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去来兮,纵使相逢不相识

2015-05-30于爽

大观 2015年6期
关键词:留白叙事人性

于爽

摘要:电影《归来》弱化“文革”对人性的摧残,着重表现陆、冯二人穷尽一生的守候。采用大面积留白的叙事手法,钢琴单音配乐的形式,使得原本悲伤的故事流露出些许温情。从个体生命发掘出时代印记,展现个体的等待、坚守和期盼,突出特殊年代的人性光辉。

关键词:叙事;留白;配乐;人性

活在这个世界,我们永远无法脱离时代营造的境遇,无法拒绝时代给予的喜悦。在与时代的抗争中,岁月蹉跎了意志。归去来兮,家园将芜胡不归!当信念引领我们重返故土,又该如何面对眼前的一切?电影《归来》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旧知识分子陆焉识与妻子冯婉瑜在“文革”时代际遇下被迫分离。文革结束,陆焉识得到平反回到家中。可冯婉瑜却在漫长的等待中,受尽折磨,认不得眼前的陆焉识了。正应了那句“纵使相逢应不识”。

一、大象无形:留白的艺术

相比原著小说《陆犯焉识》,电影《归来》弱化“文革”对人性的摧残,着重表现陆焉识和冯婉瑜矢志不渝的爱情。“瞄准了‘后文革时代,讲述‘文革带来的次生灾害,描述更深沉漫长的痛苦,角度选取令人叫绝,显示了张艺谋对尺度拿捏的精准。”[1]电影以陆焉识从劳改农场逃跑回家这一段落切入,采用留白的手法省略小说前半部分内容。集中表现陆焉识“归来”的情结,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

留白的叙事营造出一种欲说还休的情绪,留给观众充足的空间去想象他们年轻时候最浪漫的事。没有看过小说的观众不知道陆焉识年轻时花花公子的模样,不知道他因曾经出轨内心饱受愧疚与自责,不知道他拼了命逃亡只为跟妻子说一声迟到几十年的“我爱你”。然而,电影中天桥分别的惨烈,钢琴段落的感动和默默守候等情节足以表现他们之间的深情。念信的段落更是充满诗意的美感。“春天如期到了,拉水的母马要生小马驹了......当我们看着小马驹挣扎着站在开满黄花的草地上,我们感觉,春天真的来了。”陆焉识含情脉脉的声音唤醒婉瑜眼眸中的希望,纯净如水的文字如一股清泉缓缓流淌,涤荡着心灵,想象开始蔓延。

平反归来,饱受苦难折磨的陆焉识,苍老了面容,疲惫了身躯。可是电影中并没有表现他的愤怒、抗议甚至无奈。他以向命运妥协的态度回归生活。“造成和解感情的,既不是仅仅否定了冲突,也不是公正地进行了报偿和惩罚,而是悲剧主人公以伟大崇高的气魄迎接了最后的结局。”[2]陆焉识是在用无言控诉:混乱时代虽然结束,但对人们心灵造成的伤害与束缚仍在继续。

二、大音希声:单音的节奏

电影中安排了大段的以单音旋律为主的钢琴配乐。与华丽的和弦相比,单音难免有些单薄。然而单音的旋律却与片中散文诗化的故事相得益彰。配乐合着情节发展,开始静静诉说。“单音,意味着控制。过多的情绪在那个时代不只是多余,还意味着更大的灾难,平静的控制反而成为思念最适合,也是最理性的主题。单音旋律组成的钢琴配乐,恰由寡淡生出了一种回味。”[3]

