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国际作协联盟主席谈战争与诗歌

2015-05-30王竹君

国际公关 2015年5期
关键词:卫国战争维尔战士

王竹君

7月21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促进中俄民间文化交流。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特邀请俄罗斯国际作家协会联盟主席伊·别列维尔津和秘书长尼古拉耶夫斯基一行参访协会并演讲。

伊·别列维尔津在题为“苏联及俄罗斯文学的国际传播”的演讲中,向在场听众详细讲述了卫国战争期间的诗人与诗歌的故事。

战争与诗歌

伊·别列维尔津向在场观众讲到,由于卫国战争期间时间紧迫,且通讯条件欠缺,作者对战争的了解不够深入,作品也就很难涵盖战争的真正原因,所以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只能在战后出版。但是伊·别列维尔津表示,在1941至1945年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的文学创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其中前线的作家尤其是诗人的创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卫国战争期间的诗歌不仅抒发了苏联人民对法西斯的仇恨以及对和平的渴望,还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更歌颂了苏联红军战士和普通百姓的英勇和坚强。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兵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苏联,苏联军民奋勇抗战,其中众多的记者和文學家,以及歌曲的创作者都奔赴前线,肩负起保卫祖国的伟大使命。

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涌现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而在众多体裁中最受欢迎的就是诗歌,苏联的报刊也经常刊登以卫国战争为主题的诗歌。这些诗歌不仅来源于文学家和作者,更有一部分出自前线的战士,他们在休息期间进行诗歌创作,并将诗歌谱写成歌曲。虽然部分诗歌文字不够优美,内涵不够丰富,但是它们描绘了战场的真实场景,表达了战士们的内心情感。不仅能够作为战后的研究资料,而且这种在艰苦条件下仍坚持写作的毅力,也能够鼓舞士气,增强军民共同抗敌的决心。

《神圣的战争》——诗歌中卫国战争的开端

列别夫·库奇马是苏联著名诗人,曾和马雅可夫斯基一起共事,在某杂志社从事编辑工作。而在工作之余,他还进行诗歌创作,众多优秀诗篇都被改编成为耳熟能详的歌曲,比如《快乐青年进行曲》、《如果明天发生了战争》、《快乐的风》等。

列别夫·库奇马不仅创作了众多卫国战争的主题诗歌,更是亲身参与到前线战争中,曾在波罗的海的苏联北方舰队服役,并在战争期间获得上校军衔。熟练的诗歌技巧以及饱满的诗歌情感,再加上实际的战争经验,因此他的诗歌创作更具现实意义,也更易打动人心。

《神圣的战争》是列别夫·库奇马的代表作,它首先刊登于苏联的中央报刊——《消息报》上。随后,由苏联著名的音乐家亚历山大·罗夫改编成歌曲,并成为众多苏联经典影视作品的插曲,广为流传。而且苏联广播电台每天六点准时开播,第一首歌曲就是《神圣的战争》,原因就在于这首歌能够给前线中的战士以鼓舞,给痛苦挣扎的人们以希望。

作曲家亚历山大·罗夫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描述过《神圣的战争》的演出过程。在它被谱写成歌曲的第二天,《神圣的战争》就在莫斯科的白俄罗斯火车站,作为歌舞团送别红军的演出进行传唱。正因为这首诗歌代表了对法西斯的仇恨和诅咒,所以人们倾听的过程中都十分庄重。整首歌曲的演唱过程中,全体起立并保持肃静,演出人员和观众都被战士们神圣的使命感动落泪。

据前线战士回忆,《神圣的战争》对苏联红军的激励程度难以估量。战士们在歌声中冲向敌人的阵营,就会拥有更多的勇敢和坚强,敌人的呼喊和炮声都无法阻挡歌曲的声音,因为歌词和旋律已经在战士的心中。可见,诗歌虽不能化作实际的武器,却能够增强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勇气,而这正体现了诗歌在战争中的伟大力量。

《瓦西里·焦尔金》——绝对的经典

在伊·别列维尔津看来,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诗人们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但是有一首诗歌是绝对的经典,具有极高的现实和艺术价值,它就是《瓦西里·焦尔金》。

《瓦西里·焦尔金》的作者是特瓦尔多夫斯基,他的作品十分具有深意,会令人想到《叶普盖尼·奥涅金》、《当代英雄》等苏联传统文学中的长诗。正如很多奔赴前线的作家一样,诗人的诗歌也是来源于战争。他沿着自己的战争路线,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刚毅的红军形象,深入人心。

