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笛子的音乐表现及发展

2015-05-30王昌俊

北方音乐 2015年7期
关键词:笛子音乐发展

【摘要】笛子是我国的传统乐器之一,有悠久的历史,本文从笛子的音乐表现力等多个要素上去探索它的音乐表现价值,从它的发源、发展、成熟为切入点,探析它的发展前景。从笛子的自身音乐特征阐述了它特有的训练方式,从其发展历程来瞭望民族音乐未来的发展方向。从上述角度简要阐述笛子做为民族乐器的魅力,以期对其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关键词】笛子;音乐;发展

一、笛子的表现形式

笛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汉族乐器,也是汉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笛子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说它是一件很古老的民间乐器,一代一代艺人心口相授流传至今;同时也可以说它是一件很新的乐器,古老在于历史的厚度与沉淀;新颖在于它的发展与变更。笛子正式定型为现在的六孔排列是近百年的事情,这归功于我们的那些前辈、大家,将笛子搬上独奏舞台,为笛子创作乐曲,培养高水平演奏乐手。原本笛、箫的发展是难分伯仲的,可惜近代没有几个真正对箫有帮助的大家;现在各大音乐学院、艺术类、综合性、师范类普通高校大都设有笛子专业,却鲜有高校设箫专业的,所以箫逐渐从演奏技法、系统训练的严谨程度上,已经被笛子甩出了一大截,暂表不提。

笛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在中国的舞台上充分展示了它的艺术魅力,经过无数人的努力,由最初给戏曲和曲艺伴奏的乐器发展成现在经常在舞台上独奏的民族乐器。近现代以来,竹笛受地域民俗和生活坏境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南派”和“北派”两大流派,并且都形成了逐渐独特的演奏风格。

我们在欣赏歌唱表演时,并不会去想她的音域,我们在意的是她是否能打动人心,好的歌手轻描淡写让我们泪如雨下;不好的歌手吼上天也丝毫没有美感与表现力。比如脍炙人口的奥运主题曲《我和你》,只用了12356这五个音,却成为奥运经典曲目,让音域控情何以堪?诚然,六孔笛子的音域相对一些乐器是要少一些,但有两点很多人可能认识不足,第一是半音,笛子可以演奏《流浪者之歌》,这首曲目放在小提琴里也有着极高难度;还有《无穷动》,这首曲目使用循环双吐演奏还有很多半音,放在目前学习长笛专业的手上也极少有人能演奏。中国笛子的演奏技法是非常高超的,为何这样说?因为很多学习长笛的,连循环换气都用不了。

笛子的半音并非一些人所想的那样无法演奏,事实上是可以的。再说说音域,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有八孔和十孔笛子的存在,她可以极大地方便半音的演奏和音域的拓展,这要向戴亚和易加义两位先生致敬。还有一种竹笛是由南京艺学院蔡敬民先生发明的,叫做新竹笛,对于这些笛子的特点,一句两句话是说不清楚的(以上大家可以百度一下)。这就告诉我们,我们并非只有六孔笛子;我们并非只有宫、商、角、徵、羽;我们的竹笛并非停滞不前,一直在发展。

二、笛子在当代流传渠道

吹笛要讲究姿势,这不仅仅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演奏者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技巧,更好地表现音乐内容。诚然,对于笛子演绎的训练,我们没有西方来的系统;曲目也没有西方来的庞大严谨。这又要扯到古代那些破事,中国古代吹笛人、或者古代的音乐人,没有地位被称之为“伶人”,国家的氛围如此,这也是古音乐人的一种无奈。乐器的训练方法与乐曲的传承弱于西方,也就不难理解了,其实不光我们的乐器,我们的中国好声音,也都是一些模仿西方唱腔,真的是中国的好声音吗?呵呵哒!我们的流行音乐,古典音乐,摇滚音乐,都远逊于西方,是祖上的那辈不重视系统训练,不在意这些“旁门左道”,加上wenge等等。但是我们真的没有改进吗?赵松庭先生编写的笛子十讲,还有近代一些演奏家编写的一些系统化的教材,让笛子更加系统专业科学化,大家都在努力。

我们为何会与笛子有缘?老一辈受戏曲表演、广播和影视剧影响,如《扬鞭摧马运粮忙》《牧民新歌》《女儿情》《枉凝眉》等,年轻一辈受到网络古风,仙侠之类游戏与影视剧影响,如《琴师》《雨碎江南》等,笛音就这样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吟唱、耳畔回响,但无论是旧广播的清澈嘹亮,还是游戏里笛声的惊鸿一瞥,都直击了人心!催生了共鸣,心动了,所以开始想学了,这就是笛的演绎者与爱好者不断发展壮大情缘所在吧。

