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摩洛哥看夏日最美色彩

2015-05-30胡悦薏

都市丽人 2015年7期
关键词:卡萨布兰卡马拉喀什摩洛哥

胡悦薏

被浩瀚汹涌的大西洋、澄净蔚蓝的地中海,还有金黄色大沙漠所包裹的摩洛哥,有着法式的优雅浪漫,安达卢西亚的热情奔放,是北非蛮荒与欧洲文明撞击之后的心灵归宿。随着摩洛哥对中国签证政策的放宽,这个通常被很多人和摩纳哥混淆在一起的国家终于有更多的机会向中国游客展现它更多的美了。身处北非,却吹着欧洲飘来的季风,顶着经典电影《卡萨布兰卡》故事发生地的名号,又是三毛和荷西的结婚地,这一切都吸引着我们去揭开它的面纱。让我们走近它,去领略那最美的夏日色彩,去期待那最神秘的旅行。

白色 卡萨布兰卡

漫长的夏夜飘着纯自爱情

尽管拉巴特是摩洛哥的首都,但卡萨布兰卡才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市。在二战胜利70周年之际,来到卡萨布兰卡有着格外的深意,虽然当年那部电影《卡萨布兰卡》完全是在好莱坞的摄影棚里拍摄,男女主角相逢的里克咖啡馆也是虚构的,但是“9·11”后,真的有一家里克咖啡馆(Ricks Cafe)在海滨大道不远处开张了,创始人是美国驻卡萨布兰卡领事馆前外交官卡特琳.克里格女士,她以女性的细腻情怀,复刻了电影中的经典场景,旨在为各国游客提供一个相聚交流的平台,并在这里认识到摩洛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荧光屏上永远滚动着黑白老电影《卡萨布兰卡》,循环着缠绵悱恻的《时光流逝》,昏黄的灯光总是教人穿回旧日时光。

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得名于西班牙语,意即“白色的房子”,满街都是雪白如洗的房子,嵌着黑黝黝的铸铁阳台,敦厚的圆弧线条展示着法式风情。无论在城市的哪个角落,都能看到海边高耸的地标——哈桑二世大清真寺(Hassan ⅡMosque)的宣礼塔,每到夜幕降临,璀璨灯华如海市蜃楼般拥有着魔幻般的吸引力。更1可况这还不是一处古迹,而是举全国之力、以当代科技兴建起的现代化大清真寺,也是摩洛哥有史以来最为雄心壮志的建筑。缘起现任国王穆罕默德六世的父亲哈桑二世逃过一场军事政变,此后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并梦到指引:真主的宝座应建在水上。还有一种说法,该清真寺是为了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祖先白海上而来。清真寺于1987年正式动工,由法国建筑师米歇尔_月月索设计,1993年完工,有三分之一部分漂浮于填海所造的陆地上,建筑成本估计达到了5.85亿欧元。

为防止被海水腐蚀,大门以钛合金制成并以电动操控,以密码开启的正门,只有国王才能享此殊荣,殿内的大理石板下铺设常年供暖管道,逢夏季室内温度升高时,屋顶可以打开散热,电梯可直达200米世界最高的宣礼塔顶部,塔尖装有激光设备,耀眼的光束指引着方向。虽然都是现代化科技建造,但处处雕花刻纹,精美绝伦,奢华中透着庄严,古老信仰与现代科技包容并进,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让游客有机会了解自己未知的世界,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赭红色 马拉喀什

