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龙:子女别装“口袋”里等

2015-05-30清风等

老友 2015年6期
关键词:张充罗家伦贺龙

清风等

贺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元帅。他刚直不阿,光明磊落,克己奉公,廉洁自律,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在教育子女方面,贺龙也做出了表率,坚持严格要求。他说:“我对子女的要求就像我们这代人一样,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不要想着成名成家。做人本来就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把人做好就行了,不要求你们当博士、硕士,当局长、部长,老老实实做人就行了,把日子过好就行了。”为此。贺龙给子女立了不少规矩,要求子女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吃饭不能掉饭粒,吃完饭必须自己把碗筷洗干净;要自食其力,自己挣钱,自立自强:绝不允许子女以他的名义向组织要求特殊照顾。

1962年,贺龙儿子贺鹏飞于北京四中毕业,学业一般。贺龙原本希望贺鹏飞进清华大学读书,但他的成绩达不到清华大学的录取线。当时,按照有关规定,高干子弟可以被保送进大学,贺龙却坚决不同意开后门保送。这样一来,贺鹏飞竟连续两年没有考上大学,一直留在高三补习,直到1964年才考入清华大学。

贺龙的养子贺兴桐大学毕业后被分到新华社国际新闻部。得知分配去向后,贺兴桐很高兴,骑着自行车,吹着口哨就回家了。在离家几百米远的地方。他碰上了正在散步的贺龙。“兴桐,你怎么这么高兴啊?”贺龙关切地问。贺兴桐抑制不住几分得意:“今天分配了。我被分配到新华社国际新闻部啦。”

听完贺兴桐的回答,贺龙立马回家,让他的秘书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应届毕业生分配小组打电话,秘书很诧异,“怎么了?”贺龙严肃地说:“问问他们哪里最艰苦。”秘书打完电话,向贺龙汇报说:“甘肃最艰苦。”贺龙马上交代道:“我看贺兴桐到甘肃去比较合适,分配个工作都吹口哨,小人得志啊。”

不久,贺兴桐被分配到甘肃工作,与贺兴桐同去的还有贺龙的儿子贺鹏飞。在贺龙看来。不能把子女装在“口袋”里精心呵护,应该把他们放在最艰苦的地方去打磨,让孩子自己去体味真正的人生。

舒适力主破格招生 王新芳

胡适既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又是一位著述颇丰的学者,在北京大学工作多年,曾任北京大学校长。

1917年,北京大学在上海组织了一场自主录取考试,胡适负责国文阅卷。他看到一位名叫罗家伦的考生,作文写得非常棒,便给了满分。可惜,罗家伦虽然国文很厉害,可数学却考了零分,其余各科成绩也并不出众。这样的考生按原则是不能录取的。胡适爱才心切,在招生会议上,力主“破格录取”这位偏科严重的考生。最终北大接受了他的建议,破格将罗家伦招进北大。

事实证明了胡适的眼光。罗家伦不仅成长为“五四运动”的得力干将。1928年还担任了改组后的国立清华大学的首任校长。

1933年,胡适作为阅卷老师又遇到类似情况。“合肥才女”张充和报考北京大学,四门功课中,张充和除了数学为零分外,其余三科都考得很好,总分超过了录取线。她的情况比罗家伦似乎要好点。可是,当时的北京大学刚出台了一项规定,数学为零分者一律不准录取。胡适很欣赏张充和的才华,这样的才女被错过实在太可惜了。他当即向数学评卷老师提出请求。请他无论如何在张充和的考卷上找几分。可这位老师也很坚持原则,坚决不改。胡适仍不肯罢休,在校务会上大闹一场,最终北京大学还是拗不过他,只好录取了张充和,此事总算了结。

事实再次证明。胡适的确很有远见。1949年张充和随夫赴美,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50多年,传授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

表面看来,胡适对待招生情况似乎有些随意,事实上他却深谙招生之道。对待偏科严重的考生,不是冷冰冰地拒之门外,而是欣赏其某方面的过人才华,不拘一格招人才,这正是一代教育家应有的风范。

责编 江南

猜你喜欢

张充罗家伦贺龙
张充和欲扔进纸篓的《仕女图》
贺龙的《告全体官兵书》
贺龙与川藏公路的修建
贺龙两救警卫员
贺龙:『把敌人多背点过来』
张充和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罗家伦:登门求贤彻夜不眠
罗家伦的倔劲
跟尼赫鲁较真的中国大使
卞之琳苦恋张充和:爱情,是你窗外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