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中的创新与应用

2015-06-01吴云清吉文来董有福

池州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原理模块

吴云清,吉文来,董有福

(南京工业大学测绘学院,江苏 南京 210086)

1 引言

马丁·特罗教授指出,“大学教育的对象是具有多样性学术潜能和多样化倾向的学生”。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中都是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给受型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老师统一授课,学生集体听讲,千篇一律的讲课内容,无法兼顾学生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不同个体的能力差异,因此形成了课堂较为松散,学生不积极发言,气氛沉闷,无法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现状;对学生而言,“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共享知识和读写能力都有所降低”,“由于没有压力,没有读书的乐趣”,同时部分同学存有“高中阶段太辛苦,终于可以好好玩了”,“60分万岁”等不良情绪,还有部分学生抗拒所学专业,部分学生上课没有热情,自顾干自己的事;部分学生持记忆知识学习观,缺乏思考,唯考试至上。正是由于教师成为了课堂绝对的主导,而学生在毫无压力的听课,造成了当前高等教育中教学效率低下的特点,多样化的学生自身特点和各异的需求,都增加了教师创新教法的难度。因此如何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师生间的互动,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也是高校教师应该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

当前的教学探讨中,探讨了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差异,但是从中国高等教育的实践中谈翻转课堂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尚未有在具体课程《城市规划原理》中如何引入翻转课堂模式的探讨,笔者正是基于此,将翻转课堂引入到“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中来,探讨其立体创新化模式。

2 翻转课堂的内涵和特点

2.1 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inverted classroom,又称作颠倒课堂、颠倒教室),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化学老师乔纳森·铂尔曼和亚伦·萨姆斯首次提出,指的是学生在课前利用老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数字、纸质、视频等资料)自主学习课程,在课堂参与同伴和教师的讲解、提问、释疑、讨论等互动活动,并完成课堂作业及练习的一种教学形态。这种教学形态的主要特点是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该模式已经引起全球教育界的广泛关注[1]。

2.2 翻转课堂的特点

人们称翻转课堂模式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破坏式创新”,是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翻转课堂将传统教育中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颠倒[2],课前自我学习:课前教师根据授课要点,制作教学视频,学生在教师授课提纲的指引下,观看老师提供或自己查找的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分组讨论: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作业、教师单独辅导等多种方式,完成知识的内化。主要特点如下:(1)教学双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主导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特点,学生和教师同时成为主体,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更为期待,研究发现,学生希望的教学方式依次为:“互动式讲授”、“学生—中心式教学”、“教师—中心式教学”,表明了学生对“互动式讲授”、“学生—中心式教学”教学方法的期待;(2)内容挑战:改变传统教学中教条化、填鸭式的教育内容,改成由单一主题指导下,学生海量搜索能力下的各种视频、图片、案例知识的丰富化;(3)方法新颖,单调的知识讲授容易抹杀学生的个性,而翻转课堂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浓厚的学习兴趣,面对面的交流使得教学氛围更为亲切。(4)效果提升,在以学生为主导的翻转课堂模式中,亲切的教学氛围,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师生间的互动,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使得教学效果得以提升。

2.3 翻转课堂模式与传统课堂模式的对比

传统课堂模式中“教育过程=知识传授+知识内化”,而翻转课堂颠覆了原来的顺序,改为“教育过程=知识内化+知识升华”,变“以教师单一讲授为主的模式”为“师生角色双主化,学习手段多元化”的模式[3]。笔者从教学的主体、教学方式、教学流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效果几个角度,分析翻转课堂和传统教育的不同:

表1 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的比较

2.4 翻转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分工

教师由单纯的讲授变为设计引导,“提供材料、原理讲解、情景设置、总结点评”的角色,是整个课程的设计者和导引者,是学生的帮助者和指导者;学生则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导设计,在教师的指引下,成为“内化知识、海量搜索、分类总结、课堂讲解”的主导者,在此过程中,信息搜索、资料整理、课件制作、课堂讲授、分工协作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锻炼,较大的成就感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1 探究式教学模式及分工框图

3“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翻转与创新

“城市规划原理”在城市规划专业及地理、测绘、交通工程、给排水、地理信息系统等相近专业中开设,是培养规划专业相关及相近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课程,内容范围广、深度大,涵盖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的实施与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思想、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城市总体布局、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公共空间、城市规划实施与管理等内容。从内容来看,该课程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和”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传统教学模式中偏理论讲解的“填鸭式”教育中,缺失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不能满足该课程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锻炼的目的,而“学生-教师”的双主式翻转教学则能更好地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翻转式教学的特点,结合“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内容,课程的过程设置可分为“框架导读——原理讲解、情景设置——任务模块、小组合作——学生讲解、补充提升——知识升华“的环节,在此过程中,可增加”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以全新的内容、方法来提升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

