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探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听说读写

2015-06-01张楠

学理论·下 2015年5期
关键词:品德课品德思想品德

张楠

摘 要:一提到听说读写大家头脑中第一个反应出来的就是外语课堂,这是外语课堂和语文课堂中教师都会用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那么,听说读写不仅适用于语文和外语这些工具性学科的教学中,同样也适用于品德课堂之中。品德课堂中对听说读写又会有怎样的诠释呢?就从听、说、读、写的内涵为切入点,结合教学实践对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关键词:品德课堂;听;说;读;写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222-02

引言

听说读写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必须习得的四种能力。听说读写在语文课堂和外语课堂上大多数是应该达到的某种教学目的,或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而在品德课堂中,听说读写却是种教学手段。作为和语言类教学不同用途的听说读写,应全面了解听说读写的内涵。

听:从词性来看是动词,从耳德,即耳有所得,用耳朵感受声音。

说:从词性来看既是动词又是名词。作动词来讲说的本义是用语言表达意思,引申为介绍,言论,责备,告知,评议等。此外,作为名词来讲,说又表示一种文体即小说。

读:从词性来说是动词。本义为看着文字念出声来。后引申为阅读,上学或学习,识取。

写:从词性来看也是动词,其基本字义为用笔作字,描摹,描述。

我们了解了听说读写这四个字的基本内涵,并从词性来看大都是动词,动词就是要我们动起来,这不仅要求老师动起来而且要求学生更要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进来,一改传统式的填鸭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整个课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听说读写在品德课教学中又会有哪些新的诠释,接下来就逐一进行阐述。

笔者很荣幸在2013年9月8日至12月31日参加“国培计划”——内蒙古自治区2013年农村牧区幼儿园、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顶岗实习,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补连塔小学担任三年级的品德老师。在这一段愉快的教学生活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对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听说读写有一些新的感悟。

一、听

听这个词一出现使人马上想到外语课堂的录音机、语文课堂的课文范读,但听不仅仅是这两门学科的专利,在品德课堂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听什么。品德课堂不同于语言类课堂,没有对学生听的能力进行要求而是一种培养学生道德情操,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一门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的一门学科。那么听什么就是摆在品德课堂中的首要问题。笔者在进行品德课教学的这段日子里,在每一堂课之前都会为学生讲述一个具有哲理的小故事。这种小故事不仅在正式上课之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会引发学生的思考。由于笔者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生的认知程度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选取一些贴近生活,贴近三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的哲理小故事。哲学是最接近于智慧的学问,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时时刻刻存在于你我的生活中,要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在小学低年级可以由教师为学生讲述具有我国优良传统和爱国主义的小故事,与国学课形成呼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升,逐步过渡到哲理小故事。随着学生的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课前小故事这个环节可以由学生来完成,讲述自己准备的哲理故事,或是发生在身边并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真实经历,这不仅对讲故事的学生是一种自信心的锻炼,更有助于培养听故事的同学形成尊重他人的优良品质。使对学生的智育与德育双管齐下,一改基础教育中重智育而轻德育的状况。

听故事这是其一,是对正式讲授的一种预热。那么,听教师讲授就是其二。教师可以把书中晦涩难懂的知识以生动简洁的话语传授给学生。高效率的利用课堂时间,认真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点这也是需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要使学生听好课,好听课。品德课堂中的听,不是机械地去听而是用心去听。这和我们做外语的听力练习不一样,外语听力练习是让学生熟悉外语的发音和语音语调进而理解其意。品德课堂中的听是让同学借助耳朵的听去用心感悟其中的道理,从而达到思维的锻炼与情感的共鸣。

二、说

从我们咿呀学语到日后的出口成章,说,即用语言来传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表达意思与我们密不可分。那么品德课堂中的说又是说些什么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说亲身经历。这不仅要求教师要说自己亲身的经历,而且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不仅能使情感得到升华,也能让师生与书本中所描写的实例达到共鸣。

其次,应该说想法。这就要求教师巧设问题,问题既不能太简单让学生轻易找到答案,也不能太难这样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应该选取那些有一定难度,经过学生自己思考或经同伴讨论能共同找到答案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引导或点评。

再次,应该说不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解答学生的不惑和问题是教师的职责之所在,也是一名教师应履行的义务。不仅是学习上的不惑需要教师的解答,生活上的不惑也需要教师的解答。思想品德课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学科。作为必修学科自然有其必要性,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学科。比如说老人在路边摔倒,我们到底扶不扶的社会问题,作为一位教师就应该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将路边摔倒的老人扶起来,应以身作则。但扶老人也是有前提的,要先了解老人情况,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应告知学生如果是有心脏病的老人,是不应该立刻扶起来的,这样会给老人带来二次伤害,要做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并教会学生熟练运用110,119,120这些急救电话。

最后,应该说好话。所谓好话就是赞美的话,每节课在接近尾声的时候都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这一节课哪位同学表现得好,赞美一下同学,也可以赞美一下自己。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多地发现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和长处,也能了解到别人眼中的自己。得到赞美的同学会再接再励,没有得到赞美的同学下节课也会更加努力,争取得到同学的赞美。这样不仅锻炼了同学赞美他人的能力,也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达到双赢。

三、读

品德课堂中的读,就是要求我们再读课文。在每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要求学生再读课文。由于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和语言类学科的教学有所不同。语言类学科的教学最终要求学生具有熟读课文这种能力,而品德课教学目的却没有这样的要求。重新再读课文,这就是要求学生体会书中所讲的内容,深化本节课所讲述的内容,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这样才能达到巩固知识、加深印象的作用。思想品德这门课程虽然作为必修学科开设,但是它不是作为主干必修课程开设的。在一周两节课的时间里,怎样能够让学生高效利用课堂,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想必是每一位教师所关心的问题。在品德课堂中大声地朗读课文和教师所补充的知识点便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加深其记忆,达到更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的作用。

四、写

笔者认为写分为教师写和学生写。教师要写这一节课的心得,有什么不足,如何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哪些问题处理得不当,哪些环节没有衔接好,这对于刚刚上岗的新老师来说很重要。对每一节课的反思,对每一个小问题处理经验的积累对于以后的教学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年轻教师成长得很好的见证。

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应该在每节品德课后,写下自己的感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动到了我们,我们身边有哪些事情是对的,又有哪些是不道德的,面对这些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也应该给予及时的回复。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为什么有的孩子长大后还拥有天使一样的品质,有些孩子却变因为触犯了法律被送到了高高的铁墙之内。孩子就像一棵小树,不断积累的知识就像养分,使小树长大最终变得果实累累,而品德课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则像一名园艺师,使小树笔直生长,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品德课之所以作为必修课程开设,也正是有这个原因吧。

思想的力量是巨大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品德课就是将二者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体更是心理健康成长。人才人才,先要懂得怎样做人,之后才有可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不懂得这一撇一捺真谛的人即使再有才华也不会为社会带来巨大的贡献。

总之,听、说、读、写这四个环节已经不是某些学科的形象代言人,将这四种教学手段熟练地应用于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运用它们各自独有的特点,合理安排整节课的节奏。长久以往将会改变品德课枯燥乏味的现状,使品德课发挥出它巨大的魅力,在培养学生素质和道德修养方面发挥出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晓红.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师生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2]马艳红.教学教育性的现实策略——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3]郭展展.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4]何胜瑞.浅析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及改进意见[J].新课程·中学,2013(4).

[5]梁显嫦.让思想品德课充满“古”味[J].课程教学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9).

猜你喜欢

品德课品德思想品德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