哪怕背负沉重的行囊,走在归家路上也无比轻松。西北的风沙再大也无法淹没陆焉识心中牵挂多年的向往,无法冲淡他对平静生活的渴望。此时,轻快的单音流露出陆焉识难以抑制的喜悦。看到妻子年轻时的照片,苦涩的泪水不觉滴落。跃动的旋律重新点燃他生活的希望,成为一段落最动人的注脚。十年后,破旧的道楼里,那熟悉的琴声再次回响,轻柔的旋律中夹杂着一丝迟疑与不安。冯婉瑜走到房门口愣住,那弹琴的背影是焉识吗?舒缓的单音唤起曾经的记忆,时光流回到“文革”前夕,回到这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曾有的平静生活。当《渔光曲》的旋律在耳畔环绕,舒缓沉静的节奏和质朴平实的律动引发观众深深的情感共鸣。当冯婉瑜伸出手,放在陆焉识肩上那一刻,最后一个单音戛然而止。一片沉寂,凸显出单音的控制力。无声静止了时空,成为整部电影最深入人心的段落。

三、大爱永恒:温情的悲剧

张艺谋,无论什么时候都念念不忘纯美的爱情故事,从《我的父亲母亲》到《山楂树之恋》再到《归来》,张艺谋从细微的感情入手,从平凡的个体生命发掘时代印记,着力突出特殊年代的人性光辉。

严歌苓曾说:“陆焉识一辈子的挣扎和渴望都是围绕自由的,他很多时候都感觉自己被一个无形的枷锁套牢。他用一生努力实现着爱情、婚姻及人生突围,试图逾越这重重的‘围城。”可能是在西北沙漠某个荒凉的角落痛苦挣扎的时候,陆焉识意识到真正的自由只存在于温暖的家中。当他终于回到婉瑜身边却发现周遭的一切已时过境迁。正如纳撒尼尔·霍桑小说《威克菲尔德》的结尾:“在这个神秘世界表面的混乱当中,其实咱们每个人都被十分恰当地置于一套体系里。体系之间,它们各自与整体之间,也都各得其所。一个人只要离开自己的位置一步,哪怕一刹那,都会面临永远失去自己位置的危险。”陆焉识就像这位威克菲尔德,被这个世界所抛弃。于是他想尽一切办法回归自己原本的位置。为唤醒妻子的记忆,不惜冒充“修钢琴的”、“念信的”,只为能够陪伴在妻子身边。斯人归来,却是另一段等待的开始。经过日复一日的无私陪伴和默默关怀,陆焉识终于在洒满温暖阳光的小屋里寻觅到久违的宁静。

冯婉瑜失去记忆,再也认不得眼前的爱人,她受尽苦难的人生令人惋惜不已。命运的悲剧,让归来成为遥遥无期的等待。“无论情节多么可怕的悲剧,其中总隐含着一点柔情,总有一点使我们动心的东西,使我们为结局的灾难感到惋惜的东西。”[4]每月五号穿戴整齐去火车站接丈夫成了她后半生最隆重的仪式。她内心对丈夫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等待让人们看到苦难岁月中的一丝温情。片尾陆焉识陪伴妻子等待在火车站门前,他们依偎在风雪中,仿佛在告诉我们,整个世界会背叛你,命运会玩弄你,生活有时处处是深渊,但总会有一种信念一直支撑着你,总会有一个人,愿意陪你一直走下去。

四、结语

《归来》更多展现个体的等待、坚守和期盼。从起初相识不能相见,到后来相见却不能相识,这对普通夫妻的遭遇代表了那个年代无数个经历了悲欢离合的人们。压迫导致无尽的绝望,伤口怎样愈合,扭曲的人性怎样重获新生成为整部电影最深刻的追问。抛却时代的伤痕,陆焉识和冯婉瑜穷尽一生的坚守,让这份厮守有了非凡的意义,一个永远在等待,一个永远在归来,也许只有生命终结故事才会结束。归去来兮,纵使相逢不相识,这样守候的过程本身就是幸福。

【参考文献】

[1]潘采夫.期待大众对《归来》的解读[N].新京报,2014-5-16

[2]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张隆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130

[3]陈星.且看,那琴声中的柔光——从陈其钢《归来》电影配乐中的钢琴单音说起[J].乐器,2014(10):39

[4]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92

猜你喜欢

留白叙事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
功能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