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店管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可行性研究

2015-05-30杨骞

大观 2015年6期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

杨骞

摘要:我国作为全球瞩目的发展中强国,在不断完善教育制度的同时,教育国际化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等新兴模式与理念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加入了合作办学的行列。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国内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找到合作办学的理由、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浙江省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情况以及酒店管理专业特殊性,比较研究,总结认为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在未来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不仅是本专业增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更可以为整个学院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积极保障。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酒店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

一、中外合作办学现状

(一)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及概况

1. 概念与宗旨

国务院2003 年3 月1 日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指出,外合作办学包括“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两种,前者是指中外教育机构双方共同举办一个教育实体来开展合作办学;后者是指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以签订项目协议的形式开展合作办学。[1]然而,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中外合作办学往往属于后者的范畴,以中外合作项目的形式出现,例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与澳大利亚威廉.安格理斯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合作举办酒店管理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

中外合作办学的宗旨则是引进国外高等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与国内本土相关专业相结合,共同利用师资,在对优质资源进行吸纳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创新。[2]从长远来看,这是一条双边互利互惠的措施,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同时又对西方教育资源本土化,办出自我国有特色的高等教育。

2.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可以从办学基本属性、办学机构主体、学生接受教育方式、文凭颁发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归类。

(1).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对办学条件、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有较多规范性的要求,合作双方通常比较认真对待,能够制定一个较长远的规划。[3]例如,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国际学院开设的商务管理专业,只要学生如期完成学院制定的教学计划,在毕业时就可以获得中方越秀外国语学院所发的高等专科(高职)毕业证书和外方院校颁布的Associate Degree(副学士学位)。非学历教育则以技能和证书培训为主,合作形式灵活多样,主要以需求为主导,紧扣市场和就业技能要求。这部分的非学历教育往往质量差异较大,多以技能培训为主,学生在毕业时取得的证书往往不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2).单校园和双校园。单校园模式是指学生在中国境内完成预定的学业,即可获得相应的文凭和证书。双校园模式则指学生必须分两部分完成学业,一部分在中国境内的合作院校内完成,另一部分在国外的合作院校内完成,通常有2+2、3+1等模式。[4]

(3).单文凭和双文凭。单文凭教育是指学生完成学业后,只获得中方院校或外方院校的文凭。在单文凭中,以获得外方文凭居多。双文凭教育项目属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较正规的一种,学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通过高考)方能被录取。目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与澳大利亚威廉.安格理斯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合作举办酒店管理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采用的就是双文凭模式。学生在完成三年的学业之后可以同时获得中方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专科(高职)毕业证书和外方颁发的Advanced Diploma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酒店管理高级文凭)。

(二)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分析

1.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概况及特点

我省从1995年就开始实施中外合作办学,合作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2个,多分布在欧洲、北美以及澳洲。[5]截止到在2014年底,我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达到了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更是达到了空前的108个。[6]总体上来说,我省中外合作办学情况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特点:

首先,合作办学层次广,多集中于中学及以上学历教育中。大学阶段的合作办学是主力军,合作的项目最多也最深入。[6]而其中,集中在高职院校的合作项目就达到48个,占到所有合作项目将近一半的比例。不仅如此,在我省仅有的五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高职院校占到了两席。与之前高职院校的合作办项目进行关联不难发现,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不比本科院校弱,甚至在某些特别的专业和学科中比本科院校发展的还要好。绍兴地区最具代表的就是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国际学院,其中不但开设课程多样且办学规模已经达到2000人。

其次,合作办学国家和区域集中,且世界级名校很少。截止到2014年底,我省中外合作国家和地区共16个,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具体情况如下表显示。其中,高职院校主要的合作国家和地区集中在美英澳,而且专业偏向于技术型。同时,某些方面是受到专业的限制,世界级的名校多数是综合类的强校,我们国内某些热门的专业往往集中在专业性较强的学院而非综合类的大学。

2.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

(1).合作办学层次单一,专业不够丰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多集中在高等教育以上,高中及以下教育阶段涉及较少。[7]不论是合作的独立院校还是合作项目,专科、本科、研究生阶段依然是主流,而高中及以下阶段任然收到我国传统教育观念或者国内教育体制的影响,此类中外合作办学相对较少,且合作深度不够。

(2).中西方文化认知差异,合作情况良莠不齐。笔者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就读酒店管理硕士学位期间,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给笔者留下了很大印象。西方教育理念比较偏重实际,大多学生在高中毕业时会决定是否要继续就读大学。当地学生以找工作为导向,如果该工作对于有学历上的要求,那么他们才会去就读相应的学校。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当地的万豪、凯悦等五星级酒店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对于学历的要求是大专及以上。那么,当地的学生多半在大专院校就读完成相应课程之后就可以申请入职,而只有少部分人会选择本科或者研究生。

(3).合作办学缺乏规范性的评估体系,日常事务管理存在矛盾。虽然我国早在03年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其中就很多规范性的细节做了表述,但是在办学期间如何约束中方和外方责任义务,一个阶段之后如何进行评价,日常事务管理中出现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等等实践中的细节没有体现。[8]

二、我院酒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探讨分析

(一)专业发展需要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一直以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着力培养口径宽、基础厚,适应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外向型、复合型和应用型的高素质酒店管理人。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提高同学们动手能力?应对这类问题,笔者认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不失为一条可行方案。

