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中国土匪泛滥成灾原因研究

2015-06-01陈艳郭帅鹏

学理论·下 2015年5期
关键词:民国

陈艳  郭帅鹏

摘 要:土匪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民国时期的土匪问题更是存在于近代中国的严重社会问题,其中以四川省尤为严重。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社会因素,土匪活动猖獗,产生的影响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就土匪的定义和危害着手,对民国时期四川土匪泛滥的原因做初步探讨与分析以汲取教训,以期对当代中国的治理和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民国;四川土匪;泛滥原因

中图分类号:K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093-02

中国的土匪自古就有,民国时期可称泛滥成灾,四川尤为严重。这时的土匪人数多、分布广、来源复杂,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巨大。延伸至现代社会的今天,分析当时土匪泛滥原因仍十分必要,这样才可以史为鉴,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土匪的定义

(一)定义

“土匪”指以半路抢劫、打家劫舍等为生或地方武装团伙组织及其成员,所作都是扰乱社会治安之事。事实上土匪含义较宽,冉光海先生指出其主要特征是以暴力抢劫他人钱物。蔡少卿先生总结为土匪来自农村社会周期性饥饿和严重的天灾、战争等的产物,为了不被饿死而武装起来进行非法活动,且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主要来自暴力抢劫和勒索。

(二)来源及分类

综合经济、政治、文化等各因素,发现民国时期土匪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与当时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谈到土匪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由于遭受压迫而失去土地和工作的失业者即无业游民、因灾荒频发而从一般民众转化的草寇、怀抱怨恨的复仇者们、地痞无赖小流氓及由于家庭继承性而存在的土匪后代等。关于土匪的分类亦是种类繁多,宏观上可分为正义和非正义。正义的是那些看不惯昏庸君主和官员压榨百姓用于个人享乐的劫富济贫的人,一般称之为“义匪”,如《水浒传》的宋江。非正义的可分成:专门从事烧杀抢劫,绑架勒索的职业性土匪,即“惯匪”。假借军队之名以行为非作歹之实的军队匪贼即“兵匪”,以教会之名进行土匪活动的“教匪”及走私毒品的“烟匪”等,这些分类并非绝对,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三)危害

土匪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本质是反社会、违法的,他们获取利益的手段都是建立在善良的百姓受苦受难的基础上,尤其是民国时期的土匪,造成的恶劣影响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首先在国家的政治层面上,造成社会局势动荡,政治紊乱。其次在经济领域,对人民财产和国家经济的暴力掠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阻碍,对国家生产力也造成了极大破坏。再次对人民大众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对百姓的身心和精神都进行了令人发指的摧残,给人们心理和生理上带来了后遗症。最后对社会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甚至还影响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脚步。

二、民国时期的四川土匪

土匪的存在是落后的农业社会固有的现象,是由当时特殊的政治经济因素造成的。四川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和社会因素,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民国时期却土匪横行,各种问题与矛盾交织,“今日四乡之地,道路之间,何地无匪,何时无匪”很好地表现了当时四川的状况,土匪造成的骚乱成为影响民国时期四川人民生活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民国时期的四川袍哥横行,土匪猖獗和军阀割据混战是最引人注目的三大社会问题。所以若想深入了解四川土匪问题,对袍哥的研究不可或缺。

(一)四川袍哥

四川袍哥一般被称为哥老会,是在四川(大四川,包括现在的重庆)民间于清朝初年发展起来并于清末民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民间帮会组织。历史上对其的定义有两种,一种认为“袍哥”意思是“谁说没有军装,我与你同穿那件长袍”。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袍”与“胞”谐音,表示有如同胞之哥弟,即亲兄弟。两种说法实质意思一样,都代表一种有福同享有难同担的至上亲密关系。一般而言袍哥被分为两种:一种是从事合法活动,为保护家人及其他珍贵的事物的清水袍;另一种是被我们认知为土匪的浑水袍,所谓聚集起来是土匪,分散后就只是普通民众。因此我们研究四川土匪时不能只看其对抗的一面,还要看到其被迫的一面。

(二)发展阶段

四川袍哥的发展史大致上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兴起、发展时期:从清初到清末。四川袍哥在清朝初年兴起,当时被称为匪或会匪,是秘密且非法的民间集会结社人员。随着时间的推进,清末年间袍哥势力逐渐扩大,开始进行的活动从反清复明发展到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第二阶段,极盛时期:从辛亥革命到护国战争。经过辛亥革命之后,袍哥组织逐渐由秘密转向公开,由非法转向合法,因为他们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保路运动和全川武装起义,此时的袍哥组织可以说为四川甚至全国的护国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三阶段,走向滑坡时期:从护国战争后到抗日战争前。这一时期的袍哥过分参与到军队中,土匪队伍扩张速度过快导致恶性事件不断,军阀混战,百姓生活贫苦不堪。第四阶段,袍哥土匪大分化、大瓦解时期: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原本的四川是一个独立王国,但蒋介石的势力进入后形势被颠覆。此时的四川袍哥被蒋介石国民党利诱并控制,象征恶面的土匪队伍过分发展被特务组织渗入,暴动不断。

