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邪不胜正

2015-05-30冯赛枫

大观 2015年6期
关键词:罪行原型

冯赛枫

摘要:《幻影》(Phantoms)是美国惊悚小说家迪恩·孔茨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讲述了几位主要人物和科幻角色“变形体”对抗的故事。本文试图通过原型批评理论,解读恐怖小说《幻影》中的人物,以揭示小说所表达的“邪不胜正”的中心议题。

关键词:原型;撒旦;罪行;正与恶

《幻影》(Phantoms)是美国惊悚小说家迪恩·孔茨的代表作之一。评论家们不乏对小说的恐怖氛围和悬疑情节进行评述。《洛杉矶时报》评论道,“一流的悬疑情节,恐怖且具有格调”。被《纽约时报》誉为“现代恐怖小说大师”的史蒂芬·金说,“《幻影》的恐怖感令人屏息。小说兼有艺术氛围、人物个性和故事情节。我对它爱不释手。小说描写逼真,饱含智慧,富有人性。”然而,评论界的眼光大多聚焦于小说的恐怖情节和细节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迪恩·孔茨通过小说来体现的深层寓意。本文试图通过原型批评理论,解读恐怖小说《幻影》中的人物,以揭示其深层主题。

笔者认为,小说中代表邪恶力量的“变形体(shape-changer)”的原型正是圣经中恶魔撒旦。为什么恐怖小说《幻影》中“变形体”的人物原型是《圣经》中的恶魔撒旦?若如此,作者想借此表达何种寓意?他又是如何借用恶魔撒旦的故事来达到目的的呢?笔者将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

要了解《幻影》中“变形体”的原型,首先得解撒旦的溯源。撒旦是上帝所创的二级天使(cherub),在天堂里地位极高,无懈可击。(以西结书,28:12-18)然而,正是这种完美的形象致使撒旦变得自傲和堕落,他开始觊觎上帝的位置,于是便引诱天堂里三分之一的天使对抗上帝。最后,上帝带领的天使打败了撒旦,将其贬逐至人间。(启示录,12:3-9)撒旦并没有停止与上帝的对抗:他憎恨上帝,反对耶稣,因为耶稣作为上帝的化身降临到人间,让人类皈依上帝,以救赎他们的罪行。为了让人类背离上帝,陷入他的魔掌,撒旦精心策划了一个复仇计划。《幻影》的故事情节由此展开。

一、撒旦对神的反抗

撒旦的目的是引诱犯有罪行的人,让他们远离上帝,信仰撒旦。小说开篇描绘了黄昏时分的一幕:“一个女人短促的尖叫从远处传来。保罗·亨德森警官抬起头听……”(第1页)此时,撒旦已经开始实施他的复仇计划,杀死了一个女性。接着,撒旦杀死了保罗警官和雪原镇上所有的居民。作者将故事的发生时间设为黄昏,除了为营造夜晚降临的恐怖气氛之外,还有一个基于《圣经》的渊源。《圣经·以弗所书》说,“生气却不要犯罪(sin)。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以弗所书,4:26-27)小说此处暗示了镇上的居民在日落之时给魔鬼“留了地步”,没有遵循上帝的信条,犯下某种罪行,从而受到侵害。笔者发现,居民们无一例外地犯下“七宗罪”之中的某些罪行。七宗罪属于人类恶行的分类,根据《圣经·歌罗西书》第二章18至23节归纳得出,包括傲慢、嫉妒、愤怒、懒惰、贪婪、贪食和色欲。懒惰是指一个人无责任心、浪费时间。保罗·亨德森警官在警局无所事事,犯下了懒惰的罪行:“亨德森——刚满二十四岁,即将结束第一年的警察生涯——感到厌倦。”(第4页)小说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居民家的厨房和晚餐,这是在暗示许多居民都犯下了贪食的罪行[2]。珍妮和丽莎回到家,发现女管家希尔达死在厨房里,盥洗池旁放着晚餐食材,希尔达被杀时正在准备晚餐。为了避免被凶手偷袭,两人向邻居桑蒂尼一家人求助。可是桑蒂尼一家人却神秘的消失了,桌上留下尚未吃完的晚餐。随后她们去了利博曼夫妇的面包店,“厨房里飘来肉桂皮、面粉、黑胡桃和橘子汁的香气……放着砧板的操作台上有一盘生面团……”(第42页),此处暗指利博曼夫妇二人被撒旦杀死之时正在和面,准备烘焙面包。逃离面包店后,珍妮和丽莎来到奥克斯利夫妇家,发现厨房的窗帘被拉开,他们正在吃晚餐。恶魔撒旦正是在他们犯罪之时杀死他们,让他们负罪而死,这样一来,撒旦便有机会把他们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

二、撒旦的最终命运

小说中的“变形体”和其他人物决战以及它的死契合《圣经》中撒旦的命运。《圣经》记载,撒旦会一直和上帝对抗至最后一刻。审判日来临之前,有两头野兽被撒旦授予力量,一头从海里来,一头从地上来,不拜野兽的人都会被杀死。同时,一个假先知会以撒旦之名诱骗世人崇拜他。(启示录13:1-15)野兽和假先知会引诱世间的君王同上帝和上帝的信徒们作战。(启示录19:19)撒旦被上帝的化身耶稣打败,被关押一千年。之后,撒旦将被放出,带领歌革和玛各攻击耶稣。此时,天降大火,烧死了所有的对抗上帝的暴徒。撒旦最终被耶稣打败,打入火湖之中,永受折磨。(启示录20:7-10)

在和撒旦的斗争中,蒂莫西和萨拉扮演了《圣经》中“救世者”的角色。撒旦控制了装甲车上的通讯设备,以此来和珍妮等人通过电脑对话,但是只有蒂莫西和萨拉同撒旦进行了交谈。蒂莫西是真正了解变形体的人,他对恶魔撒旦说,“你获得了人的自我意识”(第367页),并且认为撒旦“非常傲慢”(第368页),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撒旦的特性。正是因为撒旦的傲慢,使他暴露了自己的弱点。萨拉据此发现一种生物制剂“博奥斯”能够打败他。最后,“变形体”被彻底打败,他的信徒凯尔和吉恩也在最后在袭击塔尔和布莱斯的过程中被二人击毙。

三、结语

通过借用《圣经》中恶魔撒旦的形象,迪恩·孔茨向读者表达了“邪不胜正”的中心议题:罪恶多端的恶魔撒旦终究会被正义所打败。围绕这个中心议题,作者还阐释了以下两点:一,撒旦会引诱对上帝信仰不坚定的人,即负有罪行之人。二,追随恶魔撒旦的人终究会受到惩罚。从宏观上说,世界上充满了“正”与“恶”之间的斗争,只要不放弃追寻正义,邪恶终究会被战胜。

【参考文献】

[1]弗莱《布莱克的原型处理手法》,转引自《普林斯顿诗歌与诗学百科全书》,第49页。

[2]Shipley,Orby.A Theory about Sin,London(1875)pg.268-278.

[3]《圣经(和合本)》,〔南京〕中国基督教两会2003 年版。

猜你喜欢

罪行原型
包裹的一切
民间借贷涉罪行为中受害人法律责任的刑民分析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铁蹄下的东北——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侵占东北罪行纪实
东窗事发
浅谈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掌握英语缩略语,看美剧不用愁
《沙家滨》中的阿庆嫂原型
原型理论分析“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