诗歌中有这样一句话:“战争中可以不吃饭,不吃饭可以过一天,但是战争中不能不讲段子,不讲段子就过不久。”诗歌中有大量的段子都是民间俗语,其中一部分是诗人自己的话,一部分是主人公的语言,二者已经完全融为一体了。

而在诗歌《瓦西里·焦尔金》中,读者甚至无法辨别出诗中的红军和诗人的区别,因为其中一个角色就是诗人自己。诗人也曾经说过:“我会毫不吝啬的对你说,在这本书中,在说起主人公的时候,我说的是我自己”。难能可贵的是,尽管诗中主人公与特瓦尔多夫斯基的很多经历有相似之处,但诗人还是结合众多红军的真实故事,赋予了焦尔金以多种特殊的形象。所以说诗人来自于人民,诗歌也来自于人民。

诗人是主人公和读者的一个中介,诗人在尊重读者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因此能够看出,诗人希望还原战争的真相,让读者感受到苏联红军神圣不可摧毁的精神。

与此同时,从诗歌中也能感受到诗人无尽的困惑,诗中讲道:“我知道其他人都不会离开战场,无论是年长的还是年幼的,他们都会在战场上。但是他们留在战场上并不是我的错,也不是我说让他们留,他们就会留,所以我们要珍惜他们。”可见,当时苏联诗人对战争还不能完全的解读,在饱满的斗争情感之外,仍有不安和迷茫。

缪斯在战争中不会沉默

俄罗斯有一句古老的名言:炮声震天,缪斯沉默。在伊·别列维尔津看来,这句话是不对的,因为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缪斯并没有沉默。

伊萨科夫斯基是苏联著名诗人,他的很多名作都被谱写成歌曲,典型如《喀秋莎》。众多诗歌也广为流传,其中《敌人烧毁了我的小屋》,甚至用模仿的手法表达了战争带给战士和人民的痛苦。可见诗人抒情的对象是政治和战争,诗歌在战争年代最能表达出苏联人们内心的真实追求。

1941年6月22号,诗人苏里科夫写下了《爱国者的歌》,首次在诗歌中描述了爱国者的形象。事实证明,诗人在卫国战争期间的创作有明显的政治性,他们关注诗歌中的战士和诗歌外的读者,在向他们传达真实信息的同时,更给以勇敢和希望。

苏里科夫首次在苏联提出战壕诗歌理论,诗人当年也是苏联士兵,他的诗歌在战争中承担了保卫祖国的任务。战士们在战壕中会进行大量的诗歌创作,很多诗歌还会被当作家信传回家中。资料显示,某个士兵的诗歌家信就达16封之多。而这些战壕诗歌得以保存,则得益于1942年2月,编辑部发现并发表了大量的遗稿和遗书。其中还有一些记录战争事件的战壕诗歌,更是具有历史研究的价值。

战士们经常会在战争间隙抄写诗歌,并将诗歌放在内衣的口袋里,然后奔赴战场。因为诗歌能够赋予他们以力量,能够激励他们:战争迟早要结束,自己终究会回到家中心爱的人的身边。怀揣着这样的信念,他们热切地希望心爱的人能够收到自己的诗歌家信。因而在战争年代,爱情诗歌也有很好的发展,如《意外的华尔兹》、《夜莺》等作品,都是人们本能和直接的情感表达。

《共产党员向前冲》——不是空洞的口号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对文学的要求是简单真实,拒绝虚伪、杜撰和模糊不清。作家们有不同的追求和技巧,但都具有伟大的卫国战争的精神高度。诗歌源于战争又高于战争,因而如《共产党员向前冲》这种风格明朗、内容清晰的诗歌,传唱度极高。

伊·别列维尔津在演讲中介绍,《共产党员向前冲》的创作绝对不是偶然。在卫国战争中,苏联共产党员的人数占苏联红军的一半以上,在作战部队中的比例更是占到2/3。战争中约有350万的共青团员,1200名省委书记和市委书记被派到前线,并有3/4的共产党员被赋予了荣誉称号。

有一名共产党员回忆,在卫国战争期间从来不会有“民主党员向前冲”的呼喊,但是确实会经常出现“共产党员向前冲”这样的号召。战争中约有300万苏联共产党员牺牲,其中也包括上述提到的一些诗人。可见苏联共产党员确实起到了先锋表率的带头作用,因此,这首《共产党员向前冲》对当时的苏联红军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

