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和谐社会赋予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内涵

2015-05-30王康友

大观 2015年6期
关键词:和谐社会群众文化内涵

王康友

摘要:创建和谐社会作为新时代全面发展赋予的内容,它也是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指标。本文结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群众文化工作的内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和谐社会;群众文化;内涵

一、以文化理念为基础,创造和谐社会

自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党提出从小康社会中完善党的监管作用,这样既符合现代化竞争要求与发展规律,又符合群众共同心愿和根本利益,从而为各级人民创建出各得其所、各尽其能的社会,不同的群众文化部门、单位与工作人员必须结合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与内涵,努力完善社会主义群众事业,健全群众文化。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全体群众文化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都必须深刻掌握、理解文化内涵,然后才能生成与群众文化相符的工作理念。

在西方的发展史中,从《全世界和谐》到《共产党宣言》都明确提出和谐社会,这说明了人类在各个时期都对理想生活、美好社会的向往和憧憬,从而揭示了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同时,它要求正视时代定义。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创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诚信、满含活力、有序安定、法制公平的和谐社会。该论述包含了生态、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是一项集普遍、基础、持续于一体的和谐。从整体来看:它是畅所欲言、广开言路的政治局面,在减小矛盾的同时,充分调动积极因素,让居民物质生活得到更好的改善,让人类在诚信公平、有序安定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满足和谐社会要求,它要求覆盖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的和谐,它的文化意蕴更广,但是实质追求依然是“以人为本”,人作为社会建设的主体与核心,只有真正将人的价值作为出发点,才能深化环境,改善居民地位,推动知识文化与思想政治发展,这也是形成积极进取、融洽亲密、互助团结的人际关系所在。群众文化则是实现和谐发展最快捷、高效的途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领会和谐的真正含义,让和谐成为美的形态,更好的发扬与建设美。

二、立足群众文化,发展和谐社会

为了形成群众文化结构,除了要有和谐理论,还必须有管理机制、工作队伍和工作流程为保障。为了开展出和谐的群众文化,必须让校园都市、社区企业、军旅家庭、乡镇校园等各种文化范畴都符合快速发展的格局。在战略实施中,结合社区资源、基层文化、精品战略、群众活动、辅导手段、文化品位,更好的促进互联网发展与建设,并且让其成为群众文化建设的内容与行为。在经济与社会效益中,争取得到统一与双赢,这样才能在满足文化需求的过程中,改善国民凝聚力和亲和力,从而促进和谐文化创建。

在群众活动开展中,结合主体要求开展活动,利用几十年的实践活动,举办大中型系列活动。具体如:定期开展各种文艺赛、文艺汇演或者展览性活动,举办以提高群众审美能力的器乐、声乐、舞蹈表演以及绘画、诗词背诵等活动。我们将八一、六一等节日性活动归类为节日活动;将抗战纪念日、港澳回归等活动归为庆典活动;将露天广场开展的各种歌咏、大型表演归类为广场文化。高质量、水平的举办此类活动,不仅有助于群众取舍,同时也很好的呈现了和谐局面。为了更好的营造和谐品牌,必须结合各民族、区域以及风俗习惯的不同,让各种艺术品格、形式种类多元并存,然后再让各个地域、民族在品牌赏析上投其所好,这也是创建和谐文化一大标志。根据这些要求,各级群众与单位必须大力塑造文化品牌,通过打造作品特色,健全品牌活动和各种特色人员。

为了创设出优秀的和谐体系,除了要健全和谐文化内容,还必须从创设文化事业出发,从各方面确保文化活动载体,各级部门在争取相关部门与政府支持的前提下,利用优惠政策和行业管理,让各种艺术馆、影院、文化站、青少年宫、和文化活动等和谐性、公益性的文化单位形成配套体系,并且各级文化单位都应该创建起优质、和谐的服务机制。

三、结合思想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群众文化作为健康、正能量的文化,它是对历史传统优良部分的发扬与继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都是华夏民族几千年推崇的道德准则。在物质文化越来越富裕的当下,群众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现实发展中人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面对社会的浮躁,拜金主义和物欲横流的影响,很多人开始迷失自我,最后扭曲价值观和人生观。此时,和谐健康的群众文化就显得特别重要,由于它是思想与心灵的洗涤,它能让人在面对当今社会的同时不忘初衷和信仰,开展积极的群众活动不仅有助于改善群众素养,对规避社会行为也有很大作用。

为了普及当地的群众文化活动,工艺表演和活动对群众文艺活动发挥着重大作用。现在正处于和谐社会创办的最佳时期,应该增强各级群众在和谐社会中的投入力度,通过加大扶持以改善居民文化素养。主管群众文化的工作人员,除了要深入实践调研,还必须促进探索与钻研力度,在明确目标的同时,增加发展,让和谐社会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影响。

文化馆作为建设群众文化的基础,它肩负着文化结构与文化事业的双重责任,一直在公共服务中占有主导地位,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国家文化事业发展。因此,在大的背景下,必须加大文化馆建设工作,通过注重文化馆的领导建设,从根本上促进文化馆建设,更好的解决问题,让其摆脱建设困局。

另外,队伍建设作为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人才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为此,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完善队伍素养,为其奠定工作基础。良好的文化队伍,不仅能为群众打造喜闻乐见的作品,通过创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打造和谐、积极的文化氛围的体现。为了营造出科学的用人机制和体系,必须严格遵循内部分流、入口控制以及高素质人才培养原则,完善用人体系,健全激励机制。在专职文化工作人员培养中,利用专家辅导、文艺爱好者等各种主题活动,形成构造合理、素质较好、数量庞大、门类齐全的网络队伍;通过编制培训规划,改善培训力度,更好的适应新的要求和发展局面。

四、结语

在精神文明快速发展的当下,群众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群众愈发关注精神需求。对此,在新形势下,文明必须深入和谐社会建设领域,通过关注群众文化工作现状和社会发展布局,从各个领域优化群众文化建设进程,用较高的文化自信与自觉性促进群众文化建设与革新,开创新的群众文化局面。

【参考文献】

[1]王中海.构建和谐社会赋予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内涵[J].价值工程,2010(29)

[2]张英杰.群众文化的发展需要创新[J].群文天地,2013(10)

[3]郭金世,胡宝华.隆林仡佬族拜树节的文化内涵及社会功能[J].社会科学家,2013(05)

[4]陆群,巴岱.信仰神龛设置的文化内涵及其变迁考察--以腊尔山苗族为例[C].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1年年会论文集,2011:206-213

猜你喜欢

和谐社会群众文化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