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是乡村教师,我是“北大妈妈”

2015-05-30富达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5年5期
关键词:姐姐女儿儿子

富达

杨廷艾

养育两个孩子,最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相同的爱和关注,让孩子健康成长。如果面对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孩子,父母该怎么平衡与子女相处的时间精力呢?

山东省一位乡村中学教师写了170本家教日记,记录了如何为外向的女儿和内向的儿子搭建通往北大的阶梯。如今,儿女一个博士毕业,一个硕士毕业。

外向的女儿,假期摆茶摊

1982年春,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付庄中学教师杨廷艾生下了女儿赵洁。从女儿出生当天起,她就开始写亲子日记,孩子乖不乖,何时长牙,哪天叫的第一声“爸爸”,点点滴滴都被杨廷艾记了下来。1987年,杨廷艾又生下儿子赵一扬,家教日记内容就更丰富了。

赵洁性格外向活泼,对事物充满好奇,但非常淘气和叛逆。一天下午放学,丈夫没接到女儿,独自回来了。杨廷艾还没问原因,他就火了:“你培养的好闺女,又被老师留下了,全班那么多学生,就留了她一个。我以后再也不去接她了,丢人现眼。”

因为工作变动,杨廷艾刚刚把女儿转到这个学校,曾经优秀的女儿怎么了?杨廷艾赶到女儿学校,看到她可怜兮兮地坐在角落里写作业,赶紧问老师女儿怎么了。原来赵洁以前的学校和现在的学校课程进度不同,老师想利用放学后的时间给孩子补课。

回家路上,她故意长吁短叹:“刚到新环境,妈妈其实和你一样不适应。今天开会,妈妈迟到了,被领导狠狠训了一顿,还罚款、全校通报批评,好没面子。”赵洁吃惊地问:“妈妈难过吗?要不我们还是回原来的家吧。”“孩子,妈妈很委屈,但是不会离开这里,我要尽快熟悉环境、适应环境,好好工作。”女儿攥紧了杨廷艾的手:“妈妈,我要好好学习,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来。”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女儿的成绩赶上来了,还被选为学习委员。

放暑假了,赵洁高兴地说:“妈妈,除了旅游、学习、看书外,我准备再加一条——卖茶。”杨廷艾被搞糊涂了,赵洁解释道:“老师让假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想学蒲松龄,在家门前设茶摊,过往的行人喝茶免费,但要给我讲一个故事。《聊斋志异》的好多故事,都是这样收集的。我收集家乡的故事,不好吗?”

女儿的执著和坚定让杨廷艾没法拒绝,她与女儿约定,只卖一周的茶,遇到困难不准放弃。另外,杨廷艾可以帮她烧开水、泡茶,赵洁也可以找个小伙伴帮忙摆摊,彼此有个照应。

第二天上午,杨廷艾给女儿续水时,赵洁正热情招待一位老人。女儿说:“爷爷,再来一碗吧,我们只听故事不收钱。”老人笑了:“嘿,新鲜,喝水不收钱,只听故事?那好,爷爷讲一个……”下午五点,杨廷艾再三催促,女儿才和小伙伴收摊。赵洁脸蛋晒得通红,边收拾茶摊边兴奋地说:“妈妈,今天真是太高兴了,我收获了五个故事,还有一元三角钱。”杨廷艾很惊讶:“不是说好不收钱吗?”赵洁回答:“是啊,很多行人夸我们懂事、热情,有个伯伯不仅讲故事还给钱,不收还不行。有个姐姐还教我们唱歌呢。摆茶摊真是太有意思了。”此后几天,女儿都把一天的情况讲给杨廷艾听,母女内心充满了快乐。

一周后,赵洁说:“妈妈,我要感谢您。卖茶让我学会了坚持,还接触了不同的人。我要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等我长大了,出一本讲述家乡故事的书。不久,赵洁以卖茶经历写了篇作文,发表在《小学生月刊》上。

进入青春期的赵洁突然变了,会没有征兆地顶嘴、发火,不停变换发型和服装,课本贴满明星贴纸……杨廷艾知道,女儿到了叛逆期,父母的意见不一定会听,得巧妙地引导才行。一天晚上,杨廷艾告诉女儿,你现在长大了,就自己安排学习和生活吧。结果,早上快到上课时间才醒来,晚上9点多才开始写作业……无论女儿怎么样,杨廷艾都忍住不去讲她。手忙脚乱中过了一周,赵洁狼狈地跟妈妈说:“妈妈,我投降,这次您赢了,以后我会找机会赢您。”杨廷艾开心地说:“傻丫头,妈妈等着你赢我的那一天。”

