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的力量与动画创新

2015-05-30陈丹顾彩玉

综艺报 2015年15期
关键词:鸡毛信抗战史抗战

陈丹 顾彩玉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部署了10多部纪录片和3部电视动画片。

纪录片方面,《抗战史上的今天》《大抗战》纪录片已陆续播出;《1937·南京记忆》《砥柱中流:伟大的敌后抗战》《台儿庄1938》等纪录片将在纪念活动期间重播;大部分抗战纪录片将于9月底前完成并陆续播出。

动画片方面,湖南、江苏和浙江广电肩负了“抗战三部曲”——《地道战之英雄出少年》《鸡毛信》《五子炮——渊子崖保卫战》的创作生产。这3部重点项目8月起陆续播出。《地道战之英雄出少年》《鸡毛信》根据传统经典抗战作品改编,《五子炮——渊子崖保卫战》是剧组在采风过程中发现的新题材。

在3个项目创作过程中,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带领导演、编剧等主创团队深入河北、山东等抗战根据地采风,在剧本和人物设计上组织专家多次论证。此次红色经典动画的创作,总局深度参与,并有效整合了播出平台、动画制作公司的资源,为日后主旋律创作探索出新经验。

《抗战史上的今天》:历史与当代的对话

纪录片《抗战史上的今天》由国家档案局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合出品,完整展现了中国从日军侵华到抗战胜利14年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该片2015年1月起播出,共365集,每集5分钟。

《抗战史上的今天》由历史影像资料组成,文学脚本由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撰写,每集由军事科学院、党史、档案等方面专家逐帧审核。表现手法上,《抗战史上的今天》以“今天”时间点为线索,回顾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我们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够拉近观众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与历史‘对话”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视频道管理部主任张明亮表示。

选材上,《抗战史上的今天》除重点表现中华儿女抗战之外,还真实展现了日本、美国等世界各国反法西斯典型事件和代表人物。“纪录片记录的是真实历史,我们希望通过回顾历史,号召人们珍爱和平。”节目组通过解密手续,首次披露了一些日本正义之士与中国人民一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画面;白求恩行军路上,手拿柳树条风趣率真的一面。“这些都有助于观众更好地了解真实的人物和事件。”

节目制作上,该片运用了高清拍摄和尖端的史料修复、翻新技术,最大限度、全面还原历史影像资料。比如白求恩去世的一段画面,就是修复了碟片的一帧帧画面得以播出。画面显示白求恩平躺在土炕上,屋内陈设简陋,聂荣臻等领导人低头默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拍摄这段画面非常不易。它真实且珍贵。既能体现我们国家对国际主义的尊重,也能让观众看到当时的艰难困苦。”

播出方面,《抗战史上的今天》兼顾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移动终端。国内有甘肃、山西等卫视以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CRI手机电视;国外有美国环球东方卫视、英国普罗派乐卫视及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体。“之所以设置为每集5分钟,简短、精炼,就是为了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张明亮认为,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口口相传更能提高纪录片的覆盖率。截至目前,海外数据显示,从1月1日至今共上传181条视频,观众增幅50.09%,订阅增幅13.33%;通过频道主页观看视频为27%,推广论坛观看视频达72%;观众主要来源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此外,在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抗战史上的今天》节目组将片中俄国抗击法西斯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整合剪辑成4集60分钟的纪录片,在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全天滚动播出。

《大抗战》:抗日战争的全景图像

《大抗战》于2014年6月份立项,由中宣部学习出版社、广东广播电视台和华闻视角红色经典(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策划、制作,全景展现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过程,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我们希望为抗日战争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形象生动的素材。” 华闻视角红色经典(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铸表示。

《大抗战》共128集,每集时长25分钟,2015年5月4日起在广东、广西卫视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连续播出。之所以选这个时间点播出,王铸解释,“5月4日是青年节,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片子,让更多年轻人认识、了解历史,唤起他们心中的民族情感。”

