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分层理解

2015-05-30牛慧慧

大观 2015年6期
关键词:人的本质社会关系

摘要: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问题,马克思很早就做出了两个不同侧重点的阐释。本文将从“根本上”和“现实上”两个层次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加以理解和分析,并提出两个层次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一个理解层次是“自由自觉的活动”,第二个理解层次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关键词:人的本质;自由自觉;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哲学,马克思毕生都关注着人的生存与发展,希望人能在自身现实力量的塑造中真正成为社会性的人,在其现实性上,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通常的理解中,人们主要是从个人与社会,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关系中来界定人的社会性,认为“人的特质是由社会环境和社会教育所决定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人的社会性并不排斥人的个性”,人通过“与社会性相统一的个性发展”而实现自身的发展。那么对于人之存在的本质究竟该作何解读和认识呢?

一、“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本质的第一层次理解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人是一种类存在物,人的类本质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实践。如果没有关于人的社会性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的这一基本预设,马克思是不可能表达出人存在的本真社会状态的。这是从“根本上”哲学性地阐释了何为人的本质。

人作为“普遍的”、“自由的”自觉的存在物,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社会性质的对象性关系,是社会实践关系以及主、客体关系。人正是通过劳动和感性的物质活动,即人与外界、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确证人的本质力量,自然界成为人的“无机身体”。

人的社会性理论是马克思人性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马克思在人性观上实现根本变革的标志。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人学领域中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问题。人是社会性的,人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个人”都是在既成的社会生产方式中,使用一定水准的、发展起来的文化,去从事各种活动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人”不仅在整体上是社会的人,在个体上也是社会的人。社会不仅是意识中的“他者”、他物,也是个人的存在方式、生存方式、发展方式,是人的“社会的生命”。

马克思主义谈到人性时强调了人的社会性。人的社会性理论是马克思人性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马克思在人性观上实现根本变革的标志。马克思不仅从人与动物的区别的层次科学地理解了人的类本质即劳动本质,而且从人的类本质的层次深入到人与人的区别的层次。人的社会性本质即社会本质的层次来理解人的本质,这是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二、“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的第二层次理解

“人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属性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根据”,人作为生物的个体有自然属性,这是人能够成为人,能成为特定个人的自然前提。但人的本质不在与其他动物共同的自然属性,而在于与其他动物不同的社会属性。”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谈到关于人的社会性本质时讲到“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命题并不是对人的本质下一个定义,而是为思考人的本质提供一条思路,是从人的本质的现实性、生活化中加以思考的。为我们全面深刻地把握人的本质提供一条科学的方法论原则。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明确地指出自己的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目的是“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一)勤劳——对人之社会性的强化

人是社会动物,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对“人性是什么”的基本看法。人的动物性(自然属性)是人性的一个方面,人的社会性也是人性的一个方而。人的本性(人性),即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自然属性的对立统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里说的“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就是关于人性研究的明确方针。“人的一般本性”,主要指人的自然属性。“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主要是指人的社会属性。亦即人们社会关系的总和,其中包括人的阶级属性。由于针对性不同,论述观点各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使用“人性”的概念时,也有只赋子它某个方面含义的情况,这是构成人们对人性问题至今还持有歧见的一个原因。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只是指人的社会本质,不是对人性的全面表述,不能据此认为人的本性就是人的社会性,而且只是人的社会性。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的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和前提。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但不是人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并非要否定人性中包含的自然属性因素,而是强调社会属性是人性作为与兽性和神性相区别的根本所在,从而与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也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因此,马克思主义承认并重视人的自然属性,认为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基础和前提,没有自然属性,即生理构造和食欲、性欲等生物本能,就谈不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但是,人的本质主要体现的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特征,在这个意义上,人不仅是自然的存在物,更是社会的存在物,所以,人的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本质属性。另外,人的社会属性虽然以自然属性为基础,但是,历史和现实中的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都是经过其社会属性洗礼的,都包含有相应的社会内容(即社会化的自然属性)。人类生存和繁衍的生物本能与动物的本能是有区别的,例如,人类不仅仅有食欲,还有饮食文化,人类的性欲也是与两性间的感情相联系的,并由此产生了家庭。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就在于人的社会属性为自然属性注入了社会内容。所以,如果否认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属性,而把人的自然属性看作人的本质属性,就会将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混为一谈。

(二)立志高远——人是精神性的动物

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曾经说到:“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从恩格斯这番话中,我们便不难透视出马克思关于人的社会性思考的另一层意蕴,即人的“社会性”既是一种“为他的精神”,同时也是一种崇高的人格理想。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与揭示,是马克思的深刻洞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是马克思不懈的追求,而对人的生存和解放的关怀,则是马克思毕生的心愿。他第一次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社会性”的人,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格理想。其实,一个人的人格理想深层地决定于他的人生境界,所以作为人的本质属性的社会性的第二层意蕴即在于它还是一种境界的追求。马克思曾经说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我们的事业就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的这段话可谓是对这种境界追求的绝妙的诠释。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马克思在这里尖锐地指出了这样一个现实,即任何人都必须“生活”,而“生活”就必须要“吃、喝、住、穿”,所以任何生活都首先是一种日常的生活,任何人都要“吃、喝、住、穿”,绝不存在什么超然于日常之外的、脱离世俗与尘世的生活。但马克思又说到:“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因而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业,晚饭后从事批判。”通常我们把这段话理解为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实则不然。如果我们以哲学“表征”去看待这段话,就会发现,马克思在此乃是要说明,人应该在不断扬弃社会现存状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通过自身现实力量的塑造,在“为他精神”,和“崇高的境界”的引导下不断去追求理想的生活,即既内在于日常生活之中而又超越于生活之上。马克思关于人的思考的高远通达的指向性,展示了其中所蕴涵的真挚的为他精神、崇高的人格理想、不懈的境界追求,重新诠释了马克思关于人的社会性的思考,再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生存、解放的深切关怀和为历史地变革人的生活方式所指明的方向。

三、结语

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只是指人的社会本质,不是对人性的全面表述,不能据此认为人的本性就是人的社会性,而且只是人的社会性。而对人的本质的以上两个层次的理解是对马克思关于该问题的较为全面的解读。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的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和前提。在人通过自身现实力量的塑造实现自身的超越的过程中,人的社会性则始终为我们提供理想性的引导和指向性的追求。总之,当劳动把动物变成人的时候,也就同时把人变成了不断生成的社会性存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9

[2]冯友兰.哲学通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327

[3]许庆朴等.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4]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三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9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6]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63

[7]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73

[8]李德顺,孙伟平.道德评价论[M].昆明:云南出版社,2005:102

[9]张文喜.马克思论“大写的人”[M].北京:社会文献科学出版社,2004:89

作者简介:牛慧慧,女,(1990.09—),甘肃天水,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猜你喜欢

人的本质社会关系
再论唯物史观的人本思想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人不是什么:卡西尔批判式人学观探究
关于信仰、道德、法律关系的探讨
传统商业银行如何拥抱互联网金融
从“人的本质”看犯罪的刑罚预防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马克思“人的现实性”的两个根本性规定
关于青年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思考
权力范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