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温胆汤联合氨氯地平片对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体质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2015-05-30路志术曾江琴余芳孙勤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血压病

路志术 曾江琴 余芳 孙勤国

摘要:目的 观察加味温胆汤结合氨氯地平片治疗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体质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治疗组予加味温胆汤结合氨氯地平片,对照组仅予氨氯地平片,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中医痰湿质评分及血清VEGF水平,比较2组降压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痰湿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中医痰湿质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清 VEGF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2.1%(58/63)、76.2%(48/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温胆汤结合氨氯地平片可明显改善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的偏颇体质,降低血清VEGF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压疗效显著。

关键词:高血压病;加味温胆汤;痰湿体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7.010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生活环境影响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相对稳定的个体固有特质[1]。不同体质的人对不同病邪具有易感性,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体质类型决定了病邪的从化,从而也决定了病证的不同类型。痰湿质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2],痰湿质高血压患者比其他体质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更高,进行早期综合干预更为重要[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并发症的发生与体质相关,辨识体质并加以干预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方法[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的主要因子,是评估高血压病情的重要指标[5],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高血压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调理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体质偏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防治高血压、保护靶器官、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有重要意义。笔者运用加味温胆汤结合氨氯地平片治疗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体质、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6例患者均为2012年2月-2014年3月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武汉市第三医院医联体医院)就诊的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按就诊顺序查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高血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性别(例) 年龄 病程 高血压分级(例)

男 女 (—x±s,岁)

(—x±s,年)

1级 2级 3级

治疗组 32 31 59.73±11.59 6.32±3.36 27 21 15

对照组 33 30 58.16±10.97 6.51±2.93 26 23 14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6]拟定诊断及分级标准:成人未服用降压药且排除明确基础疾病,2次以上非同日测量,收缩压≥140 mm Hg (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

1.3 中医体质评分与判定

根据中医体质量表[7]中各亚量表转化分数判定患者体质类型。转化分数由原始分数换算得出,转化分数=[(原始分数-条目数)÷(条目数×4)]×100,轉化分数为0~100分,原始分数=各亚量表条目分数之和。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均<40分,则判定为平和质;若痰湿质的转化分≥40分,则判定为痰湿体质[8]。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分级为1~3级;②体质分类判定属痰湿质;③年龄18~75岁;④对治疗方案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①继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者;②合并严重心血管、血液系统疾病及肝、肾功能异常者;③依从性差者。

1.6 中止标准

治疗期间病情持续恶化,不适合本方案或可能发生危险心血管事件,医生判断应停止本方案者。

1.7 研究伦理及患者权益保障

本研究经武汉市第三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所用氨氯地平片是目前的一线降压用药,中药组方均为临床常用中草药,最大限度保障了患者的利益。患者自愿参加,有关信息资料保密。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口服马来酸氨氯地平片(江苏万高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112161,5 mg/片),1片/次,1次/d,连续服用12周;同时口服加味温胆汤(苍术10 g,法半夏10 g,茯苓10 g,白术10 g,陈皮10 g,枳壳10 g,竹茹6 g,山楂10 g,甘草3 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12周。治疗期间忌食肥甘辛辣厚味。如规律按规定剂量服药,血压仍然未能达标者,根据病情加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利尿剂等口服降压药。

对照组在治疗组基础上减用加味温胆汤,其余与治疗组相一致。

2.2 观察指标

2.2.1 中医体质评分 受试患者在中医主治医师协助下填写中医体质量表[7],要求受试者根据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实际情况或感觉进行选择。

2.2.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EGF水平,按试剂盒(武汉优尔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说明书严格操作。

2.2.3 血压 采用标准水银汞柱血压计,测量患者安静休息15 min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取3次测量的均值,治疗期间每周测量2次血压。

2.2.4 安全性指标 每位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检测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

2.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9]判定降压疗效。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者舒张压下降≥20 mm Hg;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达到正常范围,或下降10~19 mm Hg;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痰湿体质评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痰湿质评分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痰湿质评分也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2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痰湿质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63 53.62±4.76 37.29±2.73**

对照组 63 52.73±4.87 51.36±5.12

t值 1.037 19.25

P值 >O.05 <0.0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下同)

3.2 2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比较

2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比较(—x±s,ng/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63 107.3±12.9 69.2±7.8**

对照组 63 105.9±12.3 77.3±9.1**

t值 0.623 5.364

P值 >O.05 <0.05

3.3 2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2组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比较(—x±s,mm Hg)