三、笛子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笛子独奏曲的创作得到较快的发展。其推动力之一是大量民族音乐会的举办。学者刘长江认为,由于当时独奏曲目的数量未能应付频繁的演出,而作曲家们对这种获得新发展的乐器的性能及特质尚未了解透彻,故此创作这个责任便落于演奏家的身上。事实上,由演奏者创作乐曲实乃中国民族音乐多年的传统,其中如古琴的演奏本身便带有乐曲创作的性质。20世纪50年代的创作者在创作动机上,主要基于实际情况的需要,多于个人荣誉的考虑。刘长江认为,即使这些兼任“作曲家”的演奏家在能力和条件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困难,但他们也尽力满足国家及无产阶级的需要。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共产主义国家艺术发展的例子。演奏家们多以已有的民间音乐及戏曲音乐作为素材,辅以放慢加花、变奏等创作手法来作曲。

笛子的发展很迅速,戴亚,唐俊乔等演奏家早已经将笛子与西方乐队融合,进行中西方音乐对话,丝毫不逊于色,雅尼音乐会的《夜莺》采用了无膜d调竹笛来演奏,可是我们却往往宁愿相信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也是一大悲剧。不光笛子,爱穿西装,爱吃西餐,爱中英文混合讲话并引以为豪的并非一个两个。但是当我们中国的璇玑姑娘出现在国外手拿笛子演奏时,震惊了世人,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艺术、我们的音乐、我们的乐器、让外人惊叹,但是却被我们自己人所看不起。当外人称呼我们笛子为不可思议的魔笛、神笛时;当交响乐与笛子完美融洽中西方交谈时;当我们的笛子在维也纳大厅飞声时,我们自己,却认为笛子要过时了,跟不上时代了。

笛子的发展很迅速,最近几年有很多作品诞生,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这需要时间的沉淀与筛选。我们不仅仅只有牧民、扬鞭、雨碎江南、女儿情,我们还有很多竹笛演绎作品,可能被束之音乐殿堂,成了阳春白雪;还没有被很多人熟悉,或者不被普通竹笛爱好者接受。相比音乐学习风声水起之势,学习笛子的人不是很多,但不可忽视的是学习笛子专业的却不少,就好像我们国家的一些体育项目比赛非常强,但是实际上我们普通民众难以企及的,断层了。体育比赛宗旨是为了普及体育、锻炼身体,而不单是为了拿金牌,我们乐器的发展,更多时候也是为了普及和满足人的精神生活需要,这一点这些年做的有些差强人意。

当前笛子发展也遇到了瓶颈,正往高深、高难、听不懂方向去发展,听不懂的不一定是高雅,为了与所谓国际接轨,我们也牺牲了很多,二胡都快成为中国小提琴了。同质化有时是一种悲催的事情,失去了自己的特色,看似美好,隐患重重,民乐往什么方向去发展,有待商榷与摸索实践。

值得庆幸的是,一些真心热爱笛子的人们,根置于中国这块热土,对笛子有着与生俱来的灵性,一旦“染”上笛子,便再也不愿舍弃,有的如醉如痴到拥笛共眠般狂热。他们或许只是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普通学生、一个水果小贩,他们只是芸芸众生中从事各个行业的普通的一员。因为笛子走到了一个群体,为了共同的情趣爱好,成为朋友,为笛缘,成相知,凭添更多的是一种感动。遗憾的是,我的很我学生中有些并不爱笛子,或是揣着父母的梦想或是其他功利心驱使等等 ,情非所愿来学习这个东西,这也可能算是中国式的教育特色了。笛为何而奏?声因何而起?为名?为利?为炫?为……?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思考。

四、结语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精神文明范畴的艺术追求,也越来越广泛而丰富,喜爱学习音乐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可喜的看到,学习笛子的专业或是爱好者也越来越多,超越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如今有了百度笛吧、QQ笛群、优酷视频等等网络平台,给笛子爱好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最近,笔者为激发更多音乐爱好者喜爱笛子,偿试把现代流行音乐与笛子融为一体,借助优酷视频平台,录制了一些广受年轻人喜爱的笛子曲,如《敢为天下先》《千本樱》《匆匆那年》《九妹》《半月琴》等等(优酷搜:王昌俊),受到年轻网友的喜爱和好评。欢迎音乐界大师们关注交流指导。作为竹笛教育工作者,愿把更多天性具有音乐潜质的音乐爱好者,引领到竹笛这门乐器中来,喜爱接受学习笛子。

悠悠笛音,响达行云,吾辈谨记,及凌云处尚虚心,愿与所有笛界同仁、爱好者共勉。民族乐器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参与到它的研究和推广中来。

参考文献

[1]荣卫.王铁锤笛子演奏艺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05-30.

[2]萧舒文.20世纪中国笛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03-01.

[3]于立柱.试论笛子演奏中的音准问题[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2-30.

[4]石硕.笛子演奏过程中气息控制运用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

2014-06-30.

[5]谭嫄.抓住笛子演奏的神韵[J].中国校外教育,2009-09-20.

作者简介:王昌俊(1986—),男,安徽南陵人,现居长沙市,竹笛教师,工作单位:长沙山竹艺术学校。

猜你喜欢

笛子音乐发展
山里有间笛子铺(中)
山里有间笛子铺(上)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音乐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