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自由主义内涵研究述评

2015-06-01戴业凤

学理论·下 2015年5期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内涵机制

戴业凤

摘 要:新自由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不同的背景环境下,新自由主义有着不同的含义。在其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新自由主义的理解与界定并不完全相同。在理解新自由主义的内涵时,要把作为经济理论的新自由主义与作为政治方案的新自由主义,西方新自由主义与中国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与“改良”新自由主义区别开来。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内涵;机制

中图分类号:D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008-02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是法治中国年。围绕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定位”“混合所有制如何发展”等问题,新自由主义与其他思潮激烈交锋,使得新自由主义思潮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根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近五年关于十大思潮影响排名显示,新自由主义连续五年位列前三,不难看出新自由主义获得的关注度、活跃度和影响度均位列十大思潮之首。经过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政策的调整,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受到严重打击,尽管失去信誉,却依然“魅力不减”,获得如此“殊荣”。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新自由主义在寻求加强“新”概念和加速内部重构,使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得以重建。”[1]新自由主义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代言人,其基本理论干扰了人们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认识。围绕新自由主义的各种命题,目前学术界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为了深刻准确地理解新自由主义的内涵,梳理和分析其研究成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新自由主义的基本内涵

关于新自由主义的内涵,学术界大致取得了统一的意见,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在古典自由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作为一种经济学思潮,它最初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依次经过以下六个阶段:兴起阶段、冷落与自我完善阶段、复兴阶段、政治化与全球化阶段、批判阶段、“改良”重组阶段。张纯厚则认为,西方存在两种新自由主义,一种是政治新自由主义,而另一种是经济新自由主义,二者是当代西方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但目前我国理论界对于这两种新自由主义思想进行分析和明确区分的文章有待欠缺,因而常常造成理论上的混乱[2]。政治新自由主义也被称为是现代自由主义,兴起于二战后,主张政府有限的干预,即采取更积极的措施,以保障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机会和自由,个人应该积极争取经济自由,但反对私人生活领域的政府干预。为当时恢复和发展经济,实行新政做出了贡献,积累了经验。20世纪末,福利国家政策暴露出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经济新自由主义,又被称为是新古典自由主义便顺应而生。它主张回到“亚当·斯密”,支持小政府,反对政府干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滞涨危机。新自由主义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反映,其核心理论是“经济人”假设,在经济上,新自由主义思潮发展了古典自由主义的自由经营、自由贸易思想,大力宣扬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在政治上,新自由主义思潮坚持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国家干预,变得更趋反动;在战略和政策上,新自由主义极力鼓吹全球资本主义一体化[3]。丁祥艳在梳理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及基本主张的过程中,提出了中国的新自由主义,他认为:中国新自由主义,从学术理论上看,来源于西方近代自由主义,其基本观点主要涵盖经济、政治、文化、战略和政策四个方面。在政治上,主张实行西方的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等,高唱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推行理性至上,否定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在经济上,鼓吹“私有制优越论”“市场万能论”,否定一切形式的国家干预,认为社会主义将导致集权,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主张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国有企业私有化、集体经济私有化;在文化上,要求实现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倡导以普世价值为核心的价值观,其“实质就是要取消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4]。在战略和政策上,倡导以资本主义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一体化。进入21世纪以来,新自由主义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打击下进行自我调整,并以“改良”的新自由主义的姿态再次在学术理论界掀起高潮。其“改良”措施主要表现在:微调关于政府作用的认识,承认一定程度、一定形式的政府干预在某些领域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要求政府自身的市场化;坚信市场竞争可以解决贫困问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它的国家观,认为经济全球化消弱了政府权力和民族国家的主权,国家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改良”新自由主义实际上是希望运用新型的市场导向规则和政策来创造新的管理方式,以促进“新”资本主义的发展[1]。尽管新自由主义内涵在不断演变,“三化”与“三否定”作为其核心主张从未改变。对此,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其自由应该是制度框架内的自由,而不是放任自流。只有合理处理政府、市场和企业的关系,使他们良性互动才能带来全球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从以上国内研究者对新自由主义含义的界定可以看出,学术界对于新自由主义内涵的理解基本上是在厘清新自由主义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基础上定义的。需要注意的是,在理解新自由主义的内涵时,要把作为经济理论的新自由主义与作为政治方案的新自由主义,西方新自由主义与中国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与“改良”新自由主义相区别,着重把握新自由主义的阶级性、时代性和两重性。我们既要借鉴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科学之处,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吸收现代市场经济一般规律,为我所用,也要反思和警醒“新”自由主义的本质目的。作为一种经济思想和理论,新自由主义对市场经济的科学论述,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在完善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大胆借鉴并消化吸收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但是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新自由主义是一种纯理论、纯学术、非意识形态的东西。不能将作为学术层面的新自由主义与范式化的新自由主义相混淆。”[5]作为当代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国家价值观的新自由主义是为国际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它是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激化的产物。既然是矛盾,新自由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就有其局限性。“新自由主义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幻想,而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政治方案,所有这一切都直接服务于扩展和加深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领域中的资本主义市场关系,矢志在全球范围内重塑国际政治经济秩序。”[1]

二、辩证看待新自由主义

关于新自由主义的不同内涵,我们应该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中加以理解。在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认真分析其理论观点和本质特征,大胆地肯定其理论中存在的合理部分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加以合理地吸收利用其积极成果,抵制消除其造成的消极影响。

(一)正确分析新自由主义

全面理性地看待新自由主义的本质,要区分不同层面的新自由主义,抢夺社会主义理论的话语权。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围绕“改革与发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国有企业改革”“腐败”等话题,新自由主义掀起的又一轮思想高潮,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新自由主义出色的“成绩单”,即新自由主义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仍占有主导地位,从而导致“经济减速或衰退、私有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经济主权削弱、失业增加、工会权利受限、劳工地位下降、全球范围的结构失衡和金融泡沫膨胀等恶果。”[6]全面客观地认识新自由主义思潮,就要加强预测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走向。只有立足于自由主义的历史背景,深入细致地调查当前流行的新自由主义,重点全面地研究其代表性观点、“表现形式、社会作用、基本特点、演变规律和社会能量等”[4],才能把握其内在本质和发展方向,预测其可能的蔓延领域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有针对地做好应对之策。

(二)加强理论引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践中探索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的道路,它关乎党的命脉、民族命运、国家前途和人民幸福。道路决定制度,新自由主义宣扬的“三化”和“三否定”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道路背道而驰。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认为自由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任何自由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自由是相对的,没有也不存在绝对的放任主义自由。作为泛化了的新自由主义,是适应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资本主义寻求市场的政治理论,其本质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我们要加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与创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其作为整个社会的“价值硬核”统领社会意识活动[4]。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帮助人们全面理性地看待新自由主义,在实践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之于细,行之于实。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让人们自觉认同并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新自由主义不可能是中国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黄新华.“改良”新自由主义修正了哪些观点[J].人民论坛,2015(1).

[2]张纯厚.当代西方的两种新自由主义——政治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对立[J].政治学研究,2010(3).

[3]王新爱,贾建梅.高校须正视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9(2).

[4]丁祥艳.正确认识并有力引领新自由主义思潮[J].桂海论丛,2012(1).

[5]张才国.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及其归因分析[J].探索,2006(3).

[6]陈恩富,陈泳.对2014年新自由主义几个流行观点的批驳[J].人民论坛,2014(30).

猜你喜欢

新自由主义内涵机制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形成的原因分析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