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康唑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2015-06-01杨波徐建银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9期
关键词:氟康唑脑膜炎球菌

杨波 徐建银

氟康唑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杨波 徐建银

目的 探讨氟康唑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25例。研究组给予氟康唑治疗, 对照组采用两性酶素B治疗, 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的脑脊液隐球菌菌数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康唑对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起效较快, 但若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耐药性, 降低氟康唑的敏感性, 因此对于氟康唑的应用还需深入研究。

隐球菌脑膜炎;氟康唑;临床分析

隐球菌脑膜炎, 简称隐脑, 是由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 该病早期误诊率较高, 而晚期又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 因此, 病死率较高。近年来, 随着艾滋病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患病率上升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广泛使用, 隐脑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一种新型抗菌类药物氟康唑逐渐应用于隐脑的治疗中, 并取得较好成效[1]。本文为研究氟康唑治疗隐脑的临床疗效, 对50例隐脑患者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50例近2年本院接收的隐球菌脑膜炎患者, 入选患者的血清抗-HIV阴性, 患者脑脊液隐球菌涂片或(和)脑脊液培养阳性, 患者表现为体温不稳定上升、身体发热, 患者的脑脊液压力均较高。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25例。研究组女9例, 男16例, 年龄18~64岁, 平均年龄(40.4±8.6)岁, 发病时间1 d~11周, 平均发病时间(5.3±2.1)周, 脑脊液隐球菌数(4866±6693)/ml;对照组女8例,男17例, 年龄17~66岁, 平均年龄(41.5±8.7)岁, 发病时间4 d~12周, 平均发病时间(5.9±2.2)周, 脑脊液隐球菌数(2103±3585)/ml。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脑脊液隐球菌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脑脊液检查、实验室检查及MRI或CT检查。研究组给予氟康唑(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3092)治疗, 给予400 mg氟康唑静脉滴注, 1次/d, 在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 疗程7~142 d,平均疗程(20.5±30.4)d。对照组采用两性酶素B(AmB)治疗,在5%、500 ml葡萄糖溶液中加入AmB静脉滴注, 起始量为0.5~1 mg/d, 治疗第2天起将剂量增加至2 mg/d, 以后以5~10 mg隔天递增, 直至0.5~1 mg/(kg·d)。

1.3 疗效评价标准[2]①完全应答:脑膜炎症状及体征消失, 生化检查正常, 病原菌培养转阴, 脑脊液常规正常;②部分应答: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好转, 脑膜炎症状、体征改善, 病原菌培养阴性;③无效: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无改善, 脑膜炎体征、症状改善, 病原菌阳性;④死亡。临床有效=完全应答+部分应答。总有效率=临床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4周时,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脑脊液隐球菌菌数分别下降(4791±7592)/ml、(607±876)/ml, 研究组的脑脊液隐球菌菌数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n, %)

3 讨论

隐脑是由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深部真菌病,长期广泛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癌药物、抗生素等药物会增加隐脑发病的几率, 该病死亡率较高, 预后严重。临床常采用两性酶素B治疗隐脑, 该药虽有一定的疗效, 但其对患者的内脏伤害较大, 若长期使用, 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肝、肾、心脏功能, 部分患者不能耐受, 导致中途需改用其他药物替代。因两性酶素B的不良反应明显, 在使用时需逐渐加大剂量, 治疗10 d左右才能达到治疗浓度, 起效较慢, 导致部分患者在药物起效前就已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氟康唑属于三唑抗真菌药物, 它对新型隐球菌、念球菌均有效, 抗菌范围较广, 同时该药具有水溶性, 可较好的通过血脑屏障,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起效快, 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本文中将氟康唑应用于研究组, 两性酶素B应用于对照组, 对治疗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研究组的脑脊液隐球菌菌数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显示氟康唑对隐脑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起效较快, 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可考虑选择氟康唑治疗。

综上所述, 氟康唑对隐脑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起效较快, 但氟康唑若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耐药性, 从而降低氟康唑的敏感性, 因此对于氟康唑的应用还需深入研究。

[1] 区雪婷, 耿昌明, 徐斌, 等.氟康唑治疗隐球菌脑膜炎24例临床分析.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9, 27(6):357-359.

[2] 严颖, 麦丽, 许文雄, 等.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10年临床分析.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2, 30(5):293-29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9.115

2015-01-04]

454000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氟康唑脑膜炎球菌
2015—2020年某院肠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氟康唑联合克霉唑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Vaccination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克霉唑联合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
331株肠球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探讨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