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学生教学管理研究探讨

2015-05-30王明臣

大观 2015年6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教学管理

王明臣

摘要:独立学院2003年后我国教育部规范后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所谓“新机制、新模式”即民办机制、独立办学(独立校园、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独立财务核算、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新的管理体制(一般是董事会管理)。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到2003年,全国25个省市举办独立学院就达300多所,有本科在校生40多万人。因此独立学院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是不能忽视的。

关键词:普通高校;教学管理;思想特点

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高校的二级学院属于是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学生教学管理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独立学院的学生有着鲜明的思想特点与行为特点,抓住了他们这些特点,就能很好的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一、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特点

第一,自我意识较强,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目前独立学院学生都为“90后”学生,其思想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但又明显地呈现出多变化、无核心的苗头。他们集继承与创新、否定与发展于一身,是一个多元思想的群体。多数大学生自我意识偏重,忽视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不能做到乐于助人、服从组织、用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只图利益,一切以是否对我有利为原则。第二,关心时事政治和国家大事,但对深层次问题存在模糊认识。独立院校大多数学生的思想是积极乐观和健康向上的,有着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和社会动态,但在多种思想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发生了动摇,出现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部分学生能认识和理解深层次的道德观念,但自身的具体行为却和认知形成对立,有强烈的反差。对社会公德赋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人人付出一份爱心,在强烈要求社会提倡公德的同时,对自身的行为缺乏制约和管束,公然违背社会道德,对现实生活中部分不良道德行为在潜意识中默认,甚至变相地主动接受。有时部分破坏社会风气的所谓学者对一些社会现象做出不明确甚至误导性的道德评判,直接影响部分大学生行为的判断和选择,从而造成其在理想、信念、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与困惑。

二、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学生的行为特点

第一,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兴趣爱好广泛,接受新事物快。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在这些家庭中成长的孩子,表现出思维活跃,人生选择定位较高,对生活的期望值较高。由于经济条件较好,从小就会有更多机会接触文体等方面的培训,进入大学后大部分学生在文体、书画、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综合能力,乐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新理念,不喜欢墨守成规。这也成为他们在学校成长过程中的“双刃剑”,走向极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第二,技能特长优势明显,但综合素质发展不够平衡。独立学院强调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学生专业课程设置上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独立学院学生更注重个人能力素质与社会需求的相关度,对自身定位能随着社会需求调整,培养潜力大,有望成为社会上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三、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特点

第一,求知欲强,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渴望通过大学期间的学习,掌握真本领,从而尽力弥补高考失利的影响,因此他们有较强的求学求知欲望,主动追求上进。但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欠缺,在进入大学相对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后,容易出现无目标、沉迷网游等现象。学习目标的巨大差异,造成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第二,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够强,缺乏自我约束。独立学院学生高考录取成绩通常比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分数线低70分左右,比重点高校分数线低110分左右,因此独立学院学生与母体学校学生相比,基础较差,突出表现为在中学阶段的文化基础相对不扎实,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不强。当他们面对大学校园的授课学习方式以及校园内外各种诱惑,往往不能自我监督自主学习,学习毅力和刻苦精神不够持久。

四、独立学院学生教学管理理念

(一)突出主体,因材施教,增强学生认同感。首先正确贯彻国家的办学指导思想,准确掌握和理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智育、德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二)营造环境,加强人生观教育,有效开展学风创建活动。抓好形势任务教育、理想前途、专业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思想道德修养、专业认知等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大力度正确引导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明确前进的方向,使学生入校后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新生入校这一关键阶段,加强系统的入学教育,帮助学生在认识上做好大学规划的第一步,使学生度过初入大学的适应期。例如可以通过多重形式的教育和引导,帮助新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优势以及大学的学习方法。在大学的不同时期进行不同重点的学风教育工作,形成大学四年系统的学风创建工作,把系统化的教育方式引进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工程,根据各个时期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风建设工作。

(三)多方配合,齐抓共管,实行综合治理。大环境就是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形成的综合环境,需要这三方面共同进行综合治理。就学校方而言,从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多方位进行管理,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动员多个部门,动员教工和学生干部的力量共同管理。独立学院要抓好教学管理队伍,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积极性:一是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全力以赴,尽心尽职服务学生,管理学生。二是教师队伍。能否培养出德才兼备、适应社会发展的好学生,任课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风与教风无法分割,相辅相成,教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风,学风也影响着教风。部分教师对于课堂上的违纪行为置之不理,听之任之,使不良风气恶性循环。三是机关干部、总务后勤队伍。他们是保障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四是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队伍由学生党员、班团学生会干部及各社团组织的学生干部共同组成,这是一支自我管理、影响其他同学自我约束的主要力量。

(四)创新手段,探索方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根据不同阶段大学生的特点,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有所侧重。针对大一新生,加大教育管理力度,做好入学适应心理教育,适当采用目标激励、榜样激励等手段,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积极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尤其关注新生心理健康,解开心结,解决担忧,使其安心投入大学生活。大二、大三阶段的学生已熟悉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模式,也进入个人的发展期与定性期。在学生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后,学校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喜好倾向,发挥各方面优势,帮助学生向德智体美多方面发展。不断地引导、激发学生全面发展自身的热情,鼓励学生在认真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类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活动;通过引导,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热情,发挥学生自身潜能,使学生学会选择和承担责任。针对毕业班学生,学校应尽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及时的信息,开展好就业指导及与大学生择业、成才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提高思想认识与抗压能力。

【参考文献】

[1]车校元.独立学院的多种问题及其症结解决办法[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01)

[2]白恩兵.高校独立学院教学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04)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教学管理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创新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辨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临床医学院教学管理新模式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