3.1 框架导读——原理讲解

每门课程的设置中,首当其冲的是绪论,梳理该学科的框架、研究体系、对象,在课程体系中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是整门课程的核心和灵魂,这部分的讲解通常需要较深厚的积累和底蕴,应该由老师来讲授,统观全局,为该课程奠定良好的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设计中,不仅包括课本上介绍的原理,更需要在教师的讲义中不断增加国内外最新的规划理念;在每个模块中,都应增加案例的讲解,通过案例的介绍更好地诠释原理的内容。

3.2 情景设置——任务模块

在详细地介绍了整门课程内容的前提下,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分组参与,根据该门课程的知识地图导航体系,把课程分为若干小模块,每个模块又可分为“原理——案例——提升”子模块。每个模块需要教师进行特定的情景设置,指出该部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背景、内容,同时提供网页形式、PPT或微视频形式的学习资源,将子模块分给每个小组的同学们,以便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选用,每个同学可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或专题。“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中,可以分为“城市产生——规划原理——规划内容——实施管理”等亚模块,在每个亚模块的设置过程中,按照“原理——案例”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内容的切块与设置。

图2 《城市规划原理》模块设置

3.3 小组合作——学生讲解

在了解课程的原理、框架并明确了本小组的任务后,每个小组应根据各个成员的特点,结合情景设置,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个人和小组相配合,教师引导和个人主观能动相结合,完成教学课件的制作,并在课前提交老师审阅,按照教师审阅后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在内容和时间上进行完善,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与分享,实现知识内化。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需要增设讨论环节,固定或随机设置提问环节,一来可以更好地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二来可以调动尽可能多的同学的积极性,保证教学效果,同学们更有兴趣参与,并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并可以进行自我知识延伸。翻转课堂中,教学从被动走向了主动,实现了信息的海量搜索、更为灵活全面的内容设计、案例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3],在案例设置、对比分析等环境中发挥学生的海量信息搜索能力,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在课堂讲解中内化其所学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其表达讲解等能力。

3.4 补充提升——知识升华

通过课堂讲解巩固知识,布置下节内容。分组讲解、演示、讨论后,教师可根据学生所讲内容,查漏补缺,总结完善,补充提升原理,将内容升华,固化知识提升到新台阶。讲课之外,教师通常需要当堂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当堂完成并提交。最后,布置新一轮的“导读”和要求。此种“理论上大课,讨论上小课”的教学模式翻转了传统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极大程度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4]。

3.5 第二课堂——形式多样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特点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求内容形式多样,包括不同案例地区的规划文本、视频、图像等资料,如“城市的远见“、“筑梦天下”、“中外城市建设史”等优秀城市规划视频,穿插于师生交互的授课中,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教学形式,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可组织学生课余参观规划展览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更直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充分了解当地城市的发展历程、城市景观以及城市的布局等知识,以了解城市发展的和谐蓝图。通过第二课堂教学,使学生对城市物质构成、社会构成形成较为全面、充分地理解。

4 结论

翻转课堂不仅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简单翻转,而是从尊重教师、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出发[5],对课程教学结构进行的根本性变革的探究式教学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师生角色重新定位,重建课堂对话是真正实现翻转课堂的有效路径[6]。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技能、素养、意趣及性格寻找合适的教学思路,打造个人的教学风格,充分展现个人魅力。教师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不是弱化,需要更好的去组织、引导课堂设置,更好地融洽师生关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个人较为感兴趣的话题,参与小组分工、信息搜索、课件制作并讲解的过程,其角色实现变“被动”为“主动”,确定问题,独立学习,协作学习,成果交流,反馈评价[7],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学习技能,并在同学中大胆展示自己的风采。在规划与其相近专业课程设置中,“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可以利用翻转课堂,将课程按照“亚模块——子模块”的方式设置,颠倒“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模块,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重新规划课堂时间,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革新,必将为信息时代的教与学提供新的思路,也使得“城市规划原理”更好地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完美对接。

[1]陈瑞增.刘思思.翻转课堂,传统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电子世界,2013(18):214.

[2]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4 .

[3]刘震,曹泽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8):17-20 .

[4]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建筑与工业出版社.

[5]马秀麟,赵国庆,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79-85.

[6]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8):92-97 .

[7]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研究,2012(4):46-51.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原理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讨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