以组长的名字为该小组的名称或各小组自行取名,自行商定好每天由谁写日记;在日记本的封面上写上小组的名称,在扉页上写上星期一至星期五或星期六交流次序名单(保证在一周内每位小组成员轮写一次),按交流次序完成每天的交接,每周循环一次。

通过上述方式,进行了半个学期写作以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的程度,将一个班的学生按写作水平高、 中、低的层次进行搭配,重新组成“循环日记”小组,以求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循环日记”进行一个学期之后,将中等层次写作水平的学生搭配成循环日记小组,促使他们相互竞争,在竞争中逐渐提高写作水平;再将写作水平高与水平低的学生直接搭配成“循环日记”小组,通过高水平学生的引领示范,促进其自身并带动低水平的学生积极进步。

2.修改

家长阅评:每一个学生写完日记后的第一个读者就是其父母,阅读完孩子的日记后,家长可以在循环日记本上写下自己的点评意见(整个小组全部日记都可以进行点评)。

学生修改:每个小组通过组内传阅日记的方式,修改日子中的错别字和病句,每个小组利用课间开展组内意见交流。

教师批改:在批改日记时尽量采用鼓励的语言,赞扬他们写作的创新性、选材的多样性和角度的独特性,以求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 同时, 回答他们在日记中提出的问题,也相对委婉的指出日记中存在的不足,点明有待提高的方面。

3.评比

教师每天批改后选出一至两篇好的作品,举行优秀作品发布会,由写作该作品的学生自己朗读给全班同学听,以增强写作给学生带来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自信心,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

每周开展一次每个小组的优秀作品统计;半学期开展一次全班评比,以优秀作品多少评选出5个“优秀小组”;一学期开展一次“年度总冠军个人评比”,以优秀作品多少评选出“年度写作冠军”和10个“优秀小作家”。

四、体会

1.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协同合作。团队中的每个人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就能造就出一个好的团队。“循环日记”的每个小组就是按时间分工的团队,每一名成员既要圆满完成自己的任务并及时交接,又要帮助其他成员一同进步,一起成长,这就需要每个成员密切合作,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个循环着的日记本,把每一个成员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团队,通过“优秀小组”的评比,让他们体会到协同合作对一个团队的重要性。

2.面向全体,教育公平

“循环日记”每周每一个学生写一次,每学期每一个学生写20篇左右,每天大约10人写日记,教师随时批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共同交流心得,同学习、共进步,通过批阅日记,老师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做到了教育的公平。

3.交流的平台,教育的载体

“循环日记”给学生、家长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学生通过写日记,向同学、老师、家长说出了心里话,这恰恰是教师最值得倾听的话。童言无忌,有些话语或许显得不那么“客气”,却有利于教师的反思和修正、有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促进家庭和谐、有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帮助和自我教育。家长们也通过每一次的点评,相互学习、借鉴其他家长的教育经验;家长们也通过“循环日记”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一篇篇日记,就是一颗颗心在交流、在碰撞,只要我们用心去点拨、引导、教育,就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说到底,教作文就是教做人。

4.激发了写作兴趣,调动了写作积极性

过去,不少学生把作文当做了一种负担,写作时往往抓耳挠腮、愁眉苦脸,半天才写出几句空洞而乏味的话。“循环日记”摆脱了传统作文的条条框框,内容不受限制,材料自由选择,不拘形式地写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完全由学生自己做主,学生就能无限的展开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去想、大胆地去写;没有了束缚就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有了兴趣就充分调动了写作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过去写作时抓耳挠腮、愁眉苦脸的同学消失了,那种千篇一律、雷同的作文也不见了。

5.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四年级之前,要通过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观察、发现、捕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意义、有趣的事物;教会学生调动自己的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摸,亲身感受世界,感受生活,使他们捕捉到了更多信息。

从四年级开始,要引导学生关注人们议论的“热点”、关心的“焦点”问题,写出自己的看法,从而让学生明白写作的题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教会我们思考。继而通过“循环日记”,加强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思考互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了解了不同的生活,积累了写作素材,丰富了写作内容。

猜你喜欢

日记本写日记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
我会写日记
没有遗失的日记本
带着比赛的心情写日记
以说促写,提高写作水平
小小日记本
怎样写日记
我的日记本
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