南方的红珍珠

在阿拉伯语里,“马拉喀什”意为“红颜色的”,其原因是当年的城墙采用赭红色岩石砌成,迄今基本保存完好。沿着旧城区红色城墙漫步,眼前所出现的景象仿佛让人又回到那遥远的中世纪时代。城中有一处花园名日伊夫.圣罗兰,即使不是痴迷追逐奢侈品的人,也一定会对它充满好奇和向往,法兰西的时尚极致安置于北非的异域狂野,那将会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花园原名马约尔花园,属于法国艺术家雅克.马约尔(Jacquees Majorelk),他在第一次拜访马拉喀什时就爱上了这片浪漫不羁的土地,后来他在马拉喀什郊区置地,并以毕生之财力、无尽的才华来设计塑造这座花园,几乎搬来了非洲所有美貌植物,甚至还有东方风情的竹林小径。花园中的所有建筑,大到别墅、外墒,小到装饰花瓶,都披着他最钟爱的蓝色,为炙热干燥的空气带来了一抹神清气爽,这种蓝色也因此得名马约尔蓝。他的水彩画作品在繁杂的艺术世界里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但花园却是不朽的。

1962年,马约尔去世后,花园逐渐破败,一直到1980年,伊夫·圣罗兰来此并对花园一见钟情,与皮埃尔·贝尔热(PierreBerge)共同买下了这个花园,他们每年都会来此度假,在花园中沉思静想。和在摩洛哥遭遇车祸,回法国后逝世的马约尔恰好相反,伊夫.圣罗兰虽在巴黎去世,皮埃尔.贝尔热却将他的骨灰撒在了他最钟爱的北非花园中,还竖起了小小的碑柱。

走出马约尔蓝,又回归到了马拉喀什标志性的赭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出不定的粉红、朱红诸色,当太阳西沉,摩洛哥最有名的耍蛇表演开始,而卖水人叮叮当当地四处走动时,不眠广场的盛宴就此开演了,广场的正式全称是德吉玛艾尔.法纳广场(Jemaa el-Fnaa),卖水和耍蛇是广场上最为古老的职业之一。没有什么瞩目建筑的不眠广场能够名列世界遗产的原因,就是我们眼前那些鲜活存在的古老行当,传统的Hena彩绘文身祝福,摆摊滑稽说笑的,耍猴耍杂技的,神秘的占卜算卦,甚至还有百年传承的拔牙摊,这一切喧嚣热闹一直要到凌晨两三点才散去,恰似大戏落幕。

蓝色 拉巴特

沙漠中的一抹蓝

在卡萨布兰卡和马拉喀什双星闪耀下,几乎使人差点忘记了摩洛哥首都拉巴特(Rabat)的存在,其实一个国家的首都是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也许不如旅游热门城市那样浪漫多情,却往往代表着这个国家的精神气度,最能讲述兴衰更替的历史故事。

拉巴特之名来自于穆瓦希德王朝(Mtiwahhidun)时期,阿卜杜勒.穆明(Abd al-Mumin)在大西洋畔建起的军事要塞,1170年由于其军事上的重要性得名里巴特·法特赫(Ribatu l-Fath),意思为“胜利的壁垒”,久而久之,演变为城市的名称拉巴特,意为“筑堡垒的地方”。当年的军事要塞已湮没在历史的惊涛拍岸中,给我们留下了一座依临大西洋峭壁的乌达雅堡(Kasbah of the udavas),在断壁残垣中,1195年所建的赤红城门依然庄重肃立,精细雕刻历历在目。

但走进城堡,却让人颇为诧异,看惯了撒哈拉的土黄、建筑外墙的土红,眼前竟然是一片希腊情怀的蓝与白建筑,艳红的九重葛下,猫咪休憩其中,完全一派宁静和乐的气氛,要不是穿着阿拉伯黑色长袍的女子默默走过,真以为自己置身爱琴海。居住其间的人们来自于13世纪在沙漠乌达雅部落招募的战士,为保护圣战成果而在此繁衍生息下来,形成了一个小渔村群落。是什么让他们把自己的小屋定义为小渔村?也许是窄巷头上的那片碧蓝和不远处拍打礁石的大西洋吧。小巷那头就是能环视布里格河(Bou Regreg)流入大西洋的大平臺,浪漫至此终结,剩下的只有保卫疆域的肃穆。

