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赞诺夫 那个“每一只狗都认识的人”走了

2015-05-30

北广人物 2015年50期
关键词:喜剧苏联俄罗斯

11月30日凌晨,老一代中国影迷熟悉的苏联和俄罗斯导演埃尔达尔·梁赞诺夫在莫斯科一家医院逝世,享年88岁。

梁赞诺夫去年11月突发急性缺血性脑梗塞,过去一年来多次入院治疗,今年11月21日因呼吸困难再度入院。俄罗斯媒体报道,他去世的原因是心脏和肺功能衰竭。

梁赞诺夫是苏联和俄罗斯电影史上的传奇人物。无论在以前的苏联,还是现在的俄罗斯。梁赞诺夫都享有很高知名度,被戏称为“每一只狗都认识的人”。

俄罗斯家喻户晓的导演

梁赞诺夫于1927年11月18日生于前苏联。从3岁起,梁赞诺夫就酷爱读书,对冒险故事如痴如狂.儿时的他曾梦想成为一名水手。中学毕业后,梁赞诺夫给敖德萨海员学院寄去了报名信。但正值苏德开战,敖德萨很快沦陷。梁赞诺夫的水手梦就此破灭。

有一天,梁赞诺夫正在街上溜达,碰见一个朋友说要去报考苏联国立电影学院。百无聊赖的他也跟着去考着玩儿。结果竟然被录取了。当时他才16岁,是班里最小的学生。

毕业后。梁赞诺夫于1956年拍摄了自己的首部音乐讽刺喜剧《狂欢之夜》,此后陆续导演了一系列喜剧片。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梁赞诺夫的喜剧影片受到國际影评界的重视,奠定了他“喜剧教父”的地位。

梁赞诺夫一生共拍摄了约30部电影,代表作包括“悲喜三部曲”(又称“爱情三部曲”)即《命运的捉弄》、《办公室的故事》和《两个人的车站》。曾有人评价,这些含有悲剧成分的喜剧电影,通过滑稽的场景和节外生枝的情节变化,让人们瞥见喜剧背后生活忧郁的本质,让人笑中带泪,在松弛调侃的表层叙述下隐藏着生存境况的荒谬与可笑,是一种令人尴尬的真实。

梁赞诺夫的创作激情和艺术生命相当旺盛,他似乎从未考虑过退休。苏联刚解体的时候,俄罗斯电影业曾出现短暂的崩溃,产量从80年代的每年三四百部,锐减到每年二三十部。即便如此梁赞诺夫仍然能够一年拍摄两部影片。

在选演员时,这个霸气的导演常常表现得极其任性。1956年的《狂欢之夜》是他独立执导的第一部故事片,影片辛辣地嘲讽了官僚主义。当时有个女明星想演女一号。托苏其中央政治局的一个委员给他递话儿。但他觉得这个女明星不合适,愣是没用。反而选中了毫无名气的古尔琴珂。凭借这部影片,古尔琴珂一炮而红,之后又成功主演了梁赞诺夫“悲喜三部曲”之《两个人的车站》。

梁赞诺夫的作品深受各大电影节青睐。1982年的《两个人的车站》入围第3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1983年他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舞台剧《没有陪嫁的女人》搬上银幕,改编为《残酷的罗曼史》,获得素有“前苏联奥斯卡金像奖”之称的第18届全苏电影节大奖。2001年,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梁赞诺夫在2001年执导的《静潭》入围了当年金爵奖的最佳影片。说起这部电影,当时已经75岁的他在开机后,突然遭遇资金问题。制片人一再拖欠工作人员的工资。在半年没有领到薪水的情况下,所有人都怀着气愤、懊恼和遗憾的心情离开片场,影片搁浅了。梁赞诺夫无奈之下把分镜头剧本改为了文学剧本。他说:“如果影片不能最终完成拍摄,那么观众还可以通过这个文学剧本了解我想要表达的东西。”幸好几个月后,在他的百般筹措下拉来了一笔分期投资。可在接踵而来的经济危机中,投资方寄来的第一笔卢布就贬值为原来的一半。于是在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棚内出现了冬天拍夏景的境况——因为大家不敢冒着通货膨胀的危险等到夏天再实拍。就这样,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梁赞诺夫带领大家坚持拍完了这部影片,上映后好评如潮。

