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艺术思维与设计思维的共性

2015-05-30卢媛媛

大观 2015年6期
关键词:设计思维传统材料

摘要:“艺术思维”是以审美心理为内核,常常表现为幻想、浪漫和荒诞,是形象思维的极致发挥。设计思维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以形象思维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经济原则的实践活动。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艺术思维与设计思维也显现出许多共性,包括混血、材料的综合利用、摹仿等等。本文主要探讨当代艺术思维与设计思维中关于混血和材料利用这两个共性。混血是指将不同种类和风格杂交、嫁接、或者通过其他新奇的工具将不同风格不同性质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从对话角度而言,它包括本土与全球的对话以及传统与当代的对话。在材料利用方面,文章主要阐述了对特殊的社会性材料以及高科技新兴材料的运用。

关键词:艺术思维;设计思维;混血;传统;材料

叔本华曾说“世界是我的表象”,即认同世上一切的客观存在都是思想的反映,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也是哲学范畴最重要的问题。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创造性活动,设计思维则是理性思维的艺术表达。艺术思维是以人为中心的情感的表达。伴随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艺术思维与设计思维也显现出许多共性,像混血、材料的综合利用、摹仿等等,掌握艺术思维与设计思维的共性对当代艺术与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艺术思维与设计思维

思维主要处于心理范畴,是感觉、知觉、记忆、思想、情绪、意志这一系列心理过程中的一种心理活动[1]。

“艺术思维”是以审美心理为内核,包括意象思维、情感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和形式化思维。艺术的思维也常常表现为幻想、浪漫和荒诞,是形象思维的极致发挥。朱光潜先生认为艺术的任务是创作意象,但是这种意象必定是受情感饱和的[2]。

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设计思维存在于从客户委托到设计完成这一过程的每个阶段[3]。设计思维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以形象思维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经济原则的实践活动。

二、当代艺术思维与当代设计思维的共性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艺术思维与设计思维也显现出许多共性,虽然清晰、准确、逻辑化的设计思维与随意、自由、情绪化的艺术思维处在对立的角度,但是二者在当代艺术与设计中已趋于共融,不论设计者或艺术家,都是以个人的经验和背景为基础,将设计或艺术手段作为媒介来实现自己的表达。从审美角度来说,艺术注重视觉美和精神美,而设计则囊括实用和审美两个功能。在思维方式上,艺术思维与设计思维也有着混血、材料的综合利用、摹仿等共性。

(一)混血

吉赛帕.怕诺尔说:“混血这个词受很多艺术家的喜欢,当然他们也同时喜欢假扮植物学家:将不同种类和风格杂交、嫁接、扦插或者通过其他新奇的工具将不同风格不同性质的东西结合在一起[4]。” 二十世纪初,西方艺术家对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混血”这个词也由这种兴趣产生,它同时也定义了当代艺术和设计的视角:一件作品可以受多种风格影响并混合而成。

1.本土与全球的对话

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多样化讯息和互联网提供的便利,当代艺术与设计已是无国界、无门槛的实践。艺术家与设计者们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接受不一样的教育,有着各自的经验体会,当他们将本土的思想与外来艺术或设计元素相结合时,又会碰撞出令人新奇的灿烂火花。

哈佛大学的教授巫鸿曾在《作品与展场》这本书中提到本土与全球的对话是90年代中国实验艺术家发展最有力的驱动之一:它激发了实验艺术家们探索其自身身份,使中国传统的艺术观念和形式成为全球当代艺术的一部分[5]。

设计是一种工作和思维的过程,是一种表达,集聚审美和实用的双重功能,好的设计是跨国度的。2007年,为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华宴哥本哈根皇家瓷器与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以“世界品牌,香港设计”为主题展开合作,靳埭强利用亲手绘制的水墨青花,牡丹花和紫荆花等代表中国的图案与现代的北欧瓷器工艺相融合,营造了一场花朵缤纷的中国盛宴(图2)。哥本哈根皇家瓷器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但早年也受到中国传统瓷器的影响,而靳埭强的中西融合亦巧妙地彰显东方设计的魅力。

2.传统与当代的对话

理解传统是一件浩大深沉的工程,它提醒着设计者和艺术家们要熟知中西,熟知过去、现在和未来,要具有发散性和联系的思维方式。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是非常多元化的,传统和当代并不矛盾,并不是相对的关系,相反,传统与当代是可以并行与融合的。正如一个建筑师可以用最新的材料,去做当代的建筑物;也可以用非常古老的材料去建造一个当代外形的建筑。

被誉为“当代高古水墨第一人”的李华弌生于上海,向国内外名师研习绘画,如海派画家王一亭之子王季梅和布鲁塞尔皇家学院的张充仁。他将北宋山水这一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当代艺术融合,创造出一个似梦非梦,清醒平和的宇宙。

在设计领域,只有了解未来,才会思索传统的美好。当今的工业产品,除了需要技术之外,还要能为设计注入灵魂;此时,需要的是源于常民生活与传统工艺的感性[8]。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及审美心理结构中,自古就有崇尚“天道自然”,“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竹屋”(图5)位于长城脚下的公社,设计者隈研吾先生在建筑设计上遵循传统和自然,善于利用竹、木材、泥砖、石板、和纸等自然建材,从建筑文化学的角度看,竹子更代表了东方文化的价值观念。

(二)材料利用

材料的选择和利用对当代艺术和当代设计而言都至关重要。综合材料在当代艺术中的运用已屡见不鲜,材料可以说是艺术家们传达内心情感的媒介和艺术作品的符号语言。对设计而言,材料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和决定设计的成败,而环保材料、可再生材料、科技新材料等也是近年来热门的话题。

徐冰是中国当代艺术圈中非常关注材料的一位艺术家,他的作品《烟草计划》呈现的是一系列以烟草和烟草制品为契机的独立联想。其视觉因素或来源于商业、政治美术和大众文化,或来源于城市建筑和自然环境。展览促使我们对中国的现代和当代经验进行反思。徐冰的看法是“烟这个材料有太强的社会性。我对利用这些烟材料做东西有兴趣,也不一定反映一种明确的态度,但是由于材料的特殊性肯定会涉及社会问题【9】。”

2009年,原研哉策划了“TOKYO FIBER09/SENSEWARE:引人兴趣的媒介”展览,在米兰三年展中举行。展览主要在于对有关人、纤维、环境的创作进行的新构思,材料成了展览的焦点。在时尚领域大有作为的设计二人组薄荷设计[Mintdesigns],他们采用高热塑性聚酯长纤维制成的无纺布“Smash”设计出立体的人脸和猿脸口罩(图7),以解决近年来花粉过敏、禽流感盛行和雾霾等问题。

作者简介:卢媛媛(1991.5.1),女,籍贯:湖南,学历: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彩。

猜你喜欢

设计思维传统材料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最美材料人
浅析物联网时代智能产品的设计思维和策略
产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新型设计思维模式的影响
基于翻转课堂的企业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