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创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15-05-30陈龙张平泉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高职

陈龙 张平泉

【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界广泛推崇的一种教学模式。我院以高职环保类专业学生为对象,以《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为载体,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手段,进行创业教学模式改革。该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合作等职业能力,提升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

【关键词】高职 创业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

【课题项目】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科研项目2013年度院长基金课题。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15-02

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为目的一种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活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1]。2008年以来,创业教育在我国各高职院校先后步入了课程教学的实施阶段。但由于师资匮乏、观念滞后、教法不当,创业教学仅仅停留在创业意识的普及和理论知识的讲授层面,创业成功率较低。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在我院创业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我院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及其特点

1.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学计划》所决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2]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教师构建的特定学习情境为主线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领域的工作任务为基础 ,学生通过以职业行动为导向的课业项目的学习,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并在实施过程中提高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由一系列教学技术组成,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模拟训练等教学形式。

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作为教学目标,而是一种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能从“教”和“授”转变为“引”和“导”,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学生被动学习方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团队协作、探索创新的新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具体的项目实践活动,不关注最终结果而是跟踪掌握项目实施全过程。[3]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自觉应用,遇到难题可查阅文献资料、团队讨论、请教教师等,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自学创新、沟通交流等能力,有利于培养出勤思考、善想象、能动手的职业型人才。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创业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项目教学法

针对创业课程的特点,教学模式设计是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课程教学方式——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我们依托学院创业街活动、创业孵化基地,南海瀚天科技园,翰林湖生态园等创设学习情境,打造学习工场,把本地区市场作为最生动的课堂,通过对市场的调研与分析,引进创业项目,采用“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形成以“创业项目策划”为主线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式项目课程教学模式,调研本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以当地企业项目为载体,以真实工作任务为驱动,全面实施项目教学,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将课程知识融于项目实践,并为课程项目教学的实施构建了基于职业情境的真实工作环境。

(2)创业项目竞赛管理方式——团队化运作。项目制管理所谓“团队化运作”是指竞赛一开始,就将每个班级按4-6人进行分组,组成创业团队。每个同学在这一创业团队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如我院“加博汇”杯电商创业大赛追梦团队:CEO、财务总监、营销总监、采购总监、技术总监等。项目团队成员相互合作,在一定时间内落实选题。每个项目团队根据教学进度要求顺序完成该项目概述——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的经营和组织管理模式——投资分析——项目实施的制约因素及风险预测——连锁加盟类的加盟费用、场地和其他条件要求—其他条件要求7个环节工作任务,形成最后的创业项目计划。在项目完成后,召开项目认证会,让企业精英和创业指导老师对创业方案进行认证、评选、考核,以团队为基本单位贯穿于教学及创业项目运作的全过程。

2.角色扮演

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一些具体的任务,如项目经营管理模式设计、营销、投资和财务分析等,让学生个人或者任务小组进行角色扮演,以创业者的角色去考虑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根据行动导向来设计并实施具体的方案以完成任务,见图1。这样可以使学生从角色扮演中去认知工作任务、制定项目经营人员机构管理方案,彼此配合、相互协商,形成各种关键性创业素质。

图1:我院监测系创业项目“杏福仁佳”科技服务人员机构配置角色扮演模式

3.案例教学

收集具有典型意义的创业实战案例,如本校往届毕业生的郭振强、郑标坚创业案例等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研讨,分析创業者的成败得失和经验教训,找出他们处理关键事务和问题的成功经验,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创业项目改进方案,以此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的基本素质。

4.模拟创业

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决策能力、学习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模拟创业就是通过创业项目模拟公司化运作,将校内创业理论教学与创业实际工作情景相结合,多角度训练学生的创业素质,以提高学生创业能力,见图2。

图2: 模拟创业流程与创业能力形成示意图

在运用模拟创业法进行教学中,让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形成5-6人的创业团队,团队成员根据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动脑思考,提出各自的创业构思并在团队范围内进行交流和讨论,然后创业团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去进行社会调查。通过社会调查,选出较为理想和可行的创业构思作为创业项目,撰写创业计划书,进行模拟创业,最后进行课堂展示分享。指定有经验的创业教师进行指导。这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降低创业投资风险和创业成本。这一方法是通过创业教师一对一的指导来帮助其创业,通过学生自身的创业活动体验来提升其创业能力,通过创业孵化来降低初期创业成本,帮助学生成功创业。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创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培养学生学会创业的能力

如何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培养学生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受现代企业欢迎的技术人才,是目前我们高职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院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后,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直观的教具、生动的多媒体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兴趣;通过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由讨论和展示设计,使学生放飞想象,畅所欲言;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创业项目案例分析,学生对创业项目的自由选择,使教学创业的内容切合学生个人特长,贴近社会经济需求;通过积极的行为引导、鼓励性语言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课堂表现欲,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创业的理论知识和直接经验,从而掌握创业方法,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学生改变以往的单向听课的模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业教学过程中,以团队或小组为单位实现课堂上的目标,这就要求学生有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以及一定的领导能力。大学生在创业教育课堂上勤于思考,充分展现自我的同时,支持和配合团队其他成员,合理分工与协作以共同完成任务。

3.构建创业教育教学新模式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现已形成有我院特色的创业教育教学新模式,见图3。

图3:创业教育中的行为导向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在于行动导向教学法。为有效地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我们在对教师培训和学生引导的同时,建立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同时,为实现培养学生关键能力这一目标,配合行动导向教学法有效实施,我们将创业的体系、教材等进行了改革,形成我院特色的创业教育教学新模式。

大学的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以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并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一项调查显示,美国表现最优秀的上市公司与高新技术企业老板有86%接受过创业教育。据统计,处于改革前沿的广东省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1%,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4%。全国平均水平在2%左右。而在欧洲和美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高于20%!这反映出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薄弱,创业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因此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创造性地创业,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吴建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与实践探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2]赵爱威,温宝阳,宋慧斌等.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探究[J].教学与管理,2009(8).

[3]唐元文.黃河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院刊[M].湖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行动导向教学法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