梁赞诺夫的才华和能量并非普通观众所能想象,“导演”只是他的工种之一,事实上,他参与了几乎自己所有影片的剧本创作,还为大部分影片创作了主题歌词,更是经常在自己的影片中客串一个小角色。

80岁之后,梁赞诺夫基本上不再拍摄电影,而把激情转向了文学创作。早在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就出版过他的诗集《怀念》。2013年,又出版了他的《诗歌和短篇小说合集》,这个集子中的绝大部分作品是他在位于瓦尔代的乡间别墅中创作的。

1977年,梁赞诺夫获得苏联国家奖,1984年被授予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1987年,国际编号为4258的小行星以梁赞诺夫命名。

中国影迷心中的“契诃夫”

对于中国影迷来说,梁赞诺夫也是大家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导演。至今在中国上映的苏联和俄罗斯电影中,梁赞诺夫执导的影片数量最多。“悲喜三部曲”以及他执导的《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残酷的罗曼史》等影片曾在中国上映,深受中国观众喜爱。

1985年,“悲喜三部曲”中的《办公室的故事》被译制成中文播出。《办公室的故事》上演了一出中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喜剧。工作勤恳、谨小慎微的统计员诺瓦谢利采夫,在老同学怂恿下为获得处长的位置,向36岁仍过着单身生活、固执刻板的女局长卡卢金娜大献殷勤。在一连串啼笑皆非的误会中,两个性格迥异的中年男女,渐渐萌生了微妙的情愫。该作品创作于前苏联经济发展势头平稳、社会气氛相对宽松的时代,剧情在一对中年男女的针锋相对中完成,但整部剧的风格轻松幽默,充满了乐观、积极向上的时代特征。这部非常契合当时中国社会风气的影片,成为了几代中国观众心中的喜剧经典和难以磨灭的记忆。很多中国影评人称梁赞诺夫是“我们时代的契词夫”。

梁赞诺夫还开创了“贺岁电影”的先河。中国当代贺岁电影的开创者冯小刚早期的片子里,就有很多梁赞诺夫的影子。

他的喜剧有着人性的暖流

被戏称为“每一条狗都知道的人”,这也足见梁赞诺夫不是那种高高在上,不知人民疾苦的导演。

梁赞诺夫擅长通过滑稽的场景和节外生枝的情节变化让人们看到喜剧背后的生活本质。“我所谓的幽默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而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那种特有的幽默。”基于善意讽刺的幽默感,是梁赞诺夫影片的灵魂。在俄语中,他的很多影片都被冠以“抒情性喜剧”的标签,这个词儿本身就有着强烈的苏联范儿,显然跟当代都市舞台上的“爆笑喜剧”“无厘头喜剧”“减压喜剧”有着本质的不同。

梁赞诺夫的影片文学性很强,不乏调侃但绝无废话,用词极其传神;故事往往又带有悲剧性,观众会被人物的语言和行为逗笑,但又被他们的命运感动到落泪。中国著名学者、评论家童道明先生曾在《办公室的故事译后记》中这样形容《办公室的故事》,“在电影中的玩笑、调侃,乃至近似闹剧的噱头背后,总是流淌着一股人性的暖流。剧本的基调是抒情性的,也有心理深度,而触及的又是伦理道德问题。”

索洁据中国新闻网、《济南时报》、《东方早报》、《劳动报》等整理

猜你喜欢

喜剧苏联俄罗斯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喜剧世界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欢乐喜剧人》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同舟共济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