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像背后的真实

2015-05-30肖莹

大观 2015年6期
关键词:纪录片

摘要:“文革”时期的中国历史是个敏感却常常不得不提到的话题。纪录片则是最为真实的时代影像记录。在1972年,享誉世界的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受邀来到中国,拍摄了一部长达3小时40分钟的大型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是文革时期中国珍贵的影视记录,而拍摄前后的风波则体现了中西电文化观念的碰撞。

关键词:文革;纪录片;影像真实;文化观念

“文革”时期的中国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陌生而熟悉的存在,陌生是我们未曾经历过那段历史,熟悉是因为在今天的书籍、影视作品中文革是个敏感却常常不得不提到的话题。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它超越了时空,而纪录片则是最为真实的时代记录。安东尼奥尼回顾《中国》时曾说,“我没有坚持去寻找一个想象中的中国,而是把自己交付给了能看到的现实,我觉得是做对了。”他还说:“其实《中国》是关于中国人的电影。”

纪录片《中国》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本文仅就第一部分详细谈谈自己的观影感受和体会。

电影一开始的“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旋律把我们带回到1972年的中国,当时的国家处于“文革”后期极度的封闭状态。

作为一个的中国观众,我们心照不宣,很容易便可以看出哪些场景是精心安排的,区别于其中很多导演有意捕捉的不在安排之内的镜头。我们跟随导演的镜头一一来看,天安门广场,来这里合影留念的普通中国人,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巨幅画像;北京街道上,五花八门的交通工具、一些打太极拳的老人;在学校,孩子们整齐地做早操、跑步计时比赛、齐步走;在工厂和工人学校里面,儿童课间的室外活动丰富多彩;一对工人夫妇朴素的住宅,琐碎的家长里短;纺织厂的女工们在下班之后学习毛主席语录,讨论当前国家形势。

在这一部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通过针灸麻醉、对一位产妇实施剖腹产手术的全过程,让观众不禁心惊肉跳。不难猜想,这样涉及隐私的拍摄无疑是个人服从于政治和集体的安排,但是那个时代的人们在精神上确实满足于这样的安排的。

同时还有一些格格不入的镜头,脱手骑自行车的行人、打太极拳的老人特写、胆子大的东张西望的孩子、发呆的行人、小脚的老奶奶、狭窄的小巷、封闭的四合院、数量众多的自行车等等,它们似乎表现了更为真实的北京。导演依旧有意捕捉了很多细微的麻木的个体,他们的发呆或许正代表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困惑。

这些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被安排的拍摄与导演想要必须的真实之间的冲突,影像如此写实,以至于把这种冲突也真实地记录了下来。

导演曾这样说过,我用形象思考,而我脑中的中国形象主要是带有童话色彩的。纪录片就是用相对真实的影像现实去纠正想象的偏差,同时又给观众带来高于现实的想象空间。

除了普通中国百姓的生活,被安排的拍摄中又怎么会缺少体现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内容呢,如蜿蜒的万里长城、古老的故宫等等。这些原本是我们政府的安排者想要得到赞美的部分,都是在安东尼奥尼的镜头下面似乎有点不太对劲,不知道是导演有意还是无意表现的。在镜头下万里长城并不雄伟,而爬长城的人们精神状态也不是很好,甚至拍摄了许多长城被损坏的画面,再加上有点“冷嘲热讽”的字幕——一座战争的纪念碑不知不觉变成了文明的工具,确实看不出是赞美。参观故宫的画面一直都有京剧的配乐,画面中故宫有宏伟的一面,也有很多孩子在攀爬文物的画面,低沉的配音“中国人在进入故宫时,已不再战战兢兢”,让人感觉到导演和观众一样的困惑和矛盾。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仅属于那个时代的东西,没有批评也没有赞美,或许只是客观地记录下时代的实况。

中国观众我们从这部影片中还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因为没有利益相关,没有政治顾忌,外国导演影像中的中国会比我们在书本中了解的更加客观更加真实。同时,有一点我们特别不能忽视,那就是带有导演感情色彩的配音和字幕,这些字幕一定程度上就是导演对电影的解读。从开头到结尾,字字句句,都值得观众细细揣摩。拍摄天安门广场,字幕“中国的人民就是这部片子的明星,我们不期望解释中国,我们只希望观察着众多的脸、动作和习惯”直接地表达了电影的拍摄初衷。

导演真是非常大胆,当时的中国,恐怕没有人敢说“文革搞乱了生产系统,它更重视政治上的忠诚,而不是能力”。在长城上,“他们说长城是太空唯一可以看见的人造工程,但宇航员没有这么说”,“一座战争的纪念碑不知不觉变成了文明的工具”就是清楚的质疑。在菜市场,“另一种美德就是贪吃”“每个省份都争相说自己有成千上万的特产”,让观众听不出导演的褒贬。在北京四合院,“要想进去是相当困难的,一旦你克服了他们的怀疑和羞怯,你就会得到热情款待”,似乎是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中国人的性格基因。在王府井购物街,“这里你能感觉到久已忘却的美德,如礼仪、谦虚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这就是导演对中国人民的评价。这一部分,最后以长安剧院的木偶戏的掌声结束,也颇有中国式的言外之意。

导演曾说,“中国人民最打动我的是他们的单纯、他们的诚实和他们之间的互相尊重。”在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能幸运地通过影像看到那个特殊时代真实的中国,仅就这一点,这部纪录片可以称得上是全无敌意的。

作者简介:肖莹(1993-),女,汉族,江西人,本科,山东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猜你喜欢

纪录片
超赞的自然纪录片
ROUGH CUT
一部微纪录片的感悟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Simplicity Is More Worthy of Pursuit
纪录片之页
时尚纪录片的生意经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聚焦《歌剧院》:新纪录片讲述大都会搬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