还有一种说法,乌达雅堡里蓝白渔村是“拷贝”摩洛哥另一处胜地——蓝色天堂小镇舍夫沙万(Chefchaouen)的美景。隐藏在摩洛哥北部的里夫(Rif)山脉里,在15世纪末,摩尔人在西班牙最后的要塞格拉纳达王国陷落后,越过直布罗陀海峡逃到舍夫沙万,建立起自己小小的独立王国,但还不到100年的时间,就被摩洛哥苏丹打败,成为摩洛哥的一部分,1920年被西班牙侵占,直到1956年摩洛哥独立才重新回归。和乌达雅堡里上白下蓝泾渭分明的建筑不同,舍夫沙万是一水儿的蓝,仿佛一望无际地中海的深蓝与天空的浅蓝交汇在了一起,勾勒出一片宁静的蓝色地带。清爽的空气,清新的蓝色,安静的小巷,淳朴的民风……这样井井有条的阿拉伯山城真的是美妙绝伦。普鲁士蓝,深蓝,湖蓝,天蓝,酞菁蓝……各种蓝色肆无忌惮地绽放在舍夫沙万里,每一个街角的每一次停步,都被蓝色包围着。有种浪漫的说法,蓝色恰如上帝之眼,在温柔地凝视着舍夫沙万。还有种接地气的说法,刷成蓝色能防蚊。连在一起,一个没有蚊子的蓝色梦幻天堂,那是极美的。

Tips

概况

全称摩洛哥王国(The Kmgdom of Morocco),东、东南接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西濒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最早的居民是北非的柏柏尔人,1912年沦为法国保护国,部分地区划为西班牙保护地。1956年3月2日获得独立。1957年8月14日定国名为摩洛哥王国,苏丹改称国王。现在的阿拉维王朝建立于1660年,穆罕默德六世国王(S.M.Le Roi Mohammed Ⅵ是该王朝的第23位君主。

交通

从中国主要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前往摩洛哥还没有直达航班,前往首都拉巴特可乘坐法国航空,在巴黎戴高乐机场中转。飞往卡萨布兰卡或马拉喀什的选择更多,有土耳其航空、阿联酋航空、卡塔尔航空等,在各国首都机场伊斯坦布尔、迪拜、多哈等中转。摩洛哥主要的航空公司为摩洛哥皇家航空,网址为http:∥www.rovalairmaroc.com/int-en,待摩中旅游進一步发展后,有望开通直航。

也可以从西班牙最南端的港口坐船前往摩洛哥,船上可载自驾车,网址为http:∥www.frs.es。

签证

中国公民可申请摩洛哥个人旅游签证前往摩洛哥旅行。凡经卡萨布兰卡国际机场换乘飞机前往第三国者,持联程机票且24小时内不出机场,可免办过境签证,否则应办入境签证。

货币

1元人民币约等于1.6摩洛哥迪拉姆(Moroccan Dirham DH)

美食

在摩洛哥最常见的主食叫库斯库斯(Couscous),也是遍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北非各国的经典美食,以硬质小砉粉做成米饭状,铺在麦饭粒上的菜可以是羊肉或者鸡肉搭配各类蔬菜,以香喷喷的松软口感才算好吃。还有一种大面包Khobz,是用原木烘烤出来的硬皮面包,配一杯有机薄荷绿茶,完美契合精致绿茶与撒哈拉辛辣薄荷。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夜间或清晨不要独自出门,行动时要听从向导安排,遇有当地人招呼拍照等不要理睬,尤其不要乱拍耍蛇人,会被勒索钱财。

猜你喜欢

卡萨布兰卡马拉喀什摩洛哥
《马拉喀什条约》在我国的实施路径研究——兼论图书馆实施之策
摩洛哥椰枣年创收20亿迪拉姆
欧盟加入WIPO《马拉喀什条约》
“一带一路”文化使者采风摩洛哥
马拉喀什记忆
卡萨布兰卡——我的白色“恋人”
北非印象·摩洛哥
论著作权法中分层式合理使用制度的构建——以《马拉喀什条约》为视角
时光流逝 真情驻留卡萨布兰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