组别 例数 收缩压 舒张压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63 165.7±12.3 128.7±5.7** 102.3±4.9 88.3±3.9**

对照组 63 163.2±11.6 133.7±6.3** 100.7±5.2 93.4±4.3**

t值 1.17 4.67 1.56 6.97

P值 >0.05 <0.05 >0.05 <0.05

3.4 2组降压疗效比较

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7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P<0.05),见表5。

表5 2组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63 34(54.0) 24(38.1) 5( 7.9) 58(92.1)

对照组 63 23(36.5) 25(39.7) 15(23.8) 48(76.2)

3.5 安全性评价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心电图及肝、腎功能监测均无异常变化。治疗组出现1例轻度恶心、1例面部潮红,对照组出现2例面部潮红,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2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4 讨论

痰湿体质是由先天遗传或后天过食肥甘引起的体内痰湿停聚、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中医理论认为,高血压的病机特点是阴阳失调,痰湿阻络,痰与瘀结,病情迁延,久病入络。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慢性炎症、血管内皮损伤、血脂代谢异常等病理改变,是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10]。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一种常见病,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11],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并呈年轻化趋势。其发病涉及多种机制,血管内皮损伤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高血压状态下,湍流和剪切应力增加,动脉内膜受损,多种细胞因子分泌增加,其中VEGF生成增多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管加压物质的敏感性同时提高,最终导致血管血管收缩及不同程度的各种病理改变[12]。

本研究以调理高血压患者体质偏颇为切入点,运用自拟加味温胆汤结合氨氯地平片治疗本病。加味温胆汤以性味辛温之苍术、法半夏燥湿化痰,共为君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苍术不仅能使血压逐步下降到正常水平,且停药后出现与治疗时间成正比的血压稳定期[13],半夏可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及减小脉压差[14];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利水燥湿,一以绝生痰化湿之源,二则使痰湿之邪祛之有道,共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和中、破气消痰,取气畅则痰消之意,又加强君臣之健脾燥湿、利气化痰之功,痰湿蕴久,易化热成瘀,少佐竹茹化痰清热,与苍术、法半夏相伍,寒热互济,辛开化痰,生山楂降脂化瘀,具有很好的降压及调脂作用[15-16],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佐使。诸药相伍,以健脾燥湿化痰为主,佐以行气利湿、化瘀通脉,标本兼顾。

本研究表明,加味温胆汤结合氨氯地平片,对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偏颇体质,同时可大幅降低患者血清VEGF水平,且均较单纯氨氯地平片治疗效果明显,可更有效改善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病理改变,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为从调理体质的角度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

[2] 朱燕波,王琦,邓棋卫,等.中医体质类型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40-45.

[3] 钱岳晟,张怡,朱鼎良.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类及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10):1160- 1161.

[4] 宋银枝,宋群利,叶仁群,等.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体质与并发症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9):20-22.

[5] 杨军,董天葳,王敬磊,等.白介素-7与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6):538-541.

[6]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18.

[7] 朱燕波,王琦,折立秀树.中医体质量表的信度和量度评价[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7):651-654.

[8] 柳璇,王琦.《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修改建议及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5):300-304.

[9] 鄭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10] 杨晓翠,罗海明,姚春梅,等.高血压病痰湿体质者炎性标志物改变的初步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1-3.

[1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7.

[12] 邹文雄,林泽鹏,张志伟,等.老年高血压的组织因子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6,12(3):178-180.

[13] 董大京,刘兰祥,张健,等.苍术酮对高血压的疗效[J].河北医学, 1997,3(4):63.

[14] 杨丁友,吴兴利,于洋,等.不同炮制方法的半夏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1,52(7):575-577.

[15] 云丽芹.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山楂菊花茶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2,24(6):192-193.

[16] 袁圆,赵军,高惠静,等.山楂对肾性高血压复合高脂血症大鼠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1):52-57.

(收稿日期:2014-12-16)

(修回日期:2015-01-20;编辑:陈静)

中图分类号:R259.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7-0032-04

猜你喜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血压病
全真一气汤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病验案举隅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褪黑素通过HIF—1α/VEGF信号通路减轻急性肾损伤的研究
β—catenin和VEGF在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热痹康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periostin蛋白水平与VEGF、ET—1及hs—CRP的相关性探讨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苦瓜等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血脂影响的比较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