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职阶段的建筑力学教学改革初探

2015-05-30聂品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建筑力学高职教育教学方法

【摘要】建筑力学是高职阶段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内容多、抽象、逻辑性、系统性等特点。由于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加上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容易失去兴趣。针对建筑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思维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并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建筑力学 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21-01

一、高职阶段建筑力学课程特点

高职教育不同于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而是以培养适应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型、技能型的应用人才为主。依据高职教育特点、培养目标、课程特点,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通过合理的整合与删减,形成适应高职阶段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建筑力学》,约96学时,主要讲授力学基础知识与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用力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结构设计、工程施工及检测等课程奠定基础。建筑力学涉及概念多且建立在假设、实验及观察的基础上,内容抽象不易理解,逻辑性、系统性强,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感到非常枯燥,久而久之便失去兴趣。

二、建筑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高职教育中,建筑力学的教学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一)学生基础能力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差

高职学生成绩普遍较低,多数学生学习方法不对,缺乏学习主动性。部分学生态度不够端正,认为毕业后做施工不需要力学知识。另外,高职院校一般都是文理兼收,文科生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薄弱,初接触力学时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时间一长便产生厌烦心理。

(二)教師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效果差

高职阶段建筑力学的教学中,教师多采用提问、讲授教材、讲解例题、课堂练习、布置作业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是老师讲的很投入,学生听得很痛苦,教学效果不佳,且无法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教材种类繁多,但大多缺乏创新

目前,市面上《建筑力学》教材种类繁多,但内容上大都是换汤不换药,普遍缺乏创新,与工程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导致部分学生质疑建筑力学的重要性。

(四)考评方式过于单一,不尽合理

传统的考评方式是70%期末考试成绩+30%的平时成绩。上课人数较多,平时成绩不易控制,存在较大片面性。另外,此方式过于被动,不能体现力学的实用性,也不能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高职阶段的力学教学中,过多的强调正规性,通过各种例题讲解和练习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计算能力,会使学生忽略了对力学概念的掌握和力学的实践性,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就没有动力,很难提高教学质量。故高职阶段力学教学应以现有资源为基础,以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进考评机制为方法,以激发学生兴趣、体现学生主体性、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

(一)课程内容模块化

建筑力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总结课程内容,分成力学基本概念、国际单位、平衡、内力图、截面性质、强度、刚度、稳定性、几何组成、“+”“-”符号等模块。另外,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合理的取舍教学内容,尽量选择与实际施工有关的问题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讲解,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适应。

(二)基于课程内容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目的。

1.工程案例教学

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工程实例紧密结合起来,形象生动的剖析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使学生明白,具备一定的力学知识才能明白设计图纸的意图与要求,保证施工质量,避免事故的发生。例如,课堂中引入由于不懂力学知识,施工顺序错误而导致的上海“脆脆楼”事件的案例。在讲解拉压杆强度计算时引入由于拉杆强度设计不合理,加上施工及预应力问题导致的宜宾南门大桥垮塌事件的案例。教师亦可以带领学生在参观参观梁、板、柱等构件的同时,结合配筋讲解轴向拉压、弯曲、剪切变形等。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知识分析实际构件受力的能力。

2.互动与体验式教学

互动与体验式教学将打破传统的教学地点固定、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教学地点将依据课程内容灵活多变,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在讲解结构计算简图时,可将实体模型和计算简图展示出来,学生观察讨论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最后做总结。采用互动与体验式教学,可将课堂由枯燥乏味变生动有趣,寓教于乐。

3.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不是简单的将教材内容复制粘贴到演示文稿中进行讲解,而是应当合理运用多媒体,通过三维立体图片或者动画将课程中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避免学生理解中出现误区。例如,静定悬臂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哪侧受拉的问题中,学生容易出现误区,认为梁上部明明是荷载压在上面,为什么是受拉一侧呢,若通过三维动画演示梁受弯变形过程,可较好的避免学生出现理解误区。另外,也可以将难以理解的内容幽默风趣的漫画表现出来。例如,可以用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的漫画来加强学生理解截面面积对强度的影响。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4.分层次互助式教学

分层次互助式教学是将学生分成能力相近的几个层次,教学中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分层时需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数学、物理等)、能力水平(计算能力、分析能力等)和潜力趋势。能力较高层次的学生依次帮助低层次的学生,互帮互助过程中既强化了高层次学生的知识体系,又提高了低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增强了同学间的情谊。分层次互助式教学可减小学生压力,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改善教学效果。

(三)以学生为本的考评机制

以学生为主的考评机制拟设定为10%学生自评+10%教师考评+40%实践能力考评+40%理论知识考评。关于学生自评部分,教师制定出每个模块的学生自评表,包含详细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学生依据此表进行自评,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亦可以依据自评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以便给予引导性帮助。教师考评是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进行打分,打分标准应包括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实践能力考评是教师设计相应的工程案例大纲,学生依据理论知识自行思考、设计甚至是动手制作,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主动性。

四、结论

通过对高职阶段建筑力学教学方法的不断研究与探索,使建筑力学这门课程由繁变简、由抽象变具体、由乏味变有趣,能够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可以将工程中问题转化成力学模型,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力学分析解决问题。为学生的就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范小春,袁海庆.建筑力学课程特点及教学方法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3).

[2]宫素芝.高职建筑力学教学改革[J].山西建筑.2009,35,(25).

[3]郭剑,张福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建筑力学的兴趣[J].山西建筑.2007,33,(2).

[4]周国瑾等编著,建筑力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聂品(1987-),女,山东菏泽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职阶段《建筑力学》课程改革。

猜你喜欢

建筑力学高职教育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二力杆在建筑课堂上的应用
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