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新与复归

2015-05-30郝莺莺

大观 2015年6期
关键词:文艺观古典主义

郝莺莺

摘要:古希腊文艺理论是西方文艺理论发展的源头,古典主义作为最早出现的理论之一,也可追溯到希腊时期。本文结合希腊文艺传统,试从模仿自然、思想至善与崇尚理性等希腊传统文艺观入手,推究古典主义自然原则、道德原则和理性原则在西方文艺实践中的创新与承袭,探寻古典主义的守成之路。

关键词:古典主义;希腊传统;文艺观;三大原则

一、模仿自然——流传的文艺典范

“模仿说”是希腊人对艺术最为重要的规定,这个概念贯穿了整个希腊美学思想的发展进程,成为思想变更中的一条重要线索。

早期哲学是自然主义的,哲学家初步运用理性能力审视外部自然时,得出宇宙是和谐有序的结论,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复制和描绘,是对自然的模仿。“模仿”成为后世古典主义创作的重要原则。

贺拉斯率先继承模仿说传统,提出文艺模仿古典的原则。《诗艺》中写到:“我的朋友,你应当日日夜夜研究希腊的范例。”强调的就是对古典文化的继承。同时期的朗吉努斯在《论崇高》中也阐述了类似的观点,认为引向崇高的一条道路是“模仿过去伟大的诗人和作家,并且同他们竞赛。”创作具有崇高风格作品的重要途径首先就是学习和模仿,以伟大的诗人和作家为师。

兴起于十四世纪的文艺复兴思潮,是对古代希腊罗马艺术和美学的“再生”,实质上就是对古典的批判与继承。《诗学》和《诗艺》一度成为保守派的“圣经”,意大利画家瓦萨利在《优秀建筑家画家雕刻家传》中指出,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目的在于模仿。模仿自然、师法古典的传统于文艺复兴时期得以延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应属达·芬奇,他的美学观与希腊早期哲学家相近,把师法自然看作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高举“模仿说”大旗,主张艺术家应像镜子一样忠实反映自然,并以意大利的绘画发展史为例,证明画家取法自然,艺术则会走向昌盛的局面。

新古典主义是古希腊模仿说再度浮现的又一次浪潮,布瓦洛系统的阐述了新古典主义模仿自然和古典的原则。“模仿”始终是贯穿于西方古典主义的一条主线,所谓“古典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对古希腊文艺的模仿与学习。模仿说以模仿自然为创作准则与最高目标,尽管对于“自然”的含义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总体而言,古希腊早期的模仿自然的观念,为古典主义的自然原则、借鉴原则的孕育和发展埋下了最初的种子。

二、尊爱道德——至善的人格修养

希腊哲学研究方向发生扭转是在文化史的黄金时期,苏格拉底最早从社会科学的观点看待美学问题。参考《回忆录》可知,苏格拉底把美和效用相联系,认为美是有用的,效用是衡量美的标准。另一伟大人物是柏拉图,理式论是其哲学体系中的核心部分。依他所见,感官所知觉的现实世界及艺术世界都是不真实的,艺术更与真实隔着三层。

作为希腊最后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极大作用。依他看,事物的存在是由形式因、物质因、动力因和目的因所决定,并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而事物的运动必定因为存在着一个永恒的第一推动者,而这个推动者就是善。

希腊后期的社会哲学把关注重心放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探讨了社会如何能和谐存在等问题,模仿对象也从自然转向了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人的行动,强化了人们对于“至善”的追求。古典主义者以此为基,一方面对作家的基本修养予以重视,另一方面也对文学作品的内容也提出了“合情”的要求。

贺拉斯承袭传统“至善”观,提出文艺创作的合式原则。所谓“合式”,就是要求在艺术上要做到协调一致,叫人感到合情合理。在《诗艺》中贺拉斯谈到:“有许多情节不必呈现在观众眼前,只消让讲得流利的演员在观众面前叙述一遍就够了。”舞台不应表演激烈的灾祸或怪诞的景象,文艺不应违背人的善念、伦理观以及道德感,要有理性的节制,符合善的要求。朗吉努斯谈论崇高风格时强调,崇高重要的来源就是庄严伟大的思想。“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伟大的思想,主要源于高尚的心灵。朗氏将艺术的风格与创作者的人格相联系,对作家的基本修养予以足够的重视,表现出人们对艺术家“至善”品德的追求。

