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用评判性思维提高护理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探究

2015-05-30谷良玉吴玉玲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

谷良玉 吴玉玲

【摘要】目的:探究关于用评判性思维提高护理实验课教学效果。方法:将我校2012级与2013级两班的护理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2013级学生作为实验组学生;2012级学生作为对照组学生,两组学生各40人。其中实验组学生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即课前预习、课中实践以及课后复习;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无任何干预,并对比两组学生的理论及技能成绩。结果:两组学生经过不同模式教学后,其理论及技能成绩在90至100分的学生有:实验组15名、25名;对照组4名、15名。两组学生经过华生·葛拉塞评判思维测试量表的测试,实验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倾向总分从教学前的(241.32±10.65)提高到(310.87±14.32);对照组学生教学前为(239.41±11.12)提高到(253.41±13.41)实验组学生的各项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经过对比,两组学生的教学模式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使得护理实验课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提升。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 护理实验课教学 针对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26-01

为了能够对所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通常会采用评判性思维对其进行判断[1],以便做出科学、正确、合理的评判,通过得出的判断得出最佳的思维模式方案[2]。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其中实验组学生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以便学生在护理实践课教学中能够使其评判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促进护理试验课的教学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校2012级与2013级两班的护理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2013级学生作为实验组学生;2012级学生作为对照组学生,两组学生各40人。其中实验组有男学生15人,女学生25;年龄为19至23岁,平均年龄为(21.52±2.32)岁。对照组有男学生17人,女学生23人;年龄为20至23岁,平均年龄为(21.65±1.54)岁。两组学生均属于全国高考统招生,其入取成绩相差不大,学制均为四年,两组学生所用教材、教师以及理论及实验课的学时数均相同。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以及教学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普通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严格按照理论及实验课的教学计划进行;实验组学生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即课前预习、课中实践以及课后复习,具体情况如下:①课前预习。学生在上实验课前,教师先将预习设问表发放给学生,预习设问表中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预设的内容、问题以及结论。预设内容在教师实验课的操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且以提问的形式将学生需注意的事项提出来;预设问题是为了能够方便学生在预习中,通过思考发现其问题。通过这种预设能够有效的对学生的思维评判能力进行培养。②课中实践。课中实践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及时发现疑点,以便能够及时的请教教师,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实践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进行监督、相互探讨,教师通过学生的探讨发现学生的不懂及不足之处,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针对性的教学。③课后复习。学生在结束护理实验课之后,应认真进行复习对实验报告进行填写,教师根据学生所反馈的相关信息,给予学生相应的辅导,使其充分掌握相关知识,而知识片面的掌握。两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对其进行相应的理论及技能考核,并进行对比。

1.3觀察指标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内容及形式均相同。运用华生·葛拉塞评判思维测试量表(WGCTA)对学生进行相关测试。测试内容主要包括真想寻找、思想开放、能力分析、系统化能力、思维的自信心评判、求知欲知以及知识掌握情况七大类。在进行教学后,对两组教学学生进行理论及技能的测试,根据其测试结果评判本次实验课教学的效果。

1.4统计学意义

两组教学学生进行教学情况的研究数据,在本次研究后结束,均准确无误的录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例数(%)表示为计数资料,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为计量数据,对比方法为t检验,当p<0.05,表示两组教学学生之间,对比效果的数据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两组学生经过不同模式教学后,其理论成绩(见表1)及技能成绩(见表2)在90至100分的学生为(见表1):实验组15名、25名;对照组4名、15名。两组教学学生经过华生·葛拉塞评判思维测试量表的测试,实验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倾向总分从教学前的(241.32±10.65)提高到(310.87±14.32);对照组学生教学前为(239.41±11.12)提高到(253.41±13.41)。实验组学生的各项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经过对比,两组学生的教学模式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学生理论成绩对比(分)

表2:两组学生技能成绩对比(分)

3.讨论

新型的教学模式就是为了能够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2-3]。学生通过新的教学模式,使得自身的评判性思维能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及提高,即使在实验操作中碰到问题,也能够对其进行合理分析与评判,进而做出有效的处理方式[4]。如在学习氧气吸入法的过程中[5],当需要停止用氧时,应先将鼻导管取下,将流量表关闭,随后在将氧气筒总开关关闭,总开关关闭后再将流量表打开,使流量表内的残余氧气能够放出,待放尽后,将流量表关闭并卸载。经过考证[6],此种新型方式比传统的方式节约了两个操作步骤,不仅遵守了操作规则,还节省了操作步骤,达到了同样的效果。

综合以上所述,实验组学生采用的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后,其达到的效果较普通教学模式更佳,并且充分发挥及提高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而使得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本次实验组学生采用的教学模式能够有利于学生发挥其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主动且认真的进行相应的学习,使自身的护理实验课的理论及技能操作能够得到提高。针对性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静.护理教学中影响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781-782.

[2]章洁,马姗,林静等.评判性思维教学在责任制护理查房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6):1931-1932.

[3]黄卫东,刘兴山.PBL教学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作用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2(1):193-194.

[4]王丽,苏伟,刘悦等.PBL模式联合LBL模式教学对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8):107-108.

[5]孙建萍,牛桂芳,杨支兰等.不同教学方法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2,09(5):209-210.

[6]王爱红,朱洁,殷海燕等.研究性实践教学模式对护生评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30(22):22-25.

猜你喜欢

评判性思维
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临床个案分析在低年资助产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
精品课程建设中理实一体化教学对高职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评判性阅读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评判性阅读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