(三)民国时期四川土匪泛滥原因分析

土匪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与本地区各种社会因素密切相联系,如农村经济水平落后、军阀混战,自然灾害造成百姓流离失所等。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发展史告诉我们,要彻底解决问题,就必须将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清楚,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解决疑问和难题。因此研究四川土匪问题时,必须对其泛滥原因加以着重研究。

1.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交通闭塞,易守难攻,便于藏身行恶,非常适合进行土匪活动。就政治统治来说相对薄弱,容易形成国家行政和法制管理的空白点。且民国时期的四川还包括了重庆、西康等地。在当时,成都作为四川的省会是一个消费城市,又是鸦片活动的集散地。重庆则是整个西南地区物资的集散地,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这两个城市吸引大批外地游民不断地涌入,全国各地的人来来往往。一些没有正当工作或不想靠自己的劳动来获取生活来源的不法之徒将其视为风水宝地,导致土匪泛滥。

2.自然灾害频发

据史料记载当时有土匪曾说“我们这些人当土匪都是因为连年灾荒”。由于地域辽阔、地理气候复杂等原因,我国自古就自然灾害多发,从1920年开始,四川的灾荒连年不断,水灾雹灾接连发生,各种可供百姓食用的植被遭受严重破坏,造成灾民不计其数。他们大多十分贫穷,没有能力获取钱财也没有粮食,只能靠政府的救济和补助。当时政府因为财力匮乏或对下层百姓的忽视而救济措施不到位,灾民只能铤而走险成为土匪以自救,导致土匪泛滥。

3.经济水平低下,人民生活困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四川在民国时期经济落后,大量土地过分集中在小部分大地主、大军阀的手中,无地少地的农民占大多数且日益增多,社会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农村经济没落,劳动力供大于求,造成劳动力过剩。也就是说我国在商业、经济发展上的不发达,实力不能容纳如此多数且源源不绝的农民,大量破产农民随之产生并变成流民。不仅如此,统治者更是一边出卖国家主权,一边残酷剥削人民群众,贫苦百姓不堪重负,摧毁了普通农民的经济基础。由此对生存高于一切的农民来说,失去土地后又找不到谋生之路,没有正常的生存条件,不得不成为土匪以解决生存问题。所以成为土匪是农民对压迫和苦难进行反抗的最普遍方式之一。

4.军阀混战,战争不断等社会环境因素

首先,国家政局长期动荡不安,社会秩序不稳,军阀战争不断。民国时期,由于其特殊的时代原因,旧政权和新政权的覆灭与建立都还在一个不完善的阶段,社会秩序严重混乱,政府政策缺失、管理无效。一些地方官吏腐败堕落,只顾个人享乐不顾百姓生死,最重要的是他们不仅不完善有效的游民安置制度,甚至使用错误的手段来对付盗匪,给各地方的土匪提供了作恶的可乘之机。其次,长年战争破坏生产力。就战争带来的影响而言,会妨碍农民的农事耕作,损失农产品、农具,造成人员伤亡,减少农民人口,因此成为土匪就是普通百姓被迫的谋生之法了。再次,由于四川军阀混战,土匪横行且因此导致各派军阀注意招抚并利用土匪,军队匪化,干扰人民生活,土匪呈增多态势蔓延。最后,由于严苛的军队生活,逃兵不在少数,这些经过专业的训练,且拥有武器的逃兵一经与匪为伍,就会增强和壮大土匪的战斗力和队伍,难以对付。

5.个人思想文化因素

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大多数选择成为或不得已成为土匪的人都是那些失去土地贫困交加,饥寒交迫的农民,又或是那些对劳动不感兴趣,怀抱不劳而获等贪婪心理的市井小人们。他们的文化水平都比较低下,且一直以来受的都是封建伦理纲常的教育和影响,以“一日为匪,终身为匪”为个人的行为信条,崇尚地方主义,由此土匪人数只增不减。同时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及游民文化和匪文化等民间亚文化形态的流行,也对土匪的泛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综上,民国时期四川土匪泛滥是地理环境特殊、政府政策失效、自然灾害严重和连年战争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政府对土匪问题的治理,给我们的历史发展及政府治理提供了许多经验教训:强化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听从普通百姓的声音等。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当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运用到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管理中,做到防患于未然,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的政情和国情并努力发展政治经济与文化,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各方面建设的深入开展,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文明、民主的新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参考文献:

[1]梁勇.试论民国初年川西的匪患[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3):64-72.

[2]宋明彪,任建.浅论土匪的定义及其界定[J].黑龙江史志,2008(5):48-57.

[3]赵清.重视对袍哥、土匪和军阀史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1990(2):110-112.

[4]汪远忠,池子华.中国近代土匪史研究述评[J].学术界,1998(2):57-63.

[5]韩文具.试论民国时期土匪的成因与危害[J].湘潮,2007(11):48-49.

[6]敖文蔚.民国时期土匪成因与治理[J].武汉大学学报,1997(6):69-75.

[7]张杰.民国川省土匪、袍哥与军阀的关系[J].江苏社会科学,1991(3):56-60.

[8]马建堂,苟德仪.论川陕苏区的土匪问题[J].党史文苑,2011(10):18-22.

猜你喜欢

民国
民国八卦 小报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花样年华 民国之恋
民国老广告让你脑洞大开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以稀为贵 这些民国钱币能换豪车!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