伊·别列维尔津遗憾地表示,在90年代,由于戈尔巴乔夫纵容叶利钦的过错,苏联出版的部分书籍,以及拍摄的部分影片,将共产党人形容为罪人。而苏联最终由于政治、经济的多重危机而解体,也令众多苏联诗人感到万分悲伤,并遗憾苏联没能走上如中国一样的改革开放道路。

诗歌中记录了遭受苦难的人们

和《瓦西里·焦尔金》一样,众多卫国战争期间的诗歌都记录了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

在1946年获得了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的诗歌《儿子》,讲述了一个年轻的苏联士兵,他唯一的儿子死在前线的悲惨故事,父亲的悲伤注入到家国毁灭的背景中,而儿子的悲哀则变成了对法西斯的仇恨。

除此之外,诗人还描绘了两个对立的形象,分别是苏联和德国的少年,一个生活在本不该发生的战争中,最终不幸遇难;另一个从小失去父母,并在法西斯的影响下成长为刽子手。两个少年具有鲜明的形象特色,以清晰的情节表达了对战争和法西斯的不满,以及对受战争伤害百姓的同情。

1942年,阿里格尔创作了长诗《卓娅》。这首诗写于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转折期——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期,讲述了德军在苏联的一个小村子里面,残忍杀害了一个叫丹娘的姑娘。

诗人在回忆《卓娅》的创作过程时,讲述过自己的原则就是忠于真实。有关卓雅的长篇报道首此发表在《共青团真理报》上,阿里格尔找到了被鲜血染红的英雄形象,并根据此事件进行了诗歌创作。

卓雅牺牲前大声呼喊:“斯大林在他的岗位上!”,是全诗最为感人也最为激励人心的一句话。这是1941年的十月革命周年纪念日当天,斯大林公开发表的讲话的原话。伊·别列维尔津表示,这首诗不仅叙述了一个悲伤的英雄故事,更讲述了苏联每个人和法西斯斗争的青春岁月。

卫国战争中的爱国诗人

米卡尔托夫是苏联著名诗人,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他的身份是前线的军旅记者。随部队撤退时,不幸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受了伤,但也获得了战士的勋章和奖章。

米卡尔托夫在卫国战争中创作了大量的英雄人物诗歌和讽刺诗歌,1945年他在维也纳发表的长诗《亲爱的》,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苏联抒情诗歌的情怀。1992年,苏联解体之后,米卡尔托夫先生组建了苏联的国际作家联盟,并任主席职位。而且,他还是少数几个长期坚持文学创作的作家,值得钦佩。

在卫国战争期间有很多优秀的爱国诗人,他们在战前的身份各不相同,有军官、记者、作家等等,但在战后都兼诗人和战士的双重身份。如罗那科期托夫,他曾多次参加战争,并在战争中加入了苏联共产党。鲁克宁和杜金的经历相似,都曾参加过苏芬战争,并在战争中做战地记者的工作。

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的诗人值得尊敬,但他们在战争中的生活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诗人在参加战争中曾经三次身负重伤,在一次受伤中脸被战火烤焦,但他仍然坚持诗歌创作。还有一位诗人被德军俘虏,在随时可能失去生命的监狱中,竟然陆续创作了170多首诗歌。可惜他不被当时的苏联所承认,在苏联解体之后才被恢复名誉。

伊·别列维尔津说道,有一句诗歌能够代表当时受难诗人们的心理状态:“曾经云淡风轻的日子已经过去,破败的房門洞开,呈现一片荒凉。”

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的诗歌获得了重大的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诗歌不仅记录了法西斯的暴行,还记录了苏联红军的英勇事迹。诗歌不仅成为苏联人民的情感传达的窗口,还是战士们在战场上的“护身符”,能够不断激励他们奋勇向前,保家卫国。

在演讲的最后,伊·别列维尔津强调,虽然这些诗歌距离现在已经有些遥远,但是诗歌中所传达的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精神,将会长久地影响并感动我们及子孙后代。

猜你喜欢

卫国战争维尔战士
深耕环保细分领域,维尔利为环保注入新动力
交警之歌
——献给第一线的交警战士
超级战士要上网
走进新入伍战士的心里
无名战士有名剑
奇妙的维尔康图书馆之旅(二)
麦克维尔斩获4000万元大单
近代中国卫国战争对台湾社会之影响
苏联对卫国战争史研究的概述
毛岸英曾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