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爱伴我们一路同行

2015-06-02杜晛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5期
关键词:心灵班级课文

杜晛

“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 ——题记

初四毕业班之后,我开始了我七年级的班主任生涯,虽说这不是第一次接七年级新生,但是心里仍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可以说是惊喜与压力并存。虽说分班时是按成绩来分的,按理说各班学情不会有太大差异,但是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毕竟不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不意味着他的行为习惯同样的好。所以,就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很多行为习惯极差的学生“济济一堂”。熟识的小学老师告诉我:你这个班啊,差生太多。因此面对这种现状,我只能付出比平时更多的努力,努力将这个班级打造成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团队。我制定适合的班规并言出必行,恩威并施,在改变其固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同时对他们的学习也常抓不懈,辅导他们订正错题,认真为他们补习没有掌握的内容。在开学的前一段时间,一时忙的不亦乐乎。

这样过了不久,一些原有的矛盾与问题开始凸显出来,成为了困扰我的因素。我发现了班级内一些学生的问题,其中有一个女生,早在入学时的军训中她的表现就不尽如人意,被子不会叠,地不会扫,地不会拖,甚至就连最基本的个人卫生对她来说都是问题,经常能看到她披头散发穿着拖鞋下来跑早操,不仅个人问题如此,再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发现她的学习也跟不上,作业经常不能按时上交,就连书都经常不带,上课溜号开小差更是家常便饭。于是我找她谈心并及时的与她的家长取得了沟通,通过这些沟通,我发现这个孩子并不是她没有上进心,之所以造成之前的问题主要是源于她的适应能力太差,在小学时,她享有的是“众星捧月”般的待遇,到了中学,课也多了,容量也大了,难度也增加了,更主要的是各科新老师对她的态度和以前不一样了,所以她一时无法适应,便开始了有一些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倾向。

针对此种情况,我先跟家长进行了交流,建议家长改变以往一味顺从溺爱的教育方式,在家中给孩子布置一定的家务,比如洗衣服、扫地、拖地、整理内务以便于锻炼她的自理能力,同时要多和老师取得联系,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关注孩子的学习,对于孩子遇到的问题耐心解答,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家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在学校中,我更加留心她的表现,发现她的点滴进步及时加以表扬。课堂上为了使她敢于在集体面前讲话,我首先从朗读课文开始,讲新课前提醒她认真预习,把课文读熟,上课时我就会让她来朗读,开始她迟疑着始终不敢开口,我就耐心地鼓励她,慢慢地她敢于用微小的声音读课文了,尽管开始并不是特别流利。可是我鼓励她说:“今天,你战胜了自己,敢于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了,这已经迈出了成功的一小步。只要坚持下去,老师相信你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从此,她的预习更加认真了,课堂上的朗读变得流利、声音也洪亮了许多,我高兴的和同学们一起为她鼓掌,内向的她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通过这样的锻炼既检查了她的预习情况,还帮助她树立了自信。经过一段时间,她渐渐养成了自觉预习的良好习惯,从字的读音、组词到词语的理解都能够认真完成,不仅能读书课文,课堂上还能够主动回答问题了。原来课下很少与同学交往的她,和同学日益亲近起来,课间活动时时常会看见她与同学快乐交谈嬉戏的情景。从此,小学时期那个阳光、开朗、乐观、向上的她再一次回到了我们的身边,老师和同学们包括她自己都感到格外的开心,我也为此由衷的感到欣慰。

从她的身上我深刻领悟到,尊重、理解和鼓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而这些尊崇、理解、鼓励则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那种爱,古语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只有以爱为前提,以爱为名,才能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并不是一个个冰冷的教室,而是一个个爱心的小屋;教师也不是一个个恐怖的怪人,而是一个个友善的朋友。

多给学生以适时的学习方法的引导,适时的给学生“补足信心”,让孩子不再厌学,不再轻言放弃等,才能使师生关系恰到好处的融合。将自己的爱多给予一些给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你会发现你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是成正比的。收获融洽师生关系的同时,更收获了一个优秀的班级、一个优秀的团队。

“爱一切的学生,爱学生的一切”,只有爱能够营造出和谐的教育氛围,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教育者的话语才能进入学生的心灵。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教育,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而我们的爱是不需要任何成本的,请不要紧闭双唇,就让爱从我们心田、唇间自然地流露吧。师生之间的“心里交融”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就是彼此之间的“爱”,更多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爱,这种爱是发自内心深处最纯真的爱。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我们必须有一颗爱心,只有热爱学生、设身处地的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才会从各方各面了解清楚学生的情况,才能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和被迫接受教育变为主动、积极的去接受教育。从而真正的让学生在学校中学有所学!

猜你喜欢

心灵班级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班级“四小怪”
背课文的小偷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唤醒心灵
不称心的新班级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