《大抗战》文学脚本由军事科学院撰写,历史影像资料占比50%,大多来自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档案资料馆。全片主要分为6部分,每个部分都详细展现了历史重要战役和节点,如九·一八事变前后的中日关系、淞沪会战、太原会战、豫湘桂战役以及战后的中日关系。“我们要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全民族抗战,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国际援助等方面都要一一呈现。”王铸表示。

《大抗战》共投入800万元,制作团队50人左右,分为撰稿组、制片组、编导组、特效组和资料组。撰稿组写完文学脚本后,同时交给其他组别;编导组将文学脚本转化成电视语言,并分别为资料组和特效组提供所需的资料、特效清单。“《大抗战》特效占1/3。”王铸介绍,特效大部分描述了军队的进攻图、行军路线及战役分布等。比如九一八事变中,日军攻打北大营,节目组将北大营几个防区区域分别做了特效动画,增强了可视性。

在翔实的历史资料基础上,节目组通过亲历者回忆解读历史。在描述毛泽东如何写《论持久战》时,节目组采访一位外国人,口述回忆了当时的情境,并特别详细描述了“毛主席思考太过专注,以致鞋被火盆烧着”的情节。“在没有影像资料的时候,我们会广泛搜集采访历史亲历者,更加全面、真实地解读历史。”王铸表示,节目组专访了时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刘振华上将、时任鲁中军分区副政委孟英等9位亲历者,罗荣桓之子、刘伯承之子等50多位亲历者后代,以及20多位军事专家对历史战役进行详尽地讲解、评析。

《正义之剑——南京审判纪实》:还原历史细节

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正义之剑——南京审判纪实》(以下简称《正义之剑》)已于8月完成录制,近期播出。

《正义之剑》文学脚本由南京师范大学撰写,通过大量历史影像资料、证人证词等,深刻记述了1937年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全面展现屠杀者在接受中国政府审判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幕幕历史细节。制片人高巍表示,关于呈现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题材很多,但是以南京审判为切入点的片子很少。“这段历史非常重要,我们要尽可能真实还原历史,让人们全面了解。”

《正义之剑》共分3集,单集片长37分钟,主体架构由一个个疑团地解开而逐步构建——战犯们如何被确认、以什么方式移送法庭以及在法庭上怎样交锋,这些都一一呈现。此外,在主架构基础上,《正义之剑》还增加了大量横向对比,如纽伦堡审判、远东军事法庭的进展等也会不时穿插其间。

《正义之剑》历史影像资料占比50%,很多都是首次曝光。如中国台湾档案部门提供了一份国民政府向远东军事法庭递交的战犯名单,详细记载了第一批90个、第二批30个、第三批40个的所有战犯的名字。

“文献题材纪录片最重要的准则是严谨。” 高巍表示,在创作《正义之剑》过程中,每一份影像资料、照片档案及文字内容都要反复斟酌,避免出错。“为更真实、全面反映这段历史,我们搜索了一些日本购物网站,购买了一些二手影像、文字资料。”节目组买到一张日本曾公映的电影的老碟片,里面呈现了大量日军进南京城及后续一系列行为的细节。

采访方面,由于关于南京审判的旧址较少,节目组通过战争亲历者尽力还原历史情景。高巍透露,节目组找到一个时任中国派遣军(到日本驻军)军官的儿子,他随父亲到日本生活3年,并押送谷寿夫到中国接受审判。“他的讲述贯穿纪录片,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细节,具有强大的真实力量。”

《地道战之少年英雄》:树立抗战英雄动漫形象

确定项目之前,浙江广播电视台曾组织了一次针对青少年及儿童对于抗战英雄人物的问卷调查,结果1000余名受访对象中一半以上说不出任何一位抗战英雄。受国外影视作品影响,蜘蛛侠、钢铁侠、超人是现代儿童的英雄,而真实存在于历史上的抗战英雄在他们认知中存在空白。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的支持下,浙江卫视决定将红色经典《地道战》改编为动画版。浙江卫视副总监麻宝洲表示,打造一批红色经典动漫及英雄形象,有助于新时代儿童及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系好第一颗纽扣”。