新古典主义阶段,布瓦洛提出文艺的道德原则。艺术的最高理想是实现理性、真、善、美的统一,其中对善的追求不可小觑。布瓦洛所说的道德原则主要针对艺术家的道德修养而言,艺术家应当注意自身在道德上的完善,既要在人格上自尊自爱,又要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情趣。

艺术作品得以产生良好的道德影响,最重要的是提高艺术家个人的人格修养。作品是艺术家心灵面貌、道德精神的直接表现,艺术家具有高尚的人格修养,才能保证作品的纯洁与典雅。从这点不难看出,古希腊的至善思想在后世古典主义者心中根深蒂固,由此便形成了古典主义的合情原则,也即道德原则。

三、崇尚理性——文艺的最高准则

渊源西方文化,理性精神有着悠久历史。早在希腊时期,哲学家对理性便有着强烈的追求,理性精神一度成为希腊文化价值的核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首开西方理性主义的传统,为古典主义之理性原则奠定坚实基础。

柏拉图的理性主义思想主要见于《理想国》中,他认为人的灵魂分为理性、意气和欲望三部分,人的性格要达到正义,意志和情欲也理应受到理智的统治,理性具有绝对的价值,统帅着灵魂的另外两种冲动。亚氏则扬弃早期哲学家把人理解为感性存在物的片面性,提出“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一哲学命题,强调理性为人所独有,是灵魂中较优的部分,“对于人,符合于理性的生活就是最高的最愉快的”。至此,理性思想被比较明确地得以初步的阐释。

希腊先哲阐发的理性精神,为后世探讨人的问题奠定了理性基础,并将对艺术问题的追问定格在理性的框架内,为古典主义理性原则奠基。尊崇理性和传统,强调常情常理是古典主义最为显著的特点。

拉丁古典理想的奠基者贺拉斯对此曾说:“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这里所谈的“判断力”即艺术家正确的思辨能力,即理性的能力。这种判断力不仅是运用逻辑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而且是一种综合的包括认识判断、道德判断和审美判断的判断力。

布瓦洛在古典主义“法典”《诗的艺术》中严肃提出:“必须爱理性,让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从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艺术要以理性为出发点和归宿,理性是艺术作品的思想灵魂,他甚至将文学作品的成败,与有无理性联系在一起,突出了理性在创作中的地位。

上述分析可知,古希腊哲学家首开西方理性主义的传统,理性精神由此在古典主义思潮中渊源不断地发展延续,理性原则也随之成为古典主义所奉行的圭臬。

四、结语

古典主义传统早在罗马时代就已经形成了,最初只是要继承和发展古希腊的文艺成果,以期创造出可与古希腊艺术相媲美的罗马文化。十七至十八世纪则是古典主义发展的典型时期,也可称之为新古典主义时期,古希腊的传统文艺观在此时期被强化到极点,古典主义理想也被极度推崇。尽管古今学者针对古典主义传统的论争有着巨大的分歧,但总体而言,古希腊模仿自然、思想至善、崇尚理性和服从规范等文艺观,最终在西方文艺理论的实践中定型为古典主义的自然原则、道德原则和理性原则,并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

[2]马奇.西方美学史资料选编(上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猜你喜欢

文艺观古典主义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绘画之本:欧洲古典主义大师素描
向古典主义致敬
架起古典主义到现代的桥梁——法国风景园林大师阿兰·普罗沃的景观设计
浅谈亚里士多德的文艺观
夏目漱石《草枕》中那美人物形象与“非人情”美学
胡风的性情与悲剧
论朱自清创作中自省意识成因
习近平对毛泽东文艺观的继承与发展
中西古典主义绘画构图艺术比较研究——以《鹊华秋色图》和《掠夺萨宾妇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