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镇化的基本格局分析

2015-05-30王娜

大观 2015年6期
关键词:公共性小城镇城市群

王娜

摘要: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期,我国已初步形成实现重点城市群与高端龙头城市的城镇化顶层制度大格局,和功能完善型与城乡联动特色的城镇化顶层制度小格局,同时也存在着农民工市民化,社会分配,户籍制度,公共服务体系等多重待解之题,为此笔者认为应着力解决以上问题来推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

关键词:城镇化;基本格局

一、我国城镇化的基本格局

中国现代化城镇化始于1991年,距离概念的提出到现在,我国已经进行了20多年的城镇化探索,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重点城市群与高端龙头城市的大格局和功能完善型与城乡联动特色的小格局。

(一)重点城市群与高端龙头城市的大格局

我国在以“十八大”为指导的未来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积极培育逐渐覆盖的全国重点城市群,逐步实现在全国区域范围内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优化重组,中西部地区是其中将要作为重点地区来实现重点城市群的区域。就目前我国中西部城市发展情况来看,我国中西部城市主要以中型和小型建筑为主,以此形成中小型的城市,而中西部地区大城市的发展则比较缓慢,并且各项基本设施和管理体制都还不完善,重点城市群的发展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初级的发展阶段。

除了中西部地区重点城市群的大格局外,我国大城市更是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政府着力打造了以高端大气为主要形态的龙头型城市。“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地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步伐,逐渐实现了大城市的崛起,努力打造高端形态的龙头型大城市。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数据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的一线城市将会发展成为超巨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现在的二线城市将会发展成为巨型城市,如武汉、天津、重庆,而像济南、成都、西安、大连等城市将会发展成为特大型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100万--300万,并且这样的大城市将会发展到40个以上。

(二)功能完善型与城乡联动特色的小格局

中小城市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应积极鼓励和支持中小城市不断扩大城市容量,重点解决现在中小城市面临的基础建设性问题。

在中小城市的功能完善发展格局外,还应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于小城市有重点的发展联动城乡建设,因为小城市、小城镇是中国城镇化建设体系当中的主体部分。我国小城镇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建立试点政策,积极发展经济实力强,并逐渐形成一批功能完善的小城市,逐渐发展成经济政策灵活,能够实现联动城乡统筹规划,积极吸引更多的外资投入,为地区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努力建设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小城镇,小城镇的建设规模应在一万个左右,小城镇的人口数量控制在三万左右。

二、完善城镇化效果的政策建议

当然,只有基本格局是不够的,如果没有相关的配套,城镇化也就成了空谈。为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配套,提高城镇化的效率。

首先,应该引导社会福利共享,加快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户籍制度改革应以小城市、小城镇作为主体,深入开展户籍改革制度,进一步开放小城市、小城镇的人口落户政策,逐渐建立完善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尽快让农民工适应城市市民的角色转变,为转变的农民工提供工作岗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放宽户籍政策,为农民工提供在大城市固定的住所,稳定的职业,为市民将来的生活提供保障。与此同时,还应该弱化市民福利同居民户籍之间的挂钩关系,加大对农民工利益保护的立法,及时废除针对农民工而设立的法规文件,让农民工在城市居住享有同等的待遇,实现全社会成员都能够享受改革的成果。

其次,建立覆盖城镇的公共性服务标准体系,推进土地改革。通过积极推进土地改革,不断完善土地制度,让土地真正的实现公平、正当交易,让农民享有土地承包责任制,同置地盖房相互协调发展,或与城镇社会进行交易的权利。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加大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财政支持的力度,不断拓展农村发展空间。其中,基本公共性服务是建设城镇化的基本要求,应加大对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城镇化建设附近的农村地区同步实现基础公共性服务建设,城镇化基础公共性设施网络式建设发展,应向周边地区均质化扩展,不断完善不同地区之间的转移支付制度,保证各个地区公共性基础标准化建设的资金需求。

最后,完善中小城镇和城市的政策扶持,启动城市群共同体发展的公共工程。中小城镇和城市是承担农村人口的主体,在公共基础性建设方面存在较大的发展阻力,因此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城镇和城市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和制定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同时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形态,应该充分发挥其所赋予的作用,进一步加大打造力度,形成重点城市与中心城市同中小城市、城镇一体化发展的城市群共同体,为城镇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促进城镇化顶层制度与城乡体制改革的积极探索。

三、结语

城镇化承载着城乡体制机制改革的转型任务,是我国扩大内需的根本保障,也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基本完成了城镇化格局设计之后,通过相应的配套政策,定能加快我国城镇化的速度。对于城镇化,我们既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更要在实践中摸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来,但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是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只要加大改革力度,以农民为本,以解放生产力和调整产业结构为出发点,我国的城镇化道路一定越走越宽,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在我国建设一个全面、真正的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刘万丽,河南城镇化、就业与小微企业发展关系探讨[J].商业时代,2013(22):136-137

[2]简新华,黄锟.中国城镇化水平和速度的实证分析与前景预测[J].经济研究,2010(03)

[3]马晓河,胡拥军.中国城镇化的若干重大问题与未来总体战略构想[J].农业经济问题.2010(11):4-10

[4]唐树伶,张成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城镇化作用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3(20):60-62

[5]张翼.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与中国近期城镇化道路的选择[J].中国人口科学.2011(04)

猜你喜欢

公共性小城镇城市群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研究述评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小城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