以老电影《地道战》为基础,动画版《地道战之英雄出少年》在故事上进行了较大程度改编——儿童参与抗战成为主线。融入成长主题,动画版塑造了小铁、小涛等多位抗战少年英雄的形象,而借由儿童视角切入抗日历史,接近孩子的审美趣味,易于观众接受。

在整体风格上,《地道战之英雄出少年》在保证童趣的基础上,最大程度贴近历史事实。麻宝洲介绍,制作之前采风过程中,主创团队采访了很多老兵,其中很多形象都被创作进了动画版之中。

在每集片尾,主创将动画中出现的英雄原型照片与卡通形象并列,希望能够提醒孩子们,在中国、在自己身边出现过很多这样的英雄。历时一年多的创作,《地道战之英雄出少年》目前已进入审片阶段,有望8月与全国观众见面。

《鸡毛信》:红色经典 创新改编

上世纪50年代初《鸡毛信》小说诞生,1954年被张骏祥导演改编成电影,后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经此,《鸡毛信》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面对经典,电视动画《鸡毛信》团队进行了大胆改编,引入双线平行结构,在原著故事基础上讲述了一个全新的故事。

“原著故事所处的时代和现在是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直接照搬故事做成动画,很难获得现在儿童的共鸣和理解。所以我们在创作中大胆地加入现代线索,让现代的小男孩陈宇轩听赵海娃回忆当年鸡毛信的故事。”导演陶雨介绍,现代故事线与历史故事线平行发展,互相映照,陈宇轩和赵海娃都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陈宇轩受到海娃故事的影响,从而发生一些思想和行为的变化,最终两条故事线以相似的结尾表达出共同的主题。

因为主题的严肃性,《鸡毛信》在整体美术风格上偏向写实、生活化基调。根据前期采风所收集的资料,无论在现代线和历史线上,场景设计都力求还原符合社会历史风貌的故事环境。在色调设计上,现代时空的龙门村设置在夏季,色彩明快、以天蓝色、绿色为大调子,反映和平环境下现代乡村朴素的自然风光;历史时空的龙门村设置为秋季,色彩以土黄色、铁灰色为大调子,反映抗日扫荡时期的压抑气氛和历史的厚重感。如此对比,目的在于让观众感受到和平时代的美好。人物造型尽可能按照儿童审美喜好进行设计,陶雨表示《鸡毛信》中卡通形象整体呈现可爱化、美型化特色。

《五子炮——渊子崖保卫战》:新题材叙述英雄悲歌

不同于《地道战》《鸡毛信》根据传统经典抗战作品改编,《五子炮——渊子崖保卫战》是剧组在采风过程中发现的新题材——抗日战争时期渊子崖村农民自卫战役。1941年12月,在伪军带领下,1000多名日军包围了渊子崖村,村民团结组织起来,用土枪土炮、大刀长矛与敌人殊死搏斗,最终毙伤日军150余人,140余名村民和前来支援的几十名八路军战士壮烈牺牲,渊子崖被誉为“中华抗日第一村”。以此次战役为基础,《五子炮——渊子崖保卫战》重现了当年悲壮英勇的抗日场面,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以及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为尊重历史,湖南金鹰卡通创作团队多次深入到故事实地——山东临沂渊子崖村进行采风调研,考证事件的真实情况,深入了解人物形象、道具、当地场景及风土人情。除此之外,金鹰卡通在北京、杭州、临沂、长沙等地多次召开剧本研讨会,邀请历史专家对内容进行指导。剧本几易其稿,目前已经全部完成。

该动画片采用了电视电影的展现形式,时长75分钟。在制作上,《五子炮——渊子崖保卫战》通过“二维手绘+三维场景”特效技术,力图呈现气势恢宏、富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加入新的视觉元素,使主角形象更具时代感,更符合现代青少年观众审美趣味。音乐风格则体现了沂蒙山区特色,采用沂蒙小调式的曲风进行主题曲创作并加入板胡、三弦等地域特征乐器。

猜你喜欢

鸡毛信抗战史抗战
鸡毛信的故事
一封鸡毛信
送信的人走了
我们家的抗战
关于东北抗战史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观点的评析
忆·抗战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第五届两岸抗战史学术研讨会”在台北举行
杀死一个鬼子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