高考结束,赵洁被山东大学录取。2004年,赵洁考取北京大学硕博连读。六年后,她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为一名大学老师。

内向的儿子,激将更有效

与赵洁外向性格不同的是,儿子赵一扬从小就胆小怕事。那天,杨廷艾去幼儿园接儿子,儿子说:“你把我们班某某打一顿,我再上自行车。”原来,赵一扬被同学踢伤了手。看着儿子右手食指渗出的鲜血,杨廷艾很心疼,但她知道,必须让儿子学会自我保护。跟老师沟通后,杨廷艾故意激儿子:一个男孩子被打得抱头还不敢还手,太不像男子汉了。”

赵一扬被激怒了,大吼:“谁说我不是男子汉?我下午就去揍他。”杨廷艾笑了:“儿子,有骨气,可是事情已经过去了。上午他打你,你若还击,这是自卫;下午你再打他,就是你的不对了。”赵一扬悻悻地说:“那怎么办?我不能白挨打了吧?”“谁说白挨打?下午你把情况告诉老师,让老师替你讨公道。”赵一扬又支支吾吾起来。当天下午,在杨廷艾的鼓励下,赵一扬拉着同学到了办公室,勇敢地迈出了成长的又一步。

上学后,姐姐的优秀居然成为弟弟的“噩梦”。一天回家,赵一扬从书包里拿出一份讲义,猛地摔在杨廷艾面前,大声说:“我讨厌你女儿,干嘛要读她的作文?”这是女儿刚发表的一篇文章,写的是她的母校,也就是儿子现在就读的学校,老师让他背熟这篇文章呢。结果,儿子没有背下来,老师批评说:“你姐姐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你却背不下来。” 杨廷艾连忙安慰:“老师不是那个意思。”看着委屈的儿子,她故意提高嗓门:“谁说我儿子笨啦?我看他们才笨呢。我儿子不是不会背,是不想背。”

赵一扬瞬间转变了态度,用欢快的眼神看着妈妈:“还是妈妈了解我。”杨廷艾趁热打铁:“孩子,你和姐姐一样优秀。你的理解能力比姐姐强,在数学方面很有天赋。老师说你不如姐姐,是故意激你的。妈妈相信,只要你没有抵触情绪,很快就能把作文背下来。明天,你背给老师听,向老师证明你同样优秀。而且,读姐姐的文章,你应该高兴才是,不要害怕别人夸赞姐姐。只要你努力,以后可能比姐姐还优秀呢。”

第二天下午放学后,赵一扬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飞回了家。他激动地说,今天把文章背诵给老师听,老师在班上表扬了他,还夸他比姐姐更聪明。夕照下,儿子红红的脸蛋渗出细密的汗珠,掩饰不住兴奋和喜悦。此后,赵洁受到妈妈暗示,也主动向弟弟“示弱”,这大大地激发了赵一扬追求优秀的积极性。

灰暗的高三,让人窒息。面临高考的赵一扬告诉妈妈,最近总是无法进入学习状态,经常失眠,心情烦躁。“刚才洗头,我发现掉了很多头发。”下午,儿子上课去了,杨廷艾心急火燎地跑了3家医院找医生、心理专家请教,答案如出一辙:压力过大。她建议儿子,每天用课外活动的一节课打篮球,以此减压。每天的篮球运动帮助儿子走出了低谷,以饱满的热情决战高考,并成功进入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2010年,赵一扬以笔试、面试第一的成绩成为了北大硕士研究生,2013年硕士毕业后进入农业部工作。

一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培育出两个“北大生”,很多家长把杨廷艾称作“北大妈妈”,诸多教育机构邀请她前去演讲。杨廷艾决定把自己记录孩子成长点滴的日记出版,与天下父母分享教子的苦与乐。经过整理,《外向的女儿,内向的儿子:一位成功母亲的教子日记》出版;2015年3月,应广大家长的热烈请求,杨廷艾“自曝家丑”,又开始执笔写作新著《“北大妈妈”失败教育60例》,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在教子方面少走弯路。

编辑 刘建淑 314606305@qq.com

猜你喜欢

姐姐女儿儿子
Cлово месяца
海的女儿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认识“黑”字
十声姐姐等
儿子
女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