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塘,那些时光

2015-05-30陈剑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古巷石塘会馆

陈剑

小时候,从伯父口中,我知晓了铅山石塘,知道了石塘是个纸业发达的古镇,出有闻名中外的连四纸。

后来,在文字中读到了石塘,读出了石塘是一座千年古镇,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置镇,属第六批“巾国历史文化名镇”。相传五代时(907-960年)镇北有方塘十口,名十塘,后谐音为石塘。

古巷

印象中,细雨中的古镇石塘就像一幅被水洇透了的水墨画。

一群怀揣丁香梦的女子,撑着或深紫或浅蓝的细花小伞,漫步在石塘幽深的古巷中,听雨声淅淅沥沥,看雨丝从两旁高高低低的屋檐巾飘下,打在青石板上发…轻轻的细响,这一刻,听雨,仿佛有了种穿越时空的感觉。雨中的古巷,有着幽幽淡淡的温馨,蘸一笔春色融入此中,一抬头,心花儿就在那墙头旁逸斜出的藤蔓上绽放,携一抹新绿,纳一缕清新,感觉自己心儿就变得如诗般的澄明了。

古巷幽深,唯有细雨声陪着我们,清凉的雨丝,洗去尘世的喧嚣和浮尘,那一刻,整个人仿佛已经融进了这小巷。

古巷两边尚有的两百多间店铺,大多保持了明清建筑的特点,其中有城里几乎见不到的打铁铺子、篾编铺子……石塘的建筑风格很是独特,以徽式建筑为主体,并融合了福建民居建筑特色和浙江的园林建筑风格。上下花朝门、大夫第、将军府、状元坊、芝阳会馆、抚州会馆、福建会馆等明清时期的纸号、民宅、祠堂、会馆虽年代久远,目前依旧保存完好,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据说还有五百多幢。绵绵细雨巾,悠悠的青石古巷,曾承载过多少愁绪?有多少打着油纸伞的丁香女孩,从这古巷巾袅袅地飘过?而今,那些可爱的伞下女孩,只怕是少了些许愁怨,没了丁香般的惆怅,却多了一分清雅哟。

意象中,漫步石塘古巷,得穿一袭或浅紫或绯红的碎花旗袍,撑一把油纸伞,在小巷中款款而过,那会是怎样一种诗意?

纸都

“铅山唯纸利天下”,连四纸(又名连史纸),是石塘的靓丽名片,古镇石塘因了这连四纸而闻名中外。

明清时期,石塘就号称江南纸都。《铅山县志》有载:“纸商”采办,重镇石塘,上关毛边,销往苏杭。在石塘镇人如数家珍般的叙述中,走进石塘小学后院,那个类似手工造纸“博物馆”的“昭武会馆”,仔细听,认真看,那一幅幅照片、一行行文字为我们还原出石塘纸业的前世今生。

远古的时候,石塘就是手工业造纸的重镇了。石塘的纸全部取当地新嫩的毛竹为原材料,一张连四纸从毛竹到成品需历时两个多月,整个制作流程一般为砍竹、拷白、叠塘冲浸、清水漂塘、煮料、翻摊、抄纸、晒纸等二十多道工序。这样制成的纸质地优良、细腻润滑,且防虫耐热,永不变色,系文房之上品,更是装帧书画之佳品,有的还曾是朝廷贡品。我国古代鸿篇巨著如《明史》《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等均采用连四纸印制。那时,胜春号、天和号、裕康纸号、金鸿吕纸号、张万泰纸号、陈天宝纸号、查安泉纸号、王家号等“八大纸号”在明清时期就演绎着它们的辉煌传奇,此外,松泰行、舒记行、赖家行,也具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每天几十只货船进出码头,也皆因为纸!

自元代以来,石塘就以纸为基业,数百年的繁华,为这座千年古镇留下了无以计数、风格迥异的商铺纸号,以及千年的纸文化积淀。在明代,石塘规模盛大的造纸业就与松江棉纺织业、苏杭丝织业、芜湖浆染业、景德镇制瓷业成为中国江南五大手工业中心。其中产的“上关”“毛边”“贡川”“京川”“毛六”“毛八”“放西”等纸质优良,细软光滑。尤其是上关、京川、毛边,更属文房佳品,其纸质被冠为“品重洛阳”,为京城御用之品。

站在松泰行“品重洛阳”四个大字下,字迹虽有些老旧,但那种华丽范儿,让我们又感受到了纸都当初的辉煌,感受到了这些薄如蝉翼的毛边纸所蕴藏的历史。

官圳

何为官圳?

古镇在群山怀抱中,一条大河沿着小镇向西北流去。呈“丰”字形的三里长街上,我们把足迹踏遍。古镇的前半部分还留有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后半部分则显现出现代集镇的风光。听当地老人介绍,街道分百中街、港沿和坑背三条街道,巾街和港沿是商业街,坑背街道一侧是明代修筑和开挖的渠道,这渠可不是一般的渠道,当地人称其为“官圳”,意为县官倡资开挖的水渠。石塘官圳宽1-3米不等,全长近2千米。据《铅山县志》记载,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知县陈坦命祝端等人牵头在石塘筑堤,后人称为陈公堤。陈公堤末端的乌龙坝,就是官圳的入口处。小小官圳依着屋角、街沿或隐藏在店房、屋下穿堂而过,整条官圳沿着坑背一条街宛如蜿蜒的碧玉带从镇南街头一直流向镇北街尾,清澈的渠水汩汩流淌着,赋予着古镇生命的律动。

这种官圳是我认为最可爱的一处风景之一,小圳水流间隔几家就有一处埠头,居民洗衣挑水甚是方便。多户人家的外屋墙都依圳而筑,有的还引水入院。既取水方便又可起到消防作用。石塘人自古就有了消防意识,值得敬佩。

这种民居格局,应不亚于水乡周庄吧?有的大户人家,埠头建在院内,家有闺女初长成,外人几乎未能入内窥其洗衣浣纱的倩影,想不到“养在深闺人不识”在这也能找到依据。

这是典型的江南民居格局,故很是喜欢这个布局,临水而居,真好!

猜你喜欢

古巷石塘会馆
长沙西园北里:走读古巷的历史脉络
游石塘竹海
一岩九饮会馆
古巷
千年闽商商会会馆 烟台福建会馆
古巷遗风:司门口老街
石塘镇对动物养殖场进行有效监管的整改措施
镇远·两湖会馆
遍布全国的山西会馆
铅山县石塘古镇旅游资源分析评价研究