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整理艺术”

2015-05-30田霏宇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艺术界克利新创

田霏宇

“你可以选择接受他的调侃,并且理解成这是一种看待事物的新角度,只要别真的以为艺术界里面有人新创了一派叫“整理艺术”就可以了。”

拿到这本书之前,坦白讲,我并没有听说过乌尔苏斯这位艺术家。好奇心驱使下,我去谷歌网站搜索了他的名字,发现2006年他在TED 大会上做了一段关于“整理艺术”的演讲,分享的便是这本书,或者说是他对这部作品的创作方法和思路。

他的方法,说起来也简单,就是把许多艺术名作拆分成最基础的组成部分,然后近乎强迫症似的按照颜色和尺寸重新排列。如保罗·克利(Paul Klee)用不同色块绘制而成的抽象画,到了他手里,便被按照颜色分成几堆色块,变成了关于保罗·克利用了多少红色块、绿色块的柱状解剖图。乌尔苏斯还调侃说,保罗·克利的创作一看就是赶飞机做的,所以色块大小不一,也没有涂匀,实在是太偷懒。而像他这种付出很多手工劳动,为现代艺术的混乱做重新整理的艺术家才是值得歌颂的。他认为康定斯基(Kandinsky)的作品是把所有东西都随意地丢进一个空间,如果他老妈看到他这么乱搞,肯定会把他禁闭三天;而米罗(Miró)的画就好像是边打电话边画出来的一样,极其随意……总之,每位大师的杰作都被乌尔苏斯先生“义愤填膺”地重组归类,他甚至为这种“合并同类项”的游戏申请了专利,命名为“整理艺术”。

乌尔苏斯对“整理艺术”的一通解读和他的“绘画实践”一样,透露着瑞士人特有的如阿尔卑斯山山顶一般“冷”的幽默——其实,喜剧演员才是他的本职——他正儿八经获得过一些国际上的喜剧表演奖。所以你大可不必把这本书当作严肃的当代艺术来阅读,因为他只不过是用视觉幽默地呈现了一位外行人对艺术的惯常误读,就像总有人开玩笑说毕加(Pi-casso)的画小学生也可以画出来一样。你可以选择接受他的调侃,并且理解成这是一种看待事物的新角度,只要别真的以为艺术界里面有人新创了一派叫“整理艺术”就可以了。

从古典时期的写实到现代主义的抽象,艺术的发展恰恰是其自身不断整理、推翻、修整的过程。如果回到历史发生的那个瞬间,就会理解保罗·克利的色块、毕加索的立体探索、波洛克(Pollock)的滴画,决不是什么玩偷懒或者信手涂抹,他们是在他们所烂熟于心的艺术面临自身合法性危机的当口,思考究竟何为艺术,并给出了在当时人看来甚为叛逆的答案。好的艺术,是要与艺术史对话的,它通过整理、消化前人的艺术,转化成属于自己语言的、动人的艺术。乌尔苏斯的做法是直接的、表面的“整理”,真正的艺术应该把艺术史揉碎了,揉进骨髓和血肉里,像夏娃脱胎于亚当一样,不轻易着痕迹。

猜你喜欢

艺术界克利新创
“已死”还是“回归”?绘画在西方当代艺术界的困境以及根源探究
我和我的好朋友们
2017山西省新春新创优秀剧目展演
藏戏表演舞台调度传承与发展的点滴思考——以新创藏戏剧目《图兰朵》为例
结句的新创(外一题)——李清照《武陵春》
新创企业的滞涨
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为何一拖再拖?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
艺术界名流的网络分享社区
阳光照耀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