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交媒介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5-05-30曾琳智陈玥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媒介社交信息

曾琳智 陈玥

【摘要】社交媒介蕴含的分享和互动观念,给高校教学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本文以上海市高校为例,通过对四所大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高校教师的深度采访,探讨社交媒介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更好地运用社交媒介进行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社交媒介 教学

【Abstract】The concepts of sharing and interacting embodied in the prevalent application of social media has brought much room for the teaching improvement in universities. Taking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has undertaken an empirical study through questionnare targeting at students in four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 and depth interview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t has explor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ocial media used in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 and its mode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it. At last, the paper has discussed how social media can be better applied in the teaching to cultivate practical talents.

【Key words】social media; university teaching

【基金项目】上海金融学院2014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1?鄄12?鄄8201?鄄06?鄄22010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18-02

国内外关于社交媒介的研究并非是一个新兴课题,然而关于社交媒介如何运用于高校教学的研究却大都浅尝辄止。本文试图以上海市高校为例,通过对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金融学院等四所高校发放240份问卷(收回231份问卷,其中228份为有效问卷),同时亦对6位教师进行深度采访,探讨社交媒介运用于高校教学的现状、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教师如何更好地运用社交媒介,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大学生运用社交媒介的现状

1.大学生对社交媒介依赖性非常高

在“大学生最常使用的社交媒介”中,“QQ”和“微信”分别以94%和86%分列第一和第二,而用于高校教育教学的互动社区易班是使用最少的媒介,仅占4%。在“平均每天使用社交媒介的时间”中,“2到3小时”占比最高(29%),而“5小时以上”竟然高达21%,这说明大学生对社交媒介的依赖性非常高,教育者大可利用其依赖性,将课堂知识通过社交媒介來进行更有效的传播。当被问及“在上课时是否使用社交媒介”,50%的人选择“偶尔会,但时间短”,18%的人选择“经常会”,而对于为什么选择上课时间用社交媒介,竟然有71%的人认为“老师上课无聊,想找些有意思的东西看”,这确实是对教育者的一个警示。互联网的逐渐普及让师生在信息获取上趋于同步,单向的灌输教育已无法吸引学生,教师应注重将各种媒介进行结合并努力丰富教学内容来更好地传播知识。

2.大学生运用社交媒介的目的主要倾向于消遣而非学习

在“使用社交媒介的目的”调查中,“方便和朋友、家人联系”和“分享好玩有趣有用的信息”分别占到了83%和76%,而63%的人则将其作为无聊时的消遣,47%与46%的人用于获取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以及方便团队之间进行讨论与合作,可见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介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消遣与信息分享。而“在学习中使用的社交媒介种类” 中,70%为“即时交互类社交媒介(微信、QQ、MSN等)”,62%为“信息传递类社交媒介(电子邮件等)”, 55%为“信息分享类社交媒介(微博、博客、空间等)”,28%为“信息讨论类社交媒介(论坛、贴吧等)”。可见大学生将社交媒介用于学习时的目的主要是资料共享与沟通交流。这也要求教师在新媒体环境中开始转变角色, 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活动,改变教育模式,真正实现信息共享和民主讨论。

二、社交媒介在上海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信息传递和即时交互性社交媒介在教学中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信息分享类和讨论类社交媒介

在“你校教学系统与社交媒介的关系”这一问题中,有55%的调查者选择了“联系紧密,社交媒介与作业、考核等挂钩”,33%的人选择了“学校有相关政策鼓励使用社交媒介,以自愿为主”,另有14%的人选择了“传统的教学系统,与社交媒介完全没有关联”。而在“你们的教师将社交媒介运用于教学的频率”调查中,22%的人选择了“基本每节课都会用到”,17%的人回答只有课外才被使用,13%的人回答在进行章节总结时会用到。可见,许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社交媒介在教学中的应用,并投入使用。而在教师一般使用何种社交媒介的问题中,“信息传递类社交媒介(电子邮件等)”占38%,“即时交互类社交媒介(微信、QQ等)”占24%,“信息分享类社交媒介(微博、博客、空间等)”占14%。可见,信息传递类的社交媒介仍然是教师普遍使用的方式,教学中仍然是以信息传递和分享为主,而更能体现知识碰撞和交流讨论的即时交互类社交媒介仍然处于较低使用状态。

2.教师与学生对于社交媒介运用于教学的支持与质疑共存

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社交媒介具有传播迅速、可移动接收的特点,还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赋予“个性化”新的含义,真正实现分享和互动。但59%的人认为“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43%的人担忧“高校设施的配套问题”,还有少部分人表现出对“隐私和信息的泄露”、“阻碍人际交流”等问题的担忧。可见,虽然社交媒介应用于教学存在诸多优势,但学生亦表现出了对其过度运用的担忧。

教师虽然认为可以利用社交媒介搜索、共享大量教学资源,但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第一,社交媒介教学是否会额外加重教师的课外工作量?如何核定?第二,社交媒介的虚拟空间是否会让师生之间的信任度减低?第三,在技术上,包括教师个人隐私保护上都存在一些问题。

三、社交媒介在高校教学中的发展建议

對于“如何在高校教学中推广社交媒介”,59%的人认为取决于“教师传统观念的转变”,51% 和46%的人认为“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和“社交媒介自身功能的完善”起着重要作用,而支持“学校的强力实施”和“相关政策的颁布”的人也达到了29%和28%。本文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或可使社交媒介在高校教学中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1.教育部门的有力推动和管理

调查发现,阻碍社交媒介在教学中运用的最大问题来自于教师的顾虑,即使大家都认可社交媒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显著的优势,但如何掌握社交媒介的技术,如何计算工作量是两个较大的问题。如果能够简化自身操作,完善资料共享功能与在线交流功能,研发可适用于教学系统的社交媒介,完善学习进程记录与打分机制,就能使教师比较容易接受和使用。如果教育部门能成立专门人员研究如何将社交媒介更系统地运用于教育领域,并拨发专项基金,且组织一些对教师的培训,则可能使教师更好地掌握社交媒介教学工具;另一方面,针对社交媒介的教学可能延伸到课堂外的教师工作量核定,如果适度将媒介辅助学习作为教师考评的一部分,制定比较合理的工作量计算标准,则可推动师生对社交媒介的运用。

2.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尝试

在新媒体时代,教师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经验,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尝试将社交媒介作为了解、分享和互动的辅助教学工具。另外,我们可以利用社交媒介进行在线教育、将课堂音视频和学习资料分享给学生、鼓励学生关注优秀的微博、微信等、在群组内进行班级公告与课题的布置讨论、鼓励学生寻求拥有共同学习兴趣的同伴,形成自己的学习网络,获取所需的资源,并建立一套考核制度来督促学生使用。

总之,社交媒介应用于高校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改革,需要政府机关、教育机构以及高校师生的共同配合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余文武、杨轩宇:“微博客”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当代教育论坛》,2011年第9期

[2]王平:博客应用于教学领域浅析,《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8第6卷

[3]Birgit Oberer, Alptekin Erkollar:Social media integr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cross?鄄course google plus integration shown in the example of a masters degree course in Management.[J]Procedia?鄄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47 ( 2012 ) 1888–1893

[4]R.Ratneswary V.Rasiah:Transformative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Using Social Media in a Team?鄄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J]Procedia?鄄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23(2014)369?鄄379

作者简介:

曾琳智(1977年4月-),女,上海金融学院讲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从事公共关系、公共外交以及教学改革研究。

陈玥(1994-),女,华东政法大学2013级新闻系本科生。

猜你喜欢

媒介社交信息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