就目前本专业现有教师人员配置来看,每个老师承担的课时量较大,且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掌握和精通所有酒店运营的个个环节。若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例如引进澳大利亚TAFE的合作项目,一方面可以重点引进他们先进的服务理念,使得我们的学生体会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理念是如何贯穿在整个酒店服务领域中。同时,我们还可以借鉴他们先进的实践性的课程,例如“调酒实训”、“客房实训”等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提升学生对于酒店行业标准的进一步理解以及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酒店管理专业的合作发展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是我们专业课老师的一次学习和借鉴的过程。酒店管理专业在办学期间若能加入不同文化的交融和理解,从学院办学的角度来看,无疑将提升酒管专业的市场竞争力,而这个竞争力一部分来自学生的实践的竞争力加强,另一部分则是教师队伍能力的增强,不得不说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优秀院校经验借鉴

全国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1100多个。其中,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也成为一大热点。根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成为主流的教育产业国家,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都与之优秀的学校建立了合作项目,有的甚至列入了计划内招生项目。例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就与韩国、乌克兰等10多个国家的酒店院校建立14至15个长期稳定的中外合作项目。一直以来,这些项目也深受广大师生的热爱,对于提升酒管专业学生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绍兴市而言,例如越秀外国语学院、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等院校也都设置了酒店管理专业并且积极地在探索中外合作办学之路。以越秀外国语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他们与美国饭店协会合作,引入了该学院(AHLEI)12门课程,学生在完成国内的学业取得学位证书的同时还可以获得AHLEI的单科证书和酒店管理认证证书。而这两张证书被万豪、洲际等知名酒店集团认可,这为后期学生就业提供了极大帮助。与此同时,双语教学也一直贯穿在日常前厅、餐饮、客房等课程中,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行业发展需求

服务地方经济一直以来是我院重点建设的目标之一。2014下半年,笔者特地走访了杭州、绍兴、金华等地的合作酒店,深入一线与酒店员工和实习学生进行交谈,发现了几个集中的矛盾和问题。

(1).实习生沟通能力欠缺。由于在校期间,学校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操能力。以我院为例,学生在校期间需考取餐厅服务员高级工证书、前厅服务员高级工证书和客房服务员高级工证书方可毕业。而正是为了这些目的,我们忽略了学生在校期间沟通交际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与外宾之间沟通能力的训练。事实上,在酒店实习期间,首先面对的不是繁重的工作或者是复杂的操作系统,而是你的领导、同事、客人。

如果在校期间,我们引入真实的情境,可以是瑞士洛桑学院的客座教授,加强语言和沟通能力的训练;可以是法式蓝带的调酒师,加强学生的实操和解读能力。而这些,我们都可以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来实现。[9]

(2).实习生“跳槽率”太高。酒店行业的跳槽率高是行业内不争的事实,而且多半实习生在完成半年或者一年的实习之后都会选择离开。而这个问题也同样的发生在我们国内学院的实习生上。究其原因,国内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职业规划,而且对酒店行业的理解太过狭隘和简单。

三、农商院中外合作办学之路展望

(一)提升学院社会服务能力

中外合作办学为的是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用的教学方案、丰富的教学内容、现代的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方法,目的是培养和提升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操能力、沟通能力,能够在未来有更好的就业机会,提升我院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最终达到我院服务地方经济的目的。

(二)提高专业知名度和竞争力

中外合作办学不仅仅是学术上的交流学习,更是文化上的交融。我们可以借助访问交流、暑期实践等机会打开我院的中外合作大门,与外国高职教育优质院校或者行业内优质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从而提升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在绍兴地区甚至省内知名度。长此以往,外国合作方获得了经济收入,而我院也得到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及行业内知名度的提升。

(三)提升学院整体综合实力

根据之前走访酒店的经验,既然酒店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升,而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类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借此契机,以酒馆专业为试点,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提高专业竞争力的同时主力提升整体学院的综合实力。伴随着的,我院的办学声誉会提高,同时找到学院发展新的增长点,甚至在绍兴地区利用地缘、人文等优势充分发挥创造力,树立品牌,最终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中外合作办学是中西方教育理念、文化习俗、行业规范的交融和借鉴。当前,在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变革中我们如何将先进的西方高职教育理念和工艺“本土化”,开发出以中国当前就业市场为导向和以真正的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体系,这些内容都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绍兴这座历史名城旅游资源丰富,服务性行业人才需求旺盛,加上地方政府也主张大力推动旅游业发展。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造就了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必须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因此,不论是提高专业办学质量,提升毕业生实际就业能力,培养和维持稳定教师队伍,还是增强我院社会知名度,中外合作办学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通过长期稳定的合作项目的推进,最终实现整个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施余兵.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极其完善[N].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0,(03):7-11

[2]方春生,付小春,宋卉.澳大利亚TAFE教育体系在高职院校本土化中教学问题的探讨[J].药学教育,2010,(26):14-17

[3]弓永钦.北京市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对策研究[N].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2.(6):43-4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浙江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EB/OL].http://www.crs.jsj.edu.cn/index.php/default/approval/getbyarea/

[5]张庆堂.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08,(08):18

[6]李兰巧.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特征和特色[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14):65-70

[7]王莉平,舒畅.澳大利亚TAFE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5):42-43

[8].张漾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2):14-15

[9]毛海强.如何规避实习生管理的风险[J].人力资源,2007.(7):26-27

猜你喜欢

酒店管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