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评价 促发展

2015-05-30齐圆圆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作业评价作业批改作业布置

齐圆圆

【摘要】本文以笔者对小学数学作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起点,致力于通过广泛的教学实践与深入思考,寻求解决小学数学作业评价问题的方法。分别从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两方面进行作业评价的实施策略探索,期待对通过一系列具体教学操作的优化,让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真正发挥作用,促使学生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评价 作业布置 作业批改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11-01

一、小学数学作业评价存在的问题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用不同的价值标准可能得到不同的判断。关于小学数学评价,《数学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作业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如果能利用好这一手段,它可能会成为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最有力、最灵活也最有效的工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业评价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作业内容统一化,不分层

教师对同一个班级或者两个平行班,往往习惯于布置统一性的作业内容。这样做带来的好处是:作业设计简单、批改快速、反馈容易。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用统一的作业来作为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准显得不够有针对性。出现了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下”的普遍现象。

2.作业形式单一化,不丰富

平时作业的题型往往受考试约束,教师习惯于选择一两套教辅资料当作每日的作业。这样单一化的作业形式和练习题型,对学生的思维、数学素养的发展都有局限性,机械的练习学生也容易感到枯燥、疲劳,从而降低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3.教师批改作业效率低

据调查,教师每天花在批改作业上的平均时间是2小时左右,后续还要个别面批、记录,反馈,回批等。此外教师还要备课、上课、教研、参与校内的其他事务,剩下真正能钻研教材、潜心教学,设计作业的时间就显得很有限了。长期如此,教师教学水平得不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作业错误率高,势必造成恶性循环,加重学生和老师作业批改和订正作业的负担。

二、小學数学作业评价的实施策略

(一)有选择地布置作业

1.作业内容的开放化

作业内容的设计既要考虑知识层面又要考虑学生层面。知识层面,可以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四方面全面考虑,内容充实,目标明确。学生层面,学生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各异,作业内容就要更加开放丰富,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布置,各取所需,让每一位学生在作业中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现“人人学习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思想。

作业内容可以由易到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学困生,可选择与课内知识相关的练习,达到巩固和熟练的效果;中等生,完成自己选的自选题后,可鼓励再选其他星级题,学会挑战自我,达到了“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果;学优生,不断的挑战难度,可以充分的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这样,每位学生都得到了练习的机会,并且完成作业的兴趣也加大了,效率相应也提高了。

2.作业形式的多元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布置一些探索性的作业也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能力。所以在作业设计上可以更丰富,使之多元化。如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制作式作业、游戏式作业、整理性作业、数学日记和小报等。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多元化的作业形式能激发他们更多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创造创新能力。

(二)作业评价主体多样化

从某种意义上讲,评价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价值认知活动,因此,作业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样的,学生自己、同伴、教师、家长、其他人员,在得到学生认可的情况下都可以成为作业评价的参与者。

1.学生互批

让学生参与作业的批改,作为小老师的他们,会更关注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正确率,学生这样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能促使他们不仅关注自己的想法,同时了解和理解他人的想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很早以前就提出教师要大胆放手,给学生批改作业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能力。

2.家长参与

家长参与作业的评价是指家校合作,让家长在孩子作业方面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收集孩子写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家长的参与,孩子将更重视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家长也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孩子目前的学习状况。教师也可以通过家长的反馈,收集到学生作业中的价值信息,进行后续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巧妙运用《成长记录》

《成长记录》作为一种评价方法应用于教育,是指将一定时期内学生的作业进行整理收集。这些属于学生的作品有着它特殊的意义:

1.明确《成长记录》的意义

学生是建立《成长记录》的主体,并对评价结果拥有决定权,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指导作用。要体现标准化和个性化的统一:标准化指在一定范围内,如一个班级、年级或学校的《成长记录》表现形式要相对统一,便于评价;个性化每个学生的过程成果和最终成果的表现形式要有个体的特征。《成长记录》所选内容能清晰的展现学生某一时期内某一方面的真实情况,可以记录他目前存在的不足,提高努力的进步,或是闪光点。

2.确定《成长记录》的项目

《成长记录》的具体项目内容因人而异,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通过讨论来制定,可以是在校作业,数学日记,数学小报,数学实践活动报告,自我评价,老师家长评价,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或是点滴进步和收获等。

3.反馈《成长记录》的情况

学生是《成长记录》建立和运用的主体,能看到自己一路的成长足迹,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制定常规性检查计划,定期反馈、交流、讨论和学习。这样,《成长记录》的作用才能有效地发挥。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关键在于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在此过程中,学生是否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体性显得至关重要。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重视数学作业评价,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引领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斌艳《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

[2]施良方、崔允《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4

[3]马复、綦春霞《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谢广田、刘瑛《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5]孙名符、刘岗《数学学习评价》科学出版社2008.10

[6]张远增、胡耀华《小学数学测量与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7]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8]赵光李《数学素养新思维》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1

猜你喜欢

作业评价作业批改作业布置
莫让批改作业成为你的“包袱”
例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改革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