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思考

2015-05-30范志军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生农村

范志军

【摘 要】 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学校条件、家庭条件及环境氛围的影响,其阅读量难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对于农村小学教师而言,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有书读,喜欢读,会读书,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堂以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学生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学生将已有知识同社会生活相联系,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语文课改的逐步推进,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意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新编《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生六年的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一新的标准,要求之高前所未有,即使是城市学生要想达到这个水准也并非易事;更何况农村学生呢?众所周知,农村小学生的阅读条件与城市学生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课本上的知识还没学好,怎么能读课外书呢?二是受经济条件和家长文化层次的限制,家庭藏书量不大,即使有一些,大多也不适合小学生阅读;三是农村学生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较大,家中的爷爷奶奶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针对上述状况,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了,那如何做到让学生“有课外书读” “喜欢读课文书” “会读课外书”?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农村小学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该思考探究的问题。

一、有图书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前提

在如今“大语文观”这一背景下,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唐代大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多读书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作用,然而古人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进行课外阅读,书源须有保证。因为农村学校、家庭条件都有限,图书资源相对贫乏,这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多渠道解决课外书严重不足的问题。首先,建议学校扩充图书室的藏书量,并定期向学生开放;其次,教师须鼓励学生从家里带图书到校来,建立班级图书角;再次,教师须与家长沟通,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书让家长购买;最后,教师购买部分优秀的、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课外书充实班级图书角,制定读书计划和图书借阅制度,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得学生做到人人有书读,人人有好书读,人人好读书的习惯。

二、有兴趣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同样要想使学生课外阅读健康、持续地发展,教师就要设法改变农村学生家长的观念和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如果在课外阅读方面有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那么课外阅读开展起来就比较顺利。然而兴趣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就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学生去读课外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故事激趣。教师可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推荐不同的读物,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趣味性强的故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一些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如《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乌鸦和狐狸》等经典故事,也可以声情并茂地讲给学生听,使他们对故事情节浮想联翩,对教师羡慕不已,教师可借机告诉学生,这些都来自于课外书,以此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欲望。

2.榜样示范。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以常给学生讲一些农家子弟读书成才的故事,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天天向上。当然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也不可小觑,教师要求学生必读的书,教师自己先要读;每天中午的学生集体阅读时间里,教师也要放下手里其他的事,手持课外书和学生一起畅游书海,久而久之,学生就乐于跟教师读课外书,并从阅读中获得感受和乐趣,从而喜欢上课外阅读。

三、有方法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保证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除了平时在语文课在渗透,另外就是在课外阅读课上,给学生以全面、系统的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1.教会学生基本的读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课外阅读内容的差异,恰当选择精读、略读和跳读等阅读方法。使学生懂得课外阅读有时需要细嚼慢咽,像一些优美、经典的文章,对其内容主旨、意境写法等须细细揣摩和品味;有时只需囫囵吞枣,像一些名著、专著一时看不懂可用跳读法,以后再去慢慢体会,像报纸、杂志等可用略读法了解其大意。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一种自主的、个性化的行为。

(1)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里强调的是要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阅读一篇文章之后,让学生将文中富有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语句、段落摘录下来,并加以记忆,或写读后感受、做读书卡片等,促进其对阅读内容的记忆、理解和消化。可见,好的读书的方法是学生爱读书的保证,学习起来也会有“事半功倍”效果,使得课外阅读也会变得精彩、有趣,富有成效。

总之,要使农村小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外阅读的意义,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把课外阅读当作内心所需的事情做,才会使小学生主动去读书,去欣赏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去感受大千世界的美妙无穷,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才会得以真正的提高。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小学生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我是小学生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