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么培养语感,So Easy

2015-05-30朱辰蕾

新东方英语·中学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被动语态及物动词主句

朱辰蕾

在我看来,语言无非就是一种凭感觉的东西,感觉来了什么都好办。就好比你说中文的时候,你可不会想着什么公式(像what +名词+陈述语序,how +形容词等),你就是那么一张口一闭口,一句话就说完了——纯粹的不假思索。所以,学习一门语言,培养语感最重要。语感怎么培养?我的经历告诉我,精读对培养语感很重要,学习材料不在多少,但一定要吃透——把好的材料反复咀嚼,直到“啃得骨头都不剩”。正所谓触类旁通,英语学习也是如此。

我从小最爱的学科便是英语,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学英语特别适合“懒人”。当然,我所说的“懒”是指思想上的懒惰,而不是行动上的懒惰——如果你既不是思想上的巨人,同时又是个行动上的矮子,那真是无药可医了。相对而言,数学和物理最费脑子,习题做了很多遍可能还是没彻底弄懂;历史和语文也不轻松,要读的、要背的总有很多;只有英语最容易,因为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简单说来我只需要做两件事:手不停笔和物尽其用。而我一意孤行地去做的这两件事看似笨拙,却正好抓住了精读的奥妙,从而有效地培养了我的语感。

英语是唯一一门我在极度疲惫的状态下仍然能够学习的学科。初中时我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除了吃饭、睡觉以外,我总是埋首书桌奋笔疾书。在高强度的学习下,大脑时不时罢工已是常态,在那些脑子转不动的时间里,我又不好意思离开书桌,担心自己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但疲惫状态下学习又很累,实在万分纠结。好在我不久之后便发现,在这些感觉要吹吹冷风才会变清醒的时段,抄抄英语也能同样让我变得清醒,而且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也许你会问:怎么抄?抄什么?别急,下面就来看看我的经验。

我读初中时,市面上流传的教辅书已有许多,琳琅满目,能摆满好几个书架,看得人眼花缭乱。不过这般情景并不是我从书店直接获得的经验(因为我是个懒人,书店也不怎么去),而是我从同学高高的书堆里推测出的结论。由于我很懒,自己没有高高的书堆,手头只有英语课本和老师规定要买的教辅书,所以我就只抄这些。但光这些都够我抄上很久了。每次神情恍惚、头脑麻木时,我就拿出书开始抄。

我什么都抄。选择题、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统统被我变成了英语抄写题,我甚至连通常会被老师和同学们略过的题目说明都抄。

抄写是个漫长的过程,对于像我这种写字慢的人来说尤其如此。但正是这样一个难以加速的过程,反倒给了我充分的思考空间。所以,我不喜欢新兴的“拓词”模式,如所谓的词根词缀法等,因为一次性拓展的词汇太多,我反而无法记住。用“拓词”的方法背下的单词都像沙滩上的脚印一般,被时间的潮水冲几下就不见了踪影;只有那些年抄写过的英语单词,现在个个都还像钉子一样死死钉在我的脑海里。

抄写的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按照读音拼写单词,所以抄写单词对于加深记忆非常重要,因为拼写的过程就是在将这个单词的拼读规律输入大脑,要知道,拼读永远是背单词的最佳途径,因为那些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就是这样记住单词的。

除了能够让你加深对单词的记忆以外,抄写还会促进你对固定搭配的记忆和对语法的理解。以听力第一部分的题目说明为例。

①In Section A, you will hear ten short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 ②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③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④After you hear a conversation and the question about it,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is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这段话大家都很熟悉,但有谁真正在意过呢?我在抄写的时候,就对这段话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先说搭配,句①表达“两个人的对话”时没有用of写成conversations of two speakers,而是写成了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用介词between强调了对话的互动特性。句②在表达“在……的结尾”时用了介词at,由此我记住了at the end of这个固定短语。

再来看时态: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为什么这句话主句用一般将来时而从句用一般过去时呢?请注意,这里的时间基准点为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即“在每段对话的结尾处”。此时,对话已经完成,所以在提到对话中的内容时使用了一般过去时,即what was said;而问题还未提出,所以“提出问题”用了一般将来时,即a question will be asked。除了时态以外,句②中还涉及被动语态的使用,由于这里并不需要强调asked和said的施动者是谁,因此用了被动语态。

句③中的spoken是要点,因为我们印象中的speak通常只有两种用法:除了表达讲某种语言(如speak Chinese、speak English)以外,speak几乎都被用作不及物动词(如speak to us、speak of him)。但在这句话中,如果把被动语态改为主动语态,变成the speakers will speak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only once,你便会发现speak后面直接连着conversations和questions。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speak后面除了可以接某种语言外,其作及物动词时还可以接其他名词。查阅《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你就会发现speak下有一个词条“utter (a word, message, etc.)”,即“说出(一个词、一条信息等)”。这里的conversations和questions可以算作信息(因为命题人希望考生根据文中的conversations和questions作答),所以这种用法是正确的。

句④较长,前面是after引导的一个时间状语从句,主句为用and连接的两个祈使句。在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要表达“在考卷上”用的是on your paper,而我们之前学的“在报纸上”用的是in the newspaper,两者所用的介词不同。而要表达“问题的答案”时不用介词of,而是介词to,即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在时态方面,最后用了现在完成时have heard,是因为你已经听完了问题,并且听到问题后现在便可以作答了,即对现在产生了影响。

看着这一大段分析,你可能会在心里犯嘀咕:“谁没事会思考这么多啊?”但如果试着抄写一下,你就会意识到,要发现这些知识点并不困难。比如当你抄到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这一句时,你就会自然而然地问:“为什么前面用了将来时而后面却是过去时呢?”然后,你的好奇心就会驱使你去寻找答案。这时,上课老师讲的知识就会被你主动地运用起来,你脑袋里的小灯泡可能会突然一亮,枯燥难懂的时态理论也一下子鲜活起来。将理论用于实践可谓人生最美好的经历之一了。与此同时,你抄写了这一句之后,下次做选择题遇到“ ... what ___ said. A. is B. are C. was D. were”这样的题目时,你的语感就会告诉你,答案应该在单数形式A项或C项之中选择,而不能用复数形式B项或D项。可见,这种笨方法对培养语感的确有好处。

猜你喜欢

被动语态及物动词主句
被动语态复习(The Paasive Voice) 九年级 Unit5—7
宾语从句考点梳理(二)
Wheelchair basketball stars
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专项训练
被动语态考点大放送
论英语反意问句中附加问句与主句的可分离性
谈并列句与复合句的反